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得老、腿短、皱纹多,却能让12亿次点击为他停留,这个国庆最离谱的爽点居然是不帅的男人。”
“长得老、腿短、皱纹多,却能让12亿次点击为他停留,这个国庆最离谱的爽点居然是不帅的男人。”
刷到《盛夏芬德拉》时,很多人以为又是一部滤镜厚到发腻的霸总小甜剧,结果点开就被男主周晟安那口热汤面劝退“悬浮”——他先给女主塞筷子,再顺手把拖鞋摆正,动作土得真实,弹幕却齐刷“想嫁”。
这种“去光环”操作,直接把豆瓣抬到7.8,对比同期霸总剧《璀璨帝国》的4.5分,差距像外卖咖啡对手冲,一口就见高下。
戏外,扮演者刘萧旭被扒出身高178cm、头肩比虐、眼纹深,站姐直出图甚至有点“疲惫社畜”味。
他却在直播里乐呵呵自称“颜霸”,把滤镜关掉,让痘印大剌剌晾在屏幕上。
观众反而被戳中:原来“不完美”也能当男主角,内娱的帅,终于不再像磨皮面具。
这股“反精致”风不是偶然。
广电总局2025年新规给短剧划了重点:少点狗血,多点烟火。
抖音、快手顺势上线“治愈系”标签,流量池直接倾斜。
《盛夏芬德拉》踩中政策红利,一周冲上微博12亿阅读,平台内部人士透露,同等资源位下,“治愈”标签的完播率比“爽剧”高22%。
观众用停留时长投票:要共情,不要开挂。
有人把刘萧旭类比《延禧攻略》的娴妃——戏份不炸,却靠细节让人回头找镜头。
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十年话剧板凳,他把“演员不是模特”挂嘴边。
导演王凯一句话总结:“他用呼吸演戏。”业内看来,这种“去油腻”稀缺度堪比天然碱矿:同档期男艺人里,能不被吐槽“油王”的,搜索指数只有他持续上扬。
数据更直白:微博粉丝从10万涨到200万只用30天,商业报价翻3倍,仍被品牌排队。
原因无他,市场缺“安全牌”。
去年某顶流因“油腻”被联名退货,甲方现在宁愿要“真实脸”,也不要“完美崩”。
刘萧旭的“老相”反而成了保险,观众信任度高,转化率就稳。
心理学角度也好解释。
2024年“平静式恋爱”搜索量同比翻倍,关键词是“情绪稳定”“日常感”。
经济下行,大家不想再看一掷千金的壁咚,只想看加班回家有人递热水。
短剧把“热水”拍成15秒特写,观众被暖到,焦虑值立降,治愈标签就这样与“心理按摩”划等号。
韩国先例早已验证。
《我的解放日志》全球播5亿,没有豪门,只有地铁、稻田、深夜便利店,却让观众集体“电子吸氧”。
本土短剧复制这条路径,把场景换成城中村、共享厨房、晚高峰地铁,距离更近,代入感更强。
短剧制作周期只要两个月,掉头快,长剧还在犹豫,短剧已经把钱和口碑都赚了。
当然,套路转换也有门槛。
观众要的是“真”,不是“惨”。
如果镜头只会怼脸卖惨,一样被刷走。
《盛夏芬德拉》聪明在于“苦里给糖”:女主被领导骂到哭,男主递的是便利店最便宜的三明治,而不是突然甩出黑卡。
穷得真实,暖得克制,这才是“治愈”的正确打开方式。
刘萧旭的爆红,说到底是一次“审美返航”。
当滤镜把脸磨成塑料,当霸总把恋爱谈成财务报表,人们开始怀念肉感的生活:会皱的衬衫、带锈的钥匙、半夜冰箱剩的半盒牛奶。
短剧先一步把镜头对准这些边角料,观众惊喜地发现:原来我自己,也能做故事的主角。
下一次再看到“五五身”男主,别急着划走。
那可能是内娱偷偷递来的解腻丸——告诉你平凡也能被喜欢,真实就是新流量密码。
至于还能火多久,得看观众会不会又腻。
但至少此刻,刘萧旭把“不完美”塞进聚光灯,让所有人松了口气:终于不用再假装完美了。
来源:盐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