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村庄 | 黔西市丘林村:红韵染青山 碧水映振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5 16:25 1

摘要:错落的民居沿着山势铺展,公路蜿蜒其间,路旁紫色三角梅开得正盛。不远处,红军文化广场上悠扬的歌声随风飘来:“鸭池河丘林村,丘林那个桃花满山红,红军那个路上果子香,红军那个路上奔小康……”

初秋,黔西市大关镇丘林村,青山如黛,碧水似绸。

错落的民居沿着山势铺展,公路蜿蜒其间,路旁紫色三角梅开得正盛。不远处,红军文化广场上悠扬的歌声随风飘来:“鸭池河丘林村,丘林那个桃花满山红,红军那个路上果子香,红军那个路上奔小康……”

这个坐落于鸭池河畔的村落,正以“红色铸魂、绿色富民”的发展路径,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1936年2月,红二、红六军团强渡鸭池河天险,从丘林村上岸,一路挺进黔(西)、大(定)、毕(节),建立革命根据地,将红色革命的火种播撒在黔西北大地。

如今,鸭池河水依旧奔流不息,刻有“红军渡口”的石头静静伫立,诉说着往昔峥嵘岁月。红色基因,早已融入丘林发展的血脉之中。

近年来,丘林村以乡村红色文化旅游为中心,扩建旅游核心景区公路,规划修建沿河观光栈道,修复红军渡口、红军泉、古盐道等景点项目,打造出一条集红色文化体验、徒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娱乐等于一体的旅游路线,让游客沉浸式感受红色文化魅力与乡村风光。

丘林村积极盘活闲置资产,建成党校培训中心、文化礼堂、实景教学点等多功能阵地,吸引各地的参观学习人群前来。人气汇聚带动了餐饮、住宿和农特产品销售,红色旅游的辐射效应持续显现。

红色旅游火了,民宿、农家乐跟着旺了起来。目前全村有民宿39家、农家乐13家。2024年,丘林村人均收入近2万元,吃上了旅游饭、生态饭,日子越过越红火。

中午时分,良栖山院民宿的厨房里,老板陈光荣和妻子正忙着炒菜、炖汤,为客人准备午饭。不一会儿,几道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农家菜便端上了桌。

曾在外务工多年的陈光荣,看准家乡的发展机遇,2023年回乡开起了民宿,生意日益红火。“节假日和暑期,8个房间常常供不应求,还有不少客人从四川、重庆专程过来。”说起这些,陈光荣笑意盈盈。

此外,丘林村依托深厚的红色底蕴,培养当地群众成为红色文化解说志愿者。他们用乡音乡情,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革命历史、宣传党的政策。

多年的坚守与深耕,丘林村交上了一份亮眼答卷:

2018年,鸭池河战斗遗址被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鸭池河战斗遗址被列为贵州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项目;

2020年,丘林村入选贵州省十大最美红军村落;

2021年,丘林村获批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

……

红色记忆在碧水青山间接续传承,愈发鲜活。“我们还计划打造红色研学基地,让更多人走进丘林,感受红色精神。”丘林村党总支书记代佳说。

在擦亮红色名片的同时,丘林村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深挖“红色+绿色”融合潜力,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与红色旅游开发同频共振。

鸭池河河谷平均气温高、水源充沛,水果成熟较早,提前上市,具备天然的产业优势。2021年起,丘林村规模化发展精品水果种植,种植桃子、李子、枇杷、樱桃等经果林。

以花为媒、以节会友,丘林村大力推进生态水果产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业态。

每年春季,3000余亩桃李花竞相绽放,如雪似霞,丘林村迎来一年一度的“桃李花节”,赏花游客纷至沓来。到了夏季,香甜果子挂满枝头,又迎来大批体验采摘的游客。

“水果成熟后,游客来采摘,客商上门收,完全不愁销路。”村民李永华种植了20余亩水果,今年桃子产量3000公斤、李子产量5000公斤,收益可观。

除了水果种植,村里还建成农特产品烘烤房,由丘林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对中药材、辣椒、菊花等进行深加工,来自遵义、安顺等地的订单络绎不绝。

如今的丘林,在红色精神的浸润下凝聚奋进力量,在生态产业的支撑中夯实发展根基,正稳步走上振兴之路,实现“美丽”与“发展”的双赢。

作者:文/王云 图/梁慧颖

一审:王云

二审:梁慧颖

三审:王韵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