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页A3纸的表格上,页边空白处密密麻麻写着解决问题的思路,蓝色的字表示当前事项进展,红笔打钩则代表问题已经解决。这份摆在桌上的表格,是刘海岩随身携带的蹲点服务福建问题清单,表格中43个基层反映的问题,已办结了38个。
10月15日
《中国自然资源报》
头版头条
专题刊发
《山海交响中的“蹲点”力量
——自然资源部服务经济大省挑大梁
福建蹲点服务组工作见闻》
全文如下
↓↓↓
8页A3纸的表格上,页边空白处密密麻麻写着解决问题的思路,蓝色的字表示当前事项进展,红笔打钩则代表问题已经解决。这份摆在桌上的表格,是刘海岩随身携带的蹲点服务福建问题清单,表格中43个基层反映的问题,已办结了38个。
9月16日,在与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召开的座谈会上,刘海岩和同事们准备就剩下的“疑难杂症”,继续协调解决。
时间回到今年5月,自然资源部创新推行服务经济大省挑大梁蹲点服务制度。福建由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何广顺包片,海域海岛管理司司长许国栋任工作组组长,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副司长刘海岩、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海洋生态修复处处长林存炎、耕地保护监督司占补处二级调研员肖政浩、海域海岛管理司海岛保护利用处二级调研员王艳茹等4人组成蹲点服务组。
八闽大地,山海交响。从三明的苍翠竹林到福州的蔚蓝大海,从现代化的泉州“芯”小镇到机器轰鸣的龙岩矿区,服务组多次来到福建,行程覆盖全省九市一区。他们将办公桌搬到一线,看具体问题;到项目现场“把脉问诊”,想管用办法。这场沉下去、俯下身的服务革新,助力福建在中国经济版图中乘势而上、争先进位,把大梁挑得更稳、更有力。
一路“导航”“破冰”
保障蓝色经济行稳致远
福建是海洋资源大省,海域面积达13.6万平方公里,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超1.25万亿元。要保障2025年“蓝色经济”再上新台阶、加快建设“海上福建”,拓展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势在必行。
在福建厅海域海岛管理处处长陈接锋看来,海域海岛管理工作有成效,尚未解决的棘手问题也不少。清单中43个问题,16个问题涉海,占比超三分之一。而蹲点服务组的到来,让他眉头舒展开了。
7月15日,经历过一场小雨,午后的宁德更加湿热,体感温度达40摄氏度,蹲点服务组来到宁德市蕉城区漳湾镇云淡村,调研温福高铁项目。
温福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铁路网沿海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大工程项目和“两重”标志性项目。其中,福建段正线全长203.8公里,设车站7座,项目计划于9月动工建设。
时间紧、任务重,在调研之前,该项目就作为清单问题之一提出用地用海需求,蹲点服务组按照支持重大项目先行用地等政策,帮助其及时拿到先行用地批复,但因在宁德的一段线路与已建的温福铁路项目存在交叉,如何进行海域确权难住了项目主体。
现场调研了解情况后,蹲点服务组建议在两条线路交叉部分采取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方式解决权属重叠问题。
这场“会诊”成为项目推进的转折点,让陈接锋吃下“定心丸”,与宁德市自然资源局立即着手推进。今年9月底,好消息传来,温福高铁开工。
宁德、福州、厦门、漳州,从北至南,蹲点服务组沿海一路调研,一路解决难题,为推动福建蓝色经济发展“导航”“破冰”。
在厦门,蹲点服务组现场“开方”,指导国家重大项目厦门港翔安港区1号~5号集装箱泊位工程项目通过海域使用论证,11天后出具用海初审意见。
在漳州,蹲点服务组协调部有关司局高效联动,让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二期项目用海审批,从正式受理到完成用海论证报告评审等技术审查,再到出具用海初审意见,仅用42天。
截至今年9月,福建共审批工程建设项目用海用岛4.9万亩,同比增长30%。古雷炼化一体化、宁德核电5~6号机组等4个重大项目用海用岛获国务院批复,获批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蹲下去倾听,站起身奔跑
以作风转变强化要素保障
“加强各类自然资源要素对经济大省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能力,是本次蹲点服务的应有之义。”在蹲点服务组看来,在福建的蹲点服务,必须在要素保障方面发挥出强大的政策穿透力和执行力。
在龙岩调研时,蹲点服务组了解到新机场建设项目面临难题,便直奔现场。
来到三面环山的新罗区东肖镇隘头村,龙岩市政协副主席、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张旭东介绍,新机场建设项目是龙岩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号工程”,今年5月,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司会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赴项目现场开展调研服务,对他们存在的用地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并指导地方加快报批。但工作推进中,又面临着边坡用地量大、项目节点任务紧等情况。
蹲点服务组现场打电话给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同事,与对方耐心沟通。
就这样,部省市三级自然资源部门干部同坐一条板凳,上下协同,倒排时间,实行“并联审批,边组边审”,让用地预审比预期提前20天完成。
马不停蹄,蹲点服务组又赶到龙岩市上杭县、长汀县,了解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并与部矿业权管理司以及相关企业积极沟通,第一时间将有关战略性矿产勘查项目纳入部矿业权出让计划,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蹲点服务组认为,蹲点不是“大水漫灌”,关键在于“精准滴灌、赋能增效”,是针对福建的个性化问题和需求,提供靶向明确、措施有力的解决方案。
