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十月,天山南北层林尽染,广袤的新疆大地迎来了一场艺术盛事。10月6日,由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办,大唐鹿野苑·国际森林度假区、北京国亭文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协办,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支持的“走遍中国——中国
金秋十月,天山南北层林尽染,广袤的新疆大地迎来了一场艺术盛事。10月6日,由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办,大唐鹿野苑·国际森林度假区、北京国亭文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协办,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支持的“走遍中国——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美术家写生创作行动”第二阶段活动新疆段,在乌鲁木齐正式启动。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杨晓阳、“走遍中国”行动执行委员会主任张江舟,携手韩硕、刘健、老圃、马海方、陈孟昕、陈钰铭、任惠中、林容生、陈琪、李伟、许俊、刘建、殷会利和邢斯恬等著名艺术家,以及中国文促会监事长杜伟、秘书长赵长海组成的写生团齐聚这片多彩的土地,开启了在新疆的艺术采风之旅。
大巴扎:丝路繁华的当代映像
写生团合影
抵达当日,写生团首站走进新疆国际大巴扎。这个大集市以其浓郁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和热闹的市井气息,瞬间将艺术家们带入丝路商贸往来的历史长卷中。宏伟的观光塔高耸入云,以新疆传统乐器“萨塔尔”为原型设计;集贸市场内,从精美的手工地毯到闪亮的英吉沙小刀,从绚丽的艾德莱斯绸到各式民族乐器,令人目不暇接。艺术家们穿行在迷宫般的巷道中,他们用相机、画笔迅速记录下头戴花帽的老者闲坐品茗的场景、手工艺人专注打磨铜器的神态、还有商贩们热情招揽客商的生动表情。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成为艺术家们理解新疆多元文化的重要窗口。
作为“走遍中国”项目总负责人,杨晓阳指出该项目经过三年系统筹划,以“学术性、创新性、国际性、时代性”为宗旨,组织全国优秀艺术家深入生活第一线。在新疆段行程中,艺术家们不仅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风情,更目睹了改革开放以来当地在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等领域的跨越式发展,这些鲜活素材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源泉。通过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深入交流与创作实践,活动促进了不同艺术理念的碰撞融合,推动艺术家突破既定模式,推动了“从高原到高峰”的艺术突破。在谈及个人艺术实践时,杨晓阳特别强调了速写记录的重要价值,他认为“在现场画得快、画得多,才能充分捕捉转瞬即逝的感受”,大量现场速写积累的鲜活素材已成为后续创作的重要基础。这次写生行动不仅是一次艺术采风,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实践,通过艺术家们的画笔,真实记录了新时代新疆的发展成就与多元共生的文化图景。
天山天池:自然与人文的交响
写生团合影
次日清晨,写生团从乌鲁木齐出发前往天山天池。在抵达天池景区前,艺术家们先来到天山天池民俗风情园进行参观写生。这个充满民族特色的园区里,白色的毡房点缀在草地上,骆驼悠闲踱步,身着传统服饰的哈萨克族居民正在展示着刺绣、打馕等日常生活场景。艺术家们立即被这原生态的民族风情所吸引,纷纷打开画夹,用画笔记录下这些生动画面。骆驼温顺的眼神、毡房精美的纹饰、居民淳朴的笑容,都成为艺术家笔下的精彩瞬间。
写生活动现场
张江舟在写生现场表示:“新疆的魅力在于其自然与人文的双重独特性。这里既有壮美的自然风光,又保留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民俗传统,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他强调,这种独特的自然与历史双重体验,既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又赋予了作品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天山天池
随后,写生团抵达被誉为“瑶池仙境”的天山天池景区。这里以完整的垂直自然景观带和雪山冰川、高山湖泊为主要特征。博格达峰终年积雪,银光闪闪,与墨绿的云杉林、金黄色的落叶松构成层次丰富的色彩交响。天池湖水清澈湛蓝,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群峰之间。艺术家们被这壮美的自然景观深深震撼,迅速在湖畔选定位置,将天山雄伟的山势、澄澈的湖水、斑斓的秋色一一纳入画幅。
陈孟昕在创作间隙谈到:“新疆生动鲜活的生活场景是艺术创作最珍贵的源泉。在这里,一草一木、一人一景都能激发创作灵感。写生作为连接艺术与生活的桥梁,不仅能够唤醒艺术家过往的创作积累,更能在与现实的对话中催生新的表现技法和艺术语言。”
红山与博物馆: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写生活动现场
8日上午,写生团来到乌鲁木齐的标志性景点——红山公园。这座因山体呈红色而得名的公园,不仅是城市的制高点,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红山宝塔巍然屹立,与远处雅玛里克山的宝塔遥相呼应,被称为“镇山锁水”的象征。艺术家们站在红山山顶,将现代乌鲁木齐的城市风貌与博格达峰的雪顶一同纳入画幅。
写生活动现场
任惠中在红山写生时表示:“虽多次到访新疆,但此次‘走遍中国’写生让我有了全新感悟。登高远眺新旧交融的城市风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视角。艺术创作的真谛,正是在这样不断的重新发现与反复体悟中,持续充实自我、完善表达。”
