摘要:在东营市垦利区,有一位老人,用近一个世纪的生命长度,诠释了何为“师者”、何为“大爱”。她叫寇其玉,原黄河农场退休教师,1928年出生,今年已九十有八。自1952年踏上讲台,直至1979年退休,她二十七载坚守教育一线;退休后四十余年,她依然心系学子,先后捐出十余
在东营市垦利区,有一位老人,用近一个世纪的生命长度,诠释了何为“师者”、何为“大爱”。她叫寇其玉,原黄河农场退休教师,1928年出生,今年已九十有八。自1952年踏上讲台,直至1979年退休,她二十七载坚守教育一线;退休后四十余年,她依然心系学子,先后捐出十余万元积蓄,资助50余名贫困儿童继续学业。她就像一盏不灭的灯烛,以微光温暖寒门,以坚持照亮未来。
严慈相济,二十七载写春秋
寇其玉的教学生涯始于1952年。那时的黄河口,荒凉贫瘠、物资紧缺,教室冬天透风、夏天漏雨。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寇其玉却始终坚信“知识是光”,她要用教育为孩子们照亮前行的道路。
1958年严冬,教室里唯一的煤炉因缺煤而熄灭,寒风从墙缝中嗖嗖地钻进来。寇其玉没有提前下课,而是鼓励学生们一边搓手跺脚一边大声背诵课文:“来,咱们用读书的热气,把课文给暖和过来!”她带头朗诵,声音洪亮有力,仿佛真的能用朗朗书声驱散严寒。到了1975年,教具极度匮乏,她就地取材,用芦苇秆在泥地上摆出一道道算术题:“一根秸秆加一根秸秆,就是两根——学问,就是从咱们这土里长出来的。”她用最朴素的方式,让抽象的知识变得触手可及,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颗探索世界的种子。
在学生心目中,寇其玉有着截然不同的两面。课堂上,她是学生口中的“铁将军”:作业错一个字需重写十遍,她常说:“错了不怕,但要错得光明正大!”要求学生站立必挺直、读书必出声,纪律严明、一丝不苟。然而下课铃一响,她便悄然转换成“寇妈妈”:看到有学生饿着肚子听课,她会不动声色地往对方兜里塞几块地瓜干;遇到父母晚归无人照看的孩子,她就直接领回家吃饭、辅导功课。学生程芳记忆深刻:“寇老师罚过我站,也在我衣服破时一针一线帮我缝好。她是让我们‘又怕又爱’的人。”
在她那本早已泛黄的教案本里,不止有教学内容的安排,更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孩子的点滴: “某某这几日注意力不集中,须与其谈心”“某某父亲酗酒,家中困难,需多留意”……她始终认为,教育从不局限于课堂,真正的师者,心里必须装着孩子的全部世界。她也正是这样,用严与爱交织的方式,将希望的曙光一点一滴,照进每个稚嫩的心灵。
为母则刚,苦难之中见清澈心志
说起寇其玉的人生,其实并非一帆风顺。丈夫早逝时,最大的孩子才8岁,最小的仅8个月,家庭的重担一夜之间全部压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白天,她是讲台上严谨认真的寇老师,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晚上回到家中,她是四个孩子的母亲,要做饭、洗衣、照料起居。无数个深夜,当孩子们熟睡后,她仍佝偻着身子在昏黄的灯光下,一边备课,一边缝补孩子们的衣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母亲省吃俭用,但我们从没饿过肚子、辍过学。”二儿子李建华每每回忆至此,总是难掩激动,“她总是把最好的留给我们,自己连一件新衣服都舍不得添。我们的学费,是她用那个搪瓷缸,一分一毛省出来的。”那只搪瓷缸,不仅盛放着拮据岁月中攒下的温饱,更承载着一个母亲对子女未来的全部期望。
生活的重压没有让她变得苦涩,反而让她的心“像黄河水一样——愈沉淀,愈清澈”。她默默地将个人的苦难埋在心底,始终以平和与坚韧面对生活。她常常告诫子女和学生们:“人不能忘本,我们受过别人的帮助,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也一定要去帮别人。”她不仅言传,更是身教,将正直、善良与感恩化为日常点滴,融入后代的血脉。这份从苦难中淬炼出的坚韧与善良,犹如一盏不熄的灯,也成为她晚年毅然捐出毕生积蓄、帮助困难学生的精神底色。
微光成炬,榜样之光薪火相传
2025年8月,一场“寻找身边的教育烛光”的活动正在垦利区如火如荼展开,垦利区在教育系统以寇其玉老师为榜样,寻找身边的教育烛光,以寇其玉老师事迹影响教育工作者,让寇其玉大爱精神薪火相传。
如今,“寇其玉烛光工作室”已经在黄河口镇中学挂牌,每年新入职教师都会聆听寇其玉老师事迹,口耳相传,大爱传承。寇其玉的事迹感动着她身边的每一个人。
“寇老师是我人生路上的领路人。”寇其玉老师的学生,东营经济开发区锦苑社区“邻里帮”支援服务队队员魏丽丽时常看望寇老师。如今,她也传承寇其玉这份大爱精神,退休不“褪爱”,扎根社区邻里,带着志愿者活动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风雨无阻、传播光热。如今,魏丽丽也被评为“山东省最美志愿者”“东营市道德模范”“胜利油田‘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黄河口镇李雨(化名)同学8岁时,她的父母因疾病先后离世,撇下了她跟着年迈多病的爷爷奶相依为命,不久爷爷也因病去世。此后,她便于奶奶艰难度日。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家的关心和资助下,性格越来越好,成绩名列前茅,2025年她在中考中取得了633分的成绩,在黄河口镇中学位列前10名,她努力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寇奶奶。其实,寇其玉资助的34名孩子中全部是像李雨这样的贫困学生,是寇老师的大爱和大善,让这些优秀的贫困学子,有了光明的未来。
寇其玉捐助学生现场照片
2020年9月,92岁高龄的寇其玉做出一个令人动容的决定:将省吃俭用攒下的10万元退休金,全额捐给垦利区黄河口镇需要帮助的孩子们,资助了34名贫困学子。五年后,98岁的她再次捐资帮助16名儿童。问起缘由,她只是淡淡地说:“只要我活一天,就资助一天。”这句朴素的话语背后,是一位世纪老人对教育最深沉的热爱与最纯粹的坚守。
这份坚持,源于她深刻的教育情怀和人生信念。她的一生清贫自守,却将毕生积蓄慷慨赠予求知若渴的孩子们。受助学生郝季霏在感谢信中写道:“寇奶奶,我将来也要当老师!我要告诉我的学生,世上有个寇老师连冰激凌都舍不得吃……”更多的孩子因为她的帮助得以继续学业,走出困境。他们的成长,正是寇其玉教育初心的最好回响,也让她跨越近一个世纪的守望,显得格外光芒熠熠。
九十八载岁月,二十七载讲台,十余万元捐款……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人用一生坚守的信念与爱。寇其玉的故事,是黄河口畔一首关于坚守、苦难与超越、爱与传承的动人诗篇。她燃起的烛光,也许并不耀眼,却足够温暖;并不喧嚣,却持续发光。寇其玉用她的一生告诉我们: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爱,是一种可以穿越时空的力量。
来源:黄河口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