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迎强冷空气:16日淮河以北暴雨上线,17日起气温“跳水”8℃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5 14:19 1

摘要:10月15日12时,河南省气象台发布最新天气预报,新一轮强冷空气正逐步影响我省。未来五天,河南将迎来“雨水先行、大风紧随、降温收尾”的天气节奏,淮河以北地区将成为降雨核心区,17日起全省气温更是开启“速冻模式”,公众需提前做好防范。

10月15日12时,河南省气象台发布最新天气预报,新一轮强冷空气正逐步影响我省。未来五天,河南将迎来“雨水先行、大风紧随、降温收尾”的天气节奏,淮河以北地区将成为降雨核心区,17日起全省气温更是开启“速冻模式”,公众需提前做好防范。

雨水“分阶段登场”:16日夜至17日淮河以北迎暴雨

此次降水过程并非“一刀切”,而是呈现出“间歇式、分区域”的特点。回顾14日夜至15日凌晨,我省淮河以北地区已率先出现小到中雨,南部局部更是遭遇大雨或暴雨,为后续天气变化埋下“伏笔”。

15日当天,降水强度明显减弱。下午时段,仅东部、南部地区(如商丘、平顶山东部、许昌、漯河、周口、驻马店、南阳东部、信阳)有小雨或零星小雨,其他地区则以多云为主;到了夜里,全省降水基本结束,转为多云天气,短暂的“喘息期”也为农户抢收抢晒农作物提供了窗口期。

但从16日开始,雨水将“卷土重来”,且强度显著升级。16日白天,全省多云转阴天,大部分地区会出现小雨或零星小雨,南部局部伴随中雨或大雨;16日夜间至17日,受冷暖空气交汇“发力”影响,我省将迎来本轮天气过程中最强降水——淮河以北地区普遍出现中到大雨,其中黄淮之间部分县(市、区)更是会遭遇暴雨袭击;其他地区则以小到中雨为主。

18日,降水范围进一步收缩,仅西部、南部地区有小雨或零星小雨,其他地区回归多云,标志着本轮集中降水过程基本落幕。

大风降温“无缝衔接”:17日起阵风达7级,气温暴跌8℃

在雨水“退场”的同时,强冷空气的“另一波攻势”——大风与降温也将同步上线。预计17-20日,全省将刮起偏北风,风力维持在4级左右,阵风可达6-7级。这意味着户外易被风吹动的物品(如广告牌、花盆、临时搭建物)需提前加固或收纳,市民外出时要远离高楼、大树,警惕高空坠物风险。

降温则更为“猛烈”。受冷空气与大风的双重影响,17-20日全省气温较前期将下降8℃左右,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能更大。以洛阳为例,15日最高气温还能维持在22℃,到了19日将直接跌至11℃,短短四天时间,最高温“腰斩”近半,寒意将全面笼罩。更需注意的是,19-20日凌晨,我省多地最低气温将跌破10℃,进入“个位数时代”,早晚时段出门需穿厚外套、薄羽绒服,避免着凉感冒。

作为省会的郑州,天气变化同样具有代表性。15日下午到夜里以多云为主,偏北风转偏东风2-3级,最高气温21-22℃,最低气温15-16℃,体感较为舒适;16日多云转阴天,迎来中雨;17日雨势升级为中到大雨,之后转为多云;18日维持多云间晴天。受冷空气影响,17-18日郑州将刮起东北风3-4级,阵风5-6级,气温较前期下降6℃左右,市民需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着装。

天气影响与应对建议:多领域需警惕风险

本轮“雨+风+降温”天气组合,对农业、交通、城市运行等领域均可能产生不利影响,需针对性做好应对。

农业生产:抢抓间隙抢收,防范农田渍涝

当前正值我省秋收秋种关键期,持续连阴雨已导致土壤饱和,农田渍涝风险较高。建议农户抓住15日夜间至16日白天的降水间歇期,加快玉米、大豆等秋粮的抢收进度,避免籽粒发芽、霉变;收获后的粮食要及时采取烘干处理或科学通风储存,减少损失。同时,抢收完成后需尽快腾茬整地,开挖排水沟,做好排涝除渍工作,为小麦播种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交通与出行:远离危险区域,谨慎驾驶

持续降水可能引发中小河流涨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可能导致道路塌陷、城市内涝。市民出行前需关注属地气象台发布的最新预警信息,尽量避开山区、河道、低洼积水路段;驾车经过积水区域时,不要盲目涉水,需先观察积水深度,确认安全后再缓慢通过;雨天路面湿滑,要保持安全车距,避免急刹车、急转向,防止车辆打滑。

气温骤降易引发感冒、呼吸道疾病等,老人、儿童、体质较弱人群需格外注意保暖,及时增添衣物,建议采用“洋葱式穿衣法”,方便根据室内外温差灵活调整。同时,要密切关注属地气象台站发布的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气象风险提示,提前储备生活必需品,做好应对极端天气的准备。

此次强冷空气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天气形势复杂多变,建议各部门、各行业提前部署防范措施,公众也需提高警惕,共同应对本轮天气挑战。

来源:肥东天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