写生考察活动现场
下午,艺术家们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这座现代化博物馆收藏着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这件国家一级文物色彩依然鲜艳,织纹精致,见证了汉代中原王朝与西域的密切往来。克孜尔石窟复原展厅内,那些跨越千年的佛教壁画虽然残损,但其独特的龟兹画风与丰富的色彩运用,仍然让艺术家们叹为观止。而新疆古代干尸陈列则展现着这片土地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为研究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民族迁徙与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为艺术家们的创作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张江舟深有感触地说:“从保存完好的古代干尸到‘五星出东方’汉代织锦,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见证着丝绸之路的辉煌,更引发我们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深入思考。这种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自然景观相互交融,使新疆成为艺术采风不可多得的宝地。”
婚礼现场
傍晚时分,艺术家们在用餐时偶遇一场热闹的维吾尔族婚礼。新郎新娘在亲友的簇拥下跳起欢快的麦西热甫。新郎新娘在旋转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客人们热烈的歌舞洋溢着生命的激情。这个意外的邂逅,让艺术家们亲身感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热情,也为他们的创作注入了鲜活的生活气息。刘健感慨道:“从天山天池的雄奇山川到维吾尔婚礼的真情流露,从博物馆的历史回响到兵团建设的感人故事,新疆多元的文化与壮美的自然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心灵激荡。在多民族和谐共生的景象中,我们感受到情感的触动与创作的灵感。”
怪石峪:大自然的艺术杰作
写生团合影
9日,写生团从乌鲁木齐驱车至博乐,参观了被誉为“天然雕塑博物馆”的怪石峪景区。这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花岗斑岩象形怪石群,经过亿万年风雨侵蚀,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奇特地貌。艺术家们穿行在奇石之间,只见“雄鹰展翅”石栩栩如生,“天犬望月”石惟妙惟肖,“将军峰”威严耸立,“石门洞开”神秘莫测。这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秋日纯净的光线下呈现出丰富的明暗变化和独特的肌理效果。
写生活动现场
韩硕在怪石峪写生时表示:“首次深入北疆地区,感受到与南疆截然不同的自然风貌与人文气息。特别是在怪石峪等地的实地写生,让我接触到许多全新的视觉元素。北疆辽阔的地域与独特的风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陈钰铭认为:“此次新疆写生突破了题材界限,人物画家在雄奇地貌中获得了全新艺术感悟。怪石峪的奇石等自然物象带来了不同的创作灵感。杨晓阳主席倡导的学术理念促使艺术家在写生中深化文化思考,实现从风景描摹到艺术认知的升华。”
博尔塔拉:草原文明的当代印记
10日早晨,写生团参观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馆。这里陈列的草原石人、鹿石、岩画等文物,静静诉说着游牧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的历史。特别是那些伫立千年的草原石人,虽然面容已被岁月磨蚀,但依然保持着神秘的微笑,仿佛在守护着这片美丽的草原。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帮助艺术家们更好地理解新疆深厚的历史底蕴。
写生活动现场
下午,艺术家们赴阿里翁白新村参观写生。这个美丽的村庄里,白色的农家小院整齐排列,金色的杨树在秋风中摇曳,葡萄架下挂着串串成熟的果实。艺术家们与当地村民亲切交流,并用画笔记录下这派祥和的田园风光,这些温馨的生活场景成为写生过程中最动人的画面。
刘建在写生时表示:“近年来我参与过诸多采风活动,但此次‘走遍中国’行动规模最大、计划最周详。虽然多次到访新疆,但乌鲁木齐的现代化建设和壮丽景观仍给我带来新的感受。作为山水画家,我将用画笔表现新疆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赛里木湖: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
写生团合影
11日,写生之旅迎来了又一个高潮。艺术家们奔赴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赛里木湖。天公作美,阳光毫无保留地洒向湖面,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湖水呈现出一种动人心魄的、层次极其丰富的蓝色。从岸边清澈见底的浅蓝,到湖心深邃如宝石的靛青,再到波光粼粼处泛着银光的冰蓝,整个湖面宛如一块巨大的、流动的调色盘,纯粹而富有魔力。
写生活动现场
尽管湖边秋风猎猎,吹动了艺术家的衣角与发丝,却丝毫未能减弱他们的创作热情。眼前的壮丽景色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也点燃了无限的创作欲望。艺术家们纷纷寻找最佳角度,顶着风支起画架,迅速投入到创作状态中。他们试图用颜料捕捉阳光在水波上的跳跃,用笔触勾勒远山雪线的轮廓,用心去感受这片高山冷水湖的静谧与浩瀚。
殷会利在赛里木湖写生时表示:“此次参与文促会‘走遍中国’活动来到新疆深感荣幸。虽多次到访新疆,但这次与文促会同行收获了全新体验。新疆多元的文化资源和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滋养着艺术家的创作灵感。相信通过这次深入采风,必将创作出优秀作品,用艺术回报社会。”
