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的TikTok号没了,200万粉丝啊,合作的品牌全跑了。”这个本名奥诺尔・祖马的网红揉着通红的眼睛,语气里全是悔恨,“我真是瞎了眼,没做功课就去拍那些视频。”
2025年9月10号,南非DJ赛恩・布吉坐在播客镜头前,声音都在抖。
“我的TikTok号没了,200万粉丝啊,合作的品牌全跑了。”这个本名奥诺尔・祖马的网红揉着通红的眼睛,语气里全是悔恨,“我真是瞎了眼,没做功课就去拍那些视频。”
让她栽跟头的,是两个月前接的一个“好活儿”。2025年8月,有人找到包括她在内的10名南非网红,邀请去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拍推广视频,宣传一个叫“阿拉布加启航”的项目。
对方说这是个带薪实习计划,能让非洲年轻人去俄罗斯做酒店服务,待遇好还能学东西。
赛恩没多想就去了。镜头里,她参观着阿拉布加经济特区的宿舍和“工作区”,采访当地的非洲女性劳工,说这里“环境舒适、机会难得”。这些视频在南非社交媒体刷了屏,不少年轻人动了心。
但她不知道,镜头没拍到的地方全是猫腻。采访时,一个女孩偷偷跟她说自己是被逼着夸这里好的,说着说着就哭了。
“我当时就觉得不对劲,那些孩子在镜头前笑,眼神里全是慌。”赛恩后来在Instagram上对着90多万粉丝说。
没过多久,媒体的爆料把这层窗户纸彻底捅破了。多家机构拿出证据:所谓的“酒店实习”,根本就是去军事无人机组装厂干活,生产的正是俄罗斯打乌克兰用的“沙赫德-136”无人机。
舆论瞬间炸了锅。网友骂赛恩是“战争帮凶”,TikTok直接封了她的账号,合作品牌连夜解约。她赶紧删了宣传视频,可啥用都没有——自己从流量明星变成了全网唾骂的对象,还被卷进了政府调查。
“这是我人生最大的教训。”赛恩在视频里反复道歉,可失去的一切再也回不来了。
赛恩的翻车,让“阿拉布加启航”这个藏在暗处的骗局彻底暴露在阳光下。
早在2025年5月,全球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倡议组织就出过报告,直指这个项目根本不是什么实习计划,就是给俄罗斯无人机生产骗劳动力的。
可当时没多少人当回事,直到南非网红的视频引发关注,才有人敢站出来说真话。
被忽悠去的非洲女性大概有200人,她们大多是18到22岁的年轻人,冲着“高薪、包吃住、学技能”的承诺去的。
一个女孩回忆,招聘广告里说的是做酒店前台、餐厅服务,面试时连具体工作地点都含糊其辞,只催着签合同办签证。
等飞机落地鞑靼斯坦,她们才发现自己进了“笼子”。
所谓的“工作区”是戒备森严的工厂,门口有保安站岗,手机被收走,连打电话都要被监视。
宿舍离工厂不远,可出门必须报备,想跑都没地方去。
更可怕的是工作内容。她们被分到流水线,和俄罗斯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起组装无人机,其中还有15岁的未成年人。
每天要干12个小时以上,接触的化学品没任何防护,不少人手上、脸上都起了红疹。
“说好了一个月给800美元,实际到手连300都不到。”有女性偷偷向外界透露,要是敢抱怨,就会被威胁“永远别想回家”。
2024年4月,乌克兰无人机袭击过这个工厂,当时非洲劳工住的宿舍被波及,有人受伤,可俄罗斯方面连句解释都没有。
这哪是工作,分明是近乎奴役的囚禁。
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的克莱森・莫尼耶拉8月25号在电台里说得直白:“这就是人口贩卖集团的新套路,用虚假承诺把年轻人骗去做非法勾当。”
为啥俄罗斯要费这么大劲骗非洲女性去组装无人机?答案很简单:没人了,实在没人了。
自从跟乌克兰开打,俄罗斯的劳动力缺口就大得吓人。光是动员参军的男性就有几十万,还有不少异议人士怕被抓,连夜逃到了邻国。
能干活的青壮年越来越少,可前线的无人机却像烧纸一样消耗着——2025年7月,俄罗斯光用“沙赫德”无人机就发动了6129次袭击,最多一天射了728架。
阿拉布加这个工厂就是俄军的“无人机心脏”。这里生产的“沙赫德-136”是伊朗设计的自杀式无人机,
俄罗斯2023年跟伊朗签了17.5亿美元的合同,要在2025年9月前造6000架。结果赶工期提前造完了,可工人也快耗干了。
本地没人,就把主意打到了国外。他们为啥专挑非洲年轻女性?有内部消息说,工厂负责人觉得“女性更细心,好管理”,不容易闹罢工,而且非洲青年就业难,骗起来更容易。
除了南非,肯尼亚、埃塞俄比亚都有人被盯上,只不过目前只有布基纳法索敢站出来暂停了招募。
这可不是简单的招工,是把人当战争机器的零件用。阿拉布加工厂早就被西方制裁了,这里生产的无人机专门炸乌克兰的电网和民居。
德国国防军少将弗罗伊登都警告,俄罗斯现在一天能造170架,计划年底提到190架,以后可能一次发射2000架,乌克兰的防空系统根本扛不住。
为了维持这个“死亡工厂”的运转,俄罗斯也是下了血本。他们给伊朗送金条,给朝鲜转让技术换支持,现在又用骗局骗非洲劳工。说到底,就是战争拖得太久,自己的家底快掏空了。
骗局曝光后,南非政府总算动起来了。
外交部发言人克里斯平・菲里直接跟法新社证实,正在调查这个欺诈招募项目。
莫尼耶拉更是急得在电台和社交媒体上双管齐下,一边呼吁年轻人别信“天上掉馅饼”的工作,一边赶紧帮受害者回国——目前已经有一个南非女性通过驻莫斯科大使馆逃了出来。
妇女、青年及残障人士事务部也发了警示,发言人卡修斯・塞拉拉说得很实在:“那些主动找上门的国际工作,尤其是社交媒体上的,千万多留个心眼。”
可这事没这么容易结束。非洲年轻人找工作有多难?南非的失业率常年居高不下,很多人别说高薪,连份安稳工作都没有。
俄罗斯就是抓住了这份迫切,用“包吃包住、带薪实习”的幌子,一下就钓走了200多人。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可能只是个开始。全球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倡议组织的报告说,类似的招募模式已经在非洲好几个国家出现,俄罗斯甚至开始把目标转向南美洲。
他们不仅骗去组装无人机,还有人被忽悠着加入俄军,直接上了乌克兰战场。
说到底,这场骗局就是地缘博弈的缩影。俄罗斯为了打战争,不惜用人口贩卖的手段补劳动力缺口;
非洲年轻人为了讨口饭,不小心就掉进了陷阱;而被当枪使的网红,最后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赛恩・布吉在视频里说的一句话很戳心:“那些看起来好得不像话的机会,其实都是陷阱。”这话不仅是说给南非年轻人听的
在这个被战争和利益裹挟的世界里,任何“轻松赚大钱”的承诺,背后可能都藏着你付不起的代价。
来源:知识分子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