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什么样的制度会催生创新?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已揭晓,3人共获得1100万瑞典克朗奖金,其中经济史学家乔尔·莫基尔获得一半,菲利普・阿吉翁与彼得・豪伊特分走另一半。
什么样的制度会催生创新?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已揭晓,3人共获得1100万瑞典克朗奖金,其中经济史学家乔尔·莫基尔获得一半,菲利普・阿吉翁与彼得・豪伊特分走另一半。
瑞典皇家科学院给出的获奖理由是,他们阐释了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莫基尔识别了持续增长发生的大前提,阿吉翁和豪伊特则将“创造性破坏”转化为可推导、可验证的增长理论。接下来将解读这三人的研究核心、获奖原因,以及对当下动荡世界的现实指导意义。
乔尔・莫基尔通过宏大历史资料论述:人类漫长历史中,绝大多数时间里生活水平几乎没有增长。例如,祖辈的生活与更早的先辈相比基本无差异,偶尔出现的新发明也很快无疾而终。
这种状态持续数千年,直到工业革命后才发生改变。人类首次出现年年有新事物迭代的景象,生活水平也从未如此丰盈。莫基尔追问的核心问题是:为何工业革命后技术创新能够持续?他的答案指向一整套社会机制。
这套社会机制包含四方面:
第一,尊重手艺与工程的文化,既看重理论科学,也重视能将理论转化为产品的工程师和技工;
第二,存在知识可公开传播的学术共同体,成员不藏私,通过相互交流启发创新;
第三,具备允许试错的文化氛围,失败不会被钉在耻辱柱上;
第四,拥有连接科学与生产的制度,例如大学实验室成果能快速转化为产品。
这解释了近200年来科学大爆发后,技术未轻易失传、反而像接力赛般持续推进的原因:
一项发明带动另一项发明,一代技术催生下一代技术——蒸汽机带动铁路,铁路带动钢铁,钢铁带动机械制造,机械制造又带动电气化。
这种连锁反应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先例。
莫基尔的研究表明,持续增长并非自然发生,需配套完整的社会机制。这些机制非一日建成,而是在数千年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
再看阿吉翁和豪伊特,他们的核心贡献是将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转化为可数据验证的模型。熊彼特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创新理论的开山鼻祖,与同时代的凯恩斯齐名,其名言“创造性破坏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影响深远。
“创造性破坏”的含义是:新技术、新产品、新企业的出现,会淘汰旧技术、旧产品、旧企业。
这一过程虽残酷,却是经济增长的源泉。阿吉翁和豪伊特将这一思想构建为数学模型,其逻辑为:企业为获取创新红利会积极投入研发,但真正的技术突破会冲垮旧生产方式与旧企业的护城河。
其中,竞争是创新的燃料。若实施政策保护、封闭市场,创新动力便会熄火。阿吉翁曾多次警告特朗普,称美国的保护主义浪潮不利于世界经济增长与创新。他们将这套理论打造成通用分析框架,可用于研究产业政策、教育、人力资本、金融发展、绿色转型、数字平台经济竞争等领域。
例如,研究某国创新政策效果可通过模型测算,推导专利保护的合理时长。这套理论对当下全球困境尤为对症:
一方面生产效率放缓、地缘冲突加剧、产业政策回潮;另一方面AI、能源、生命科学等通用技术持续突破。
阿吉翁在近年采访中多次阐明观点:可实施产业政策,但必须在竞争框架内进行。扶持前沿产业时,不可因惧怕后来者竞争,就通过补贴、设置门槛等方式扼杀对手,我国电车难以进入北美市场便与此相关。
他提及平台经济需防范巨头扼杀潜在对手,尤其是将刚萌芽的小公司并购,断绝其发展可能。他呼吁平台间实现数据流动,否则创新会被困在少数巨头体系中。
很多人误以为有新技术就够了,实则不然。新技术能否带来真正增长,取决于旧技术能否快速体面退出。例如,某新能源汽车技术比燃油车更便宜环保,但若政府为保护传统汽车产业设置准入障碍,或给传统车企巨额补贴使其持续亏本销售,新技术便无法推广,创新红利会被困在实验室无法惠及全社会。
美国多个州仍在实施传统汽车经销商保护政策,这正印证了阿吉翁和豪伊特理论的核心:长期增长需具备创新强度、扩散速度、市场可争夺性与可再配置能力。前两项解决“有无”与“快慢”问题,后两项决定旧产业能否让渡空间。
缺乏竞争与顺畅退出机制,创新红利会被大公司的既得利益锁定,无法传导至全社会。这也是诺委会的授奖核心:创新驱动增长的真正落脚点在于退出与再配置能力。
这套研究的实际指导意义体现在多层面。从政策层面看,产业扶持不等于设置护城河。可对企业补贴、扶持新兴产业,但需在竞争中实施:例如给新能源汽车补贴时,不可仅补贴一家,应支持多家竞争,且补贴需设置阶段性目标,达标后方可续发,不达标则终止。这与我国新能源车补贴政策高度相似。
同时,需为被淘汰行业的工人提供再培训,帮助其转入新行业,避免失业无出路。对企业而言,需预留预算研发新产品,主动冲击自身旧产品与业务。企业并购新板块时,必须保留被并购团队的研发资质。
当前很多大企业的问题是“吃老本”:依赖拳头产品赚取高额利润,不愿投入创新,最终因新技术出现导致老产品被淘汰,企业随之垮掉。
明智的做法是在公司内部构建竞争机制,专门成立新团队研发可能替代老产品的新产品。虽短期内会影响老产品利润,但能保障企业长期竞争力。
对平台经济而言,不可做“信息孤岛”,应实现数据互通与接口互联,减少单一生态的锁定效应,提高数据扩散速度。
这对互联网平台尤为重要:很多平台热衷构建封闭生态,限制数据导出与接口开放,虽能增强用户粘性,却阻碍创新扩散。
这在现实中确实是难题——数据是平台核心资产,鲜有平台愿意主动开放。
欧盟近年推进数据可携权与互操作性,正是为打破封闭:让用户能自主带走数据,平台间实现接口对接,使创新摆脱巨头体系束缚,为小公司创造竞争机会。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启示在于:增长的真正瓶颈不在于是否拥有新技术,而在于旧事物能否快速体面退出——能否让落后产能、岗位、规则低成本退场,并使人、资本、数据迅速流向新赛道。这决定了经济体的长期增长速度与韧性。
来源:文盲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