温泉县: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艺术现场
写生考察活动现场
12日,写生团来到温泉县,先后参观了温泉县博物馆、美术馆及新疆北鲵馆,系统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脉与生态保护成果。下午在博格达尔村的写生现场呈现出多元创作态势:山水画家在湿地景观中寻觅灵感,人物画家则以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村民为模特进行创作。李伟在创作现场表示:“作为从甘肃一路跟随写生团来到新疆的画家,这次行程让我深刻感受到新疆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在博格达尔村,各族村民淳朴热情,即使天气寒冷仍身着民族服装全力配合写生,这种真诚令人感动。通过与文促会共同参与‘走遍中国’项目,我们当代艺术家有责任用画笔记录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用作品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生动景象。”
查干屯格乡——民族风情与自然诗画的交汇
写生考察活动现场
13日,写生团深入查干屯格乡开展多元艺术实践。上午,艺术家们分赴不同创作点:人物画家们在莫都停浩图呼尔村进行民族人物写生,与当地各族群众深入交流,捕捉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山水画家们则前往野鸭湖湿地,在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自然景观中寻找创作灵感。下午,写生团先后参观了独具特色的冷水鱼公园,并在扎勒木特乡观看了激动人心的叼羊比赛。这场展现游牧民族勇武精神的传统竞技,以其强烈的动感与视觉冲击力,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展现动态场景的创作课题,让团队成员在笔墨语言与构图创新上获得新的启发。
艺术扎根生活笔墨讴歌时代
此次“走遍中国——中国文促会美术家写生创作行动”新疆段活动,充分体现了“构想宏大、学术领先、名家阵容、影响深远”的四大特色。在数日的深入走访中,艺术家们从国际大巴扎的热闹市井到天山天池的仙境风光,从红山公园的城市地标到怪石峪的奇特地貌,从博物馆的历史文物到新农村的现代生活,最终至赛里木湖的湛蓝仙境,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了新疆壮美的自然景观和多元的文化特色。
写生活动现场
作为本次新疆行程的策划者之一,杜伟表示:“凭借对新疆地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兵团二代的独特视角,我们精心设计了一条贯穿北疆的文化采风路线。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重要时刻,通过科学安排写生点位、精心组织民俗活动,既确保了艺术家的创作收获,又彰显了新疆多元文化共生的和谐图景。”
在这片占中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广袤大地上,艺术家们不仅收集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更在多元文化的浸润中深化了对艺术本体的思考。他们将天山雪水的清澈融入笔墨,将大漠孤烟的壮美化入构图,将民族歌舞的热情注入色彩,将历史文明的厚重凝入意境。
据悉,本次写生创作的作品将在全国多个城市举办专题展览,并出版学术文献集。这些凝聚着艺术家对新疆深厚情感与独到观察的艺术作品,将以其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独特的艺术语言,向世界展示大美新疆的无限魅力,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注入新的艺术活力,在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的征程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写生作品欣赏
杨晓阳
杨晓阳 《阿里翁白新村写生》 12cm×15cm 2025年
杨晓阳 《泰山石》 15cm×12cm 2025年
张江舟
张江舟《维族老人速写》20cm×30cm 2025年
张江舟《维族老人速写》20cm×30cm 2025年
韩硕
韩硕《博乐写生》35cm×35cm 2025年
韩硕《博乐写生》35cm×35cm 2025年
刘健
刘健《阿里翁白新村写生》33cm×66cm 2025年
刘健《阿里翁白新村写生》66cm×33cm 2025年
老圃
老圃《怪石峪写生》50cm×50cm 2025年
马海方
马海方《赛里木湖写生》25cm×50cm 2025年
马海方《博州人物画像写生》25cm×50cm 2025年
陈孟昕
陈孟昕《维族老人》73cm×50cm 2025年
陈孟昕《赛里木湖写生》73cm×50cm 2025年
陈钰铭
陈钰铭《新彊人物写生》67cm×53cm 2025年
陈钰铭《赛里木湖写生》67cm×53cm 2025年
任惠中
任惠中《怪石峪写生》35cm×65cm 2025年
任惠中《维吾尔族妇女》35cm×27cm 2025年
林容生
林容生《博乐阿里翁街道小景》45cm×64cm 2025年
林容生《天池民俗园》45cm×64cm 2025年
陈琪
陈琪《怪石峪写生》50cm×50cm 2025年
陈琪《怪石峪写生》50cm×50cm 2025年
李伟
李伟《红山写生》45cm×50cm 2025年
李伟《天池民族村写生》45cm×50cm 2025年
许俊
许俊《博乐阿里翁白新村》45cm×66cm 2025年
许俊《乌市红山公园》45cm×66cm 2025年
刘建
刘建《阿里翁白新村速写》16cm×20cm 2025年
刘建《阿里翁白新村速写》16cm×20cm 2025年
殷会利《画画家》25cm×50cm 2025年
殷会利《画村民》25cm×50cm 2025年
邢斯恬
邢斯恬《天池写生》26cm×38cm 2025年
邢斯恬《怪石峪写生》38cm×26cm 2025年
来源:爱尚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