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防课”开进稻田,思南人这样讲述家国情怀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5 16:25 1

摘要:九月的鹅溪村,稻花飘香,金浪翻滚。就在这片丰收的田野间,一场“稻花香里的国防教育课”打破了乡村的宁静。“老乡们,知道为什么我们鹅溪村的稻田能年年丰收吗?因为有国防这堵‘墙’挡着风雨!”退役老兵雷朝忠手捧红色故事书,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全民国防教育日的由来”和“国

九月的鹅溪村,稻花飘香,金浪翻滚。就在这片丰收的田野间,一场“稻花香里的国防教育课”打破了乡村的宁静。“老乡们,知道为什么我们鹅溪村的稻田能年年丰收吗?因为有国防这堵‘墙’挡着风雨!”退役老兵雷朝忠手捧红色故事书,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全民国防教育日的由来”和“国防与百姓的关系”。台下的村民听得入神,不时点头。

原贵州国防大视野主编雷朝忠同志为学生做国防教育讲座

稻花香里:让国防教育“长”在泥土上

这堂课,是思南县“书香+国防”融合创新的生动一幕。今年以来,思南县在全县529个村(居)委会建立“国防教育图书漂流站”,每个站点配备《抗日战争》《红星照耀中国》等2000余册红色经典。村民们在农忙之余,掀起了一股“读红书、讲红事、悟国防”的热潮。新华书店的“你选书、我买单”活动让红色读物走进农家书架,县融媒体中心主持人更是在稻田间朗诵《论持久战》,让激昂的文字与稻浪共鸣,成为乡村最有感染力的“田间思政课”。

文化的力量在细节处流淌。县书法家协会教师挥毫书写“居安思危”“强我国防”,让浓墨重彩的书法成为警醒与激励;花灯协会文艺工作者说唱《十唱国防》,用乡音传唱国防情;“红星剪纸”DIY课堂上,孩子们认真剪刻五角星图案,红色种子悄然在指尖发芽。

“以前觉得国防离我们很远,现在才知道,守护家国就是守护自家的稻田。”村民马大爷捧着刚领到的书法作品,语气中充满认同。如今,在思南,国防教育不再停留在课堂或宣传栏上,而是“长”在了泥土里、“活”在了百姓间,让国防意识在乡村沃土上深深扎根。

校园阵地:把爱国种子“种”进青春里

如果说乡村是国防教育的沃野,那么校园便是播种信念的热土。

在思南中学,学生们迎来了一堂难忘的“航天主题国防课”。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航天员桂海潮教授携思南籍校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冉景洪教授,为师生作专题讲座。孩子们的问题接连不断:“航天员在太空会想家乡吗?”“近视了还能当航天员吗?”桂海潮用真挚的话语分享太空中的工作日常,从空间站的实验细节到俯瞰地球的震撼瞬间,在一问一答间,航天精神、强国信念在学生心中燃起熊熊火焰。“我以后也要当科学家,为国家造更厉害的航天设备!”一名学生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

同样令人动容的,还有大坝场初级中学的“校友讲堂”。9月30日烈士纪念日,退役老兵雷朝忠重返母校,带来以“32563讲述法”为核心的宣讲:用3个纪念日唤醒历史记忆,以2个追问思考现实国防,借6则英雄故事传递精神火炬,最终以“3句话+5个行动倡议”号召学生实践国防担当。当他讲起区长李志勋率领12位同志誓死保卫政府的故事,现场学生无不动容。而

他“三代五人从军、五块光荣之家牌匾”的家族故事,更让爱国信仰有了血肉的温度。

“国可无战,民不可无防。”这句家训在雷朝忠口中掷地有声,也在学生心中久久回荡。

在思南县第二小学,校史被转化为“红色教材”。县委宣传部理论科原科长陈时安带领师生“穿越”到学校的红色岁月,一场“红色寻宝”活动让孩子们在历史的足迹中找到家国情怀的起点。大坝场中学更是坚持了55年的“行走的思政课”:组织学生瞻仰烈士陵园,聆听红六军团两次转战的历史。这所被誉为“思南县校园博士孵化园”的学校,已培养出18位博士,红色教育在青春中开花结果。

全民联动:让国防意识“融”入日常

从校园到社区,从课堂到家庭,思南县正形成全民联动的国防教育新格局。

自3月开学以来,全县各中小学全面推行“五个一”活动——每周“一次升旗仪式、一场主题班会、一部国防影片、一首红色歌曲、一篇红色作文”,让国防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与此同时,县委宣传部统筹协调,教育局紧抓学校主阵地,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老兵宣讲,融媒体中心推出“国防教育月”专题报道;书法家协会、新华书店、图书馆等多方协力,形成“党委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

在思南县烈士陵园,每天都有干部群众、学生前来瞻仰;在街头巷尾的LED屏幕上,国防标语滚动播放;社区文化墙、书店橱窗、展览长廊,都成了传递国防精神的新阵地。“以前觉得国防教育是一阵风,现在走到哪儿都能看到、听到,慢慢就记在心里了。”市民刘女士深有感触。她与孩子共同参与“亲子阅读”活动,还获得了“一江文脉·满城书香”优秀读书家庭奖。她说:“孩子现在常问我‘我们能为国防做什么’,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国防教育,不再是“口号式宣传”,而是思南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稻田边的朗诵声中,在课堂上的提问声里,在烈士陵园的致敬声中,在家庭的读书声中,国防意识正化作春雨,润物无声。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在新时代的思南,从抗战胜利80周年的纪念到全民国防教育日的实践,人人都是传播者,处处都是课堂。思南的实践告诉我们:弘扬抗战精神,不是回望硝烟,而是走向光明;共筑国防长城,不是一时热闹,而是历久弥坚。

当国防意识根植于这片土地,当爱国情怀融入每一次行动,新时代的“精神长城”必将坚不可摧。思南用行动书写了一份厚重的“国防教育答卷”,在全民共建的画卷上,绘出了“强国有我、守土有责”的最美风景。

特约通讯员 张安国

编辑 杨睿

二审 廖波

三审 赵宏斌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