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外眼中,中国越来越“酷”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7 16:27 1

摘要:不到两分钟的预告片让海外玩家看得目瞪口呆,他们纷纷跑去搜索钟馗的相关信息,维基百科的“Zhong Kui”词条浏览量一度暴涨300%,再次显示出了中国文化产品的吸引力。

前不久,游戏科学揭晓了“黑神话”系列的新作《黑神话:钟馗》,并同步放出先导预告片。

不到两分钟的预告片让海外玩家看得目瞪口呆,他们纷纷跑去搜索钟馗的相关信息,维基百科的“Zhong Kui”词条浏览量一度暴涨300%,再次显示出了中国文化产品的吸引力。

其实,近几年让老外争相追捧的中国文化产品还有很多:从纽约街头年轻人穿着的汉服,到东南亚影院热映的《哪吒》电影,从全球玩家争相体验的《黑神话:悟空》游戏,到亚马逊书单上走红的中国网络文学……

2025全球软实力指数,中国升至全球第二。

多元的“文化出海”。

当前,中国文化正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进入全球视野,以一种更贴近各国民众生活的方式,完成了一场华丽的远征。

游戏宇宙的东方觉醒。

游戏产业是中国文化出海的先锋代表。

2020年,米哈游推出的《原神》在全球上线,它塑造了富有东方韵味的角色与场景,持续更新和跨文化叙事赢得海外年轻人的青睐。

该手游凭借开放世界与多元文化融合的设定,在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地收获了庞大的用户群体,仅6个月流水就突破1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快“吸金”的手游之一。目前,《原神》的全球注册用户已超过6300万。

2024年,3A游戏《黑神话:悟空》成功在全球掀起一场“西游热”,它将中国经典神话《西游记》转化为游戏语言,孙悟空、黑熊精等角色以高精度建模和深度叙事登上国际舞台,无数外国玩家因此深入地了解中国神话。

该作上线首周全球销量就突破1000万份,在Steam、Epic平台连续多日霸榜。2025年E3展更是引爆西方玩家狂欢,索尼总裁吉姆·瑞安在现场感叹:“中国工程师正在重写游戏史。”

外国博主观看《黑神话·悟空》。

《经济学人》近期文章特别提到,2024年全球十大最盈利的手机游戏中,有4款就来自中国。

光影艺术的灵魂冲击。

银幕艺术的灵魂冲击,也随着文化元素漂洋过海,直击全球受众的心房。

2019年,国产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海外上映后口碑良好,在北美票房迅速突破300万美元,成为当时在美国上映的最卖座的中国动画电影。

2023年,讲述中国古典神话的电影《封神》在北美300多家影院上映,网友现场cosplay姜子牙的视频也被发到TikTok上,48小时播放量就突破300万。

今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更是同步登陆北美、欧洲及东南亚多国影院,票房位列全球第五位,成为首部票房超20亿美元的亚洲电影。首批在北美观看该电影的海外观众评价道:“看完这部电影,我真的很想去中国!”

比利时小朋友手持《哪吒之魔童闹海》电影海报合影。

网文与短剧的快速传播。

网络文学和短剧是近年来文化出海的新兴力量。

2017年,阅文集团旗下的起点国际正式上线,成为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第一个官方平台,刚刚上线一年就吸引了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数百万读者。

到2023年,平台累计上线翻译作品超过1.5万部,原创英文作品超40万部,其中不少作品被改编为动漫、影视剧。

比如广为人知的《全职高手》《斗罗大陆》被翻译成多语种进入国外市场,还在越南、泰国、印尼的年轻群体中积累了极高人气。

短剧则凭借碎片化叙事风格迎合了海外用户需求。

这些短平快的内容形式充分满足了海外年轻人碎片化的娱乐需求,到2024年,ReelShort的海外用户已经超过5000万,尤其在拉美和东南亚市场增长迅速。

潮流IP的无声征服。

苏州博物馆依托园林意象与丝绸文化设计的衍生品,在日本东京举办的“中国文化创意展”上大受欢迎,成为海外游客购买率的前三位。

泡泡玛特这个诞生于中国的潮玩IP,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市场掀起热潮。

今年爆火的Labubu,线下在全球范围内一“布”难求,线上在美国直播间上线即售罄,单场销售额高达150万美元。二手市场中Labubu身价暴涨,隐藏款盲盒溢价超26倍。Labubu以“可爱+东方设计元素”的组合,吸引了欧美年轻消费者,把“潮玩”变成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新载体。

美国玩家彻夜排队为抢Labubu。

“酷中国”背后的密码。

中国文化出海不断取得成功,根本上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产业政策完善等因素合力推动的结果。

综合国力不断上升。

在经济层面,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断扩大高水平开放,持续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世界经济复苏发展创造新机遇、注入新动力。这为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与消费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科技层面,中国在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的突破,成为文化数字化与跨境传播的技术后盾。

在政治层面,政治与外交实力的增强也为文化出海营造了更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带来了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也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顶层设计日益完善。

自2007年起,商务部等部门便开始定期评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这一举措通过政策扶持催生了一大批骨干力量。

2025-2026年度获选重点企业的名单中包含了咪咕文化、米哈游等熟悉的名字,重点项目涵盖了从内容创作到平台运营的完整产业链。

这表明,国家正在积极地助力构建一支体系完整、分工明确的文化出海力量。

文化产业链加速形成。

如今中国文化产业正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姿态快速发展,上下游产业链也日趋完善。

以游戏产业为例,珠三角等地已经形成了集研发、发行、运营、电竞、直播于一体的高度成熟产业集群。

三七互娱等企业不仅输出产品,更输出“研运一体”的模式和基于AI的精细化运营能力。成都高新区则聚集了6000余家数字文创企业,形成集群效应。

这种“政策引导+产业集群”的双轮驱动模式为文化出海提供了系统性的支撑。

今天,中国文化正以一种更新潮、更开放的方式走向国际,让世界看到传统中国底色上生长出的现代文明。

未来,随着更多的文化产品走出去,中国的国际形象一定会变得越来越“酷”!

来源:九万里头条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