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年,同一辆掉漆三轮,同一条“学生多一块,老人少一块”的潜规则。
“老张,今天西瓜甜不?
”
“甜到心里,不甜退钱。
”
就这两句,小区口每天上演,比闹钟还准。
八年,同一辆掉漆三轮,同一条“学生多一块,老人少一块”的潜规则。
小孩放学冲过来,他先塞半截香蕉,再训一句“作业写完了吗”;老太太拎着菜,他直接把木瓜送到五楼,不收跑腿费,只蹭一口茶。
去年冬天最绝。
雨棚被风掀了,他干脆把棚子让给排队的人,自己淋成落汤鸡,回家熬了锅姜茶,第二天连锅端来,谁买橙子先灌一口,辣得直跳脚,却没人舍得走。
大家都以为他会这样“土”到退休,结果街道办突然搞“暖心商贩”评选,居民连夜拉群,投票链接刷爆,连隔壁小区都来凑热闹。
奖品是一辆带LED灯、可折叠的标准化摊位车,防风防雨还能扫码充电。
消息一出,有人替他高兴,也有人嘀咕:老张要“上岸”变网红了?
老张听完只回一句:“车可以新,规矩不能新。
”
真到换车那天,他把旧三轮擦得锃亮,手写招牌照样糊上去,那杆老秤挂在新车的后视镜上,秤砣磨得发亮,像传家宝。
LED灯他留着,但只开一半亮度,“太亮晃得人心慌”。
更魔幻的是,上个月他居然贴了张二维码。
不是儿女逼的,是三年级的小胖子教他的:“爷爷,你找我的零钱老丢,扫码多省事。
”老张一边骂“电子钱看不见摸不着我心慌”,一边把二维码贴在招牌最下角,旁边还是那句丑丑的铅笔字“甜到心里”。
扫码页面上,他让打印店加了一行小字:本店保留给现金顾客抹零权利。
打印店小伙笑他多此一举,他瞪眼:“你懂啥,老人机没网的时候,零头就是我给他们留的尊严。
”
现在每天七点半,附近小学老师直接带队来“实习”。
孩子们穿小围裙,学把芒果按大小分三筐,坏的直接扔,不准降价骗钱。
老张操着沙哑嗓子讲:“做买卖先做人,人烂了,果再甜也苦。
”一圈家长在外围拍视频,点赞比直播还带劲。
有人问他:“这么折腾,一个月多赚多少?
”
他掰着指头算:电子支付少收假钱,一月省下一百二;劳动课老师送两箱粉笔,算一百; LED灯省得早起占位置,多睡一小时,无价。
“拢共就多赚两百三,但心里踏实,比多赚两千三还值。
”
前几天,区志办来人,说要把他写进“市井人物”篇,让他挑张照片。
他选了去年暴雨那天,自己浑身湿透给小孩撑棚子的背影。
照片里,招牌上的“甜到心里”被雨泡得糊成一片,像哭又像笑。
老张摆摆手:“别把我写太高,我就是个卖果子的。
哪天我蹬不动了,这车、这秤、这破棚子,谁愿意接班,先把欠社区的那锅姜茶还上。
”
夜里十点,新车灯半亮,他把最后一瓣柚子送给环卫阿姨,自己踩着旧三轮回家。
后轮吱呀吱呀,像在哼一首跑了调的老歌。
路人听不见歌词,只知道明天早上六点,那盏半明不暗的灯还会准时亮起,像城市偷偷留给普通人的一颗糖。
来源:林书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