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并且在北美的累计票房仍在攀升,并超过了《卧虎藏龙》(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在美国的终结票房(约 1.285 亿美元),使其成为新的“国际片在美国最高票房纪录保持者”。
近期有一部动画作品,正掀起新的观看狂潮!
截至目前已在全球斩获6.6亿美元票房,其中北美市场表现尤为耀眼,狂揽1.29亿美元。
并且在北美的累计票房仍在攀升,并超过了《卧虎藏龙》(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在美国的终结票房(约 1.285 亿美元),使其成为新的“国际片在美国最高票房纪录保持者”。
1.29亿美元的收入不仅稳坐2025年北美动画电影票房榜首,更打破了多项纪录。
相比之下,尽管《哪吒2》在国内市场表现强劲,但其北美票房仅2582万美元,甚至不及它的零头。
这就是日本动漫——《鬼灭之刃 剧场版 无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窝座再来》
电影本身:无限城篇的史诗开启
《鬼灭之刃》是一部基于吾峠呼世晴原著漫画改编的动画系列,讲述少年炭治郎为救变成鬼的妹妹祈豆子,与鬼杀队战斗、斩鬼的旅程。
而《无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窝座再来》是该系列电影版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承接此前动画剧情,聚焦最终决战的序幕。
“无限城篇”在原著中是极其关键的阶段,几位上弦鬼、柱等强者的对抗达到高潮。猗窝座,作为上弦之一,是炭治郎等人必须面对的强大敌人。
本作“再来”的表达,意味着在此前剧情中已有交手基础,此刻是新冲突、新对抗的启动。
电影在豆瓣获得8.7的高分,堪称今年评分最高的动画片,远超《哪吒2》等
在制作上,本片延续 Ufotable 工作室在画面、动作设计、光影及泪点铺垫上的高水平。此前的《鬼灭之刃》电影,如《无限列车篇》,已在多个国家赢得口碑与票房基础,这为本作的海外传播打下坚实基础。
看点
激情对决:猗窝座是强敌中的强敌,对决戏份极具张力,是粉丝关心的焦点。
角色成长与情感线:不仅是战斗,还有炭治郎、祈豆子、伙伴之间的羁绊、牺牲与救赎。
画面质感与视听冲击:高规格的战斗场面、镜头调度与音乐配合,具备“电影级”水准。
故事的世界观承接与铺垫:作为三部曲之首,它既要收尾前作伏笔,也要为后续篇章埋下悬念。
为什么《鬼灭之刃》在北美、墨西哥等海外市场大火而《哪吒2》不行?
这个问题值得深究。下面从多个角度分析:
1. 原创 IP 与品牌认知基础差异
《鬼灭之刃》在全球已有庞大粉丝基础。动画版在北美、欧洲、拉美、东南亚都拥有极高认知度,出版漫画、流媒体、周边等早已形成全球传播体系。粉丝自然期待电影版。
相较之下,《哪吒2》属于中国的神话 / 本土文化系动画。其 IP 在华语圈外的认知度较低。即便在海外放映,也难以拉动非华语观众的情感共鸣。
换句话说,《鬼灭之刃》是“全球动画文化”的一部分,而《哪吒2》更偏向“本土神话改编”的文化输出。
2. 本地化策略与发行渠道的差异
鬼灭之刃 在北美发行时使用了强大的宣传配合、合适的影院排片、英语配音版和原版双版本发行等多策略,并且借助动画市场的开放度以及日本动画的海外影响力。
同时,鬼灭之刃 的发行方(如 Crunchyroll、Sony 等)在北美已有渠道与资源,对接影院、影迷社群、动漫展等营销资源。
《哪吒2》在北美的发行可能受限于语言、配音授权、文化包裹等因素,排片资源、宣传预算、渠道触达都可能更弱。
3. 题材和文化共鸣程度
虽然《哪吒》是中国传统神话人物,但很多细节文化、象征、隐喻,在非华语观众中可能“看得懂”但“感受不到”。神话体系、人物动机、母题背景的深度带来的文化隔阂会弱化情感共鸣。
相对而言,《鬼灭之刃》的主题更具普适性:战斗、牺牲、家人、正义、救赎。这些情感在很多文化中都有共鸣。即使不懂日文名字或背景,也能被英雄与反派的对抗、感情张力所吸引。
4. 先例效应与“成功印记”
在日本动画在海外影响力上已有多部成功案列(例如《你的名字》《鬼灭之刃》之前几部电影)。当一个新的动画大片问世,观众期待度和信任度更高。
相比之下,中国动画在海外成功的案例较少。即便是《哪吒》前作,也没在美国或西方市场取得像样的突破,其“动画国产片出海”的先例比较有限。
来源:P电影钟点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