但这些前提,都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上杭县调研时,蹲点服务组临时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在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旧址集体学习《才溪乡调查》等经典著作,感悟到穿透纸背的调研作风。
每到一地,蹲点服务组就地方发展中涉及自然资源领域的堵点卡点问题“把脉问诊”,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因素分析,并根据现行政策明确路径方法,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有的问题没办法当场解决,蹲点服务组也会将材料带回,与部相关司局同事深入研究,想尽一切办法为基层排忧解难。
从“没法办”到“能办成”,部蹲点干部的现场服务,蹲出了发展新思路,蹲出了干部新作风。
“以前是我们追着审批跑,现在是审批追着我们跑!”蹲点服务组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让基层同志竖起了大拇指。
在部省合力推动下,福建自然资源工作亮点频现:漳汕高铁、田安高速、永安抽蓄等6宗重大项目、1.35万亩用地获快速批复。
“我们全力推行用地三级联网审查审批,实现智能化审查,审批时限大幅压缩。”福建厅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处处长林明钦介绍,该厅建立“一清单、三保障”工作机制,通过对重大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精准解决项目落地难题。今年200个重中之重项目,已落实用地用海用岛保障171个。
干部沉下去,效率提上来。在蹲点服务组的助力下,截至今年9月,福建共审批用地7.4万亩,同比增长27.1%。
自然资源“特派员”一线办公
好政策直通基层
在自然资源部支持下,今年福建接连收获两个政策“大礼包”——《关于支持福建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若干措施》和《关于支持“海上福建”建设打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地的若干措施》。
“这2份文件,赋予了福建自然资源综合改革试点的地位,在两岸融合发展、海洋经济等方面给予了实实在在的支持。”福建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建青表示。
政策红利迅速转化为发展动能。福建江阴西部片区废水处理设施历史围填海项目,从签订出让合同到完成填海竣工验收并领取土地不动产权证书,仅用10天。今年1月~9月,全省通过招拍挂出让海域使用权面积17.13万亩,位居全国首位,为全国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提供了“福建样本”,也为福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随着蹲点服务深入推进,服务组的工作重点已从解决具体问题转向构建长效机制。
“部党组要求我们不仅要解决一件事,更要通过解决一件事推动解决一类事。”蹲点服务组在座谈现场,感谢福建提出的优化城镇开发边界调整程序、简化简易用海报批要求等12项政策建议,表示部里正在积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文件。
在福州,蹲点服务组充分了解当地百姓种植轮作情况,在年度国土变更调查与耕地保护、特色地类认定等方面,强化业务指导,将关于优化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的政策文件精神传达到基层。
在三明,蹲点服务组深入调研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成效和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与基层干部面对面交流,走访当地群众,思考生态保护修复政策如何让林区百姓端稳“绿色饭碗”。
“保护生态不是发展的负担,而是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可有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深入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调研后,林存炎在工作日记中如此写到。
蹲点服务组与福建厅多次进行座谈,列席用地用林用草用海联合审批试点座谈会,了解福州、龙岩、宁德等在试点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将福建的经验与困惑带回北京。
8月底,蹲点服务组专门邀请部机关9个司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对福建提出的跨领域问题进行“会诊”。现场气氛热烈坦诚,司局对福建提出的问题详细解答,对于需长周期解决的事项,也指明了现阶段的解决路径。福建的同志感慨,这种全链条、一站式打通的深度讨论前所未有,既释明了工作中的困惑,又增进了部省、部局、司局之间的理解与互信,是部加强“四个融合”的生动写照。
“只有深入基层、多跑一线,时刻把自己摆在学习请教的位置,制定的政策才能更聚焦,更立体,更好用。”在蹲点工作日记中,王艳茹写下了切身感悟。
“你们就是自然资源的‘特派员’,是我们的及时雨。”在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源地南平,蹲点服务组得到了这样的称谓,认为蹲点服务组让制定政策更接地气,要素保障更有效率,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此次蹲点服务工作,是一次加深我们对共产党员初心使命理解的难得机遇,可以深入充分接触到我们日常服务的‘人’和‘自然’。”肖政浩在蹲点服务工作中收获这样的感悟。
自今年明确“四个融合”以来,一系列服务基层、服务百姓的融合性政策,在落地时广受好评,“接地气、有温度”这样的词在蹲点服务过程中多次听到。
地方的夸奖,让蹲点服务组工作干劲更足。
9月17日上午,冒着36摄氏度的高温,蹲点服务组登上福州市连江县深远海养殖平台“定海湾1号”,与养殖户面对面交流,了解深远海养殖装备海域使用情况……
“虽然蹲点为期半年,但是我们帮助基层解决困难的步履不会停,助力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服务会一直在路上。”这句话是蹲点服务组每次调研的结束语,也是他们的座右铭。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