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初步调查,当事人邓某某(男,31岁)驾驶事故车辆在通过天府五街路口进入天府大道南段后,与前方同向一小型轿车发生碰撞,随后越过道路中央绿化带,起火燃烧。事故造成驾驶人邓某某死亡,涉事辆车不同程度受损。
出品 | 搜狐汽车·汽车咖啡馆
小米SU7爆燃事件,官方通报来了。
10月13日下午15时15分,成都交警发布警情通报。通报显示,当日凌晨3时18分左右,天府大道南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经初步调查,当事人邓某某(男,31岁)驾驶事故车辆在通过天府五街路口进入天府大道南段后,与前方同向一小型轿车发生碰撞,随后越过道路中央绿化带,起火燃烧。事故造成驾驶人邓某某死亡,涉事辆车不同程度受损。
通报中还提到,事故车辆驾驶人邓某某涉嫌酒后驾驶机动车行为。这对应上了此前的网络传闻。
警情通报 图源:官方
从现场视频可以看出,事故发生前,该车在最右车车道行驶,速度较快,接连超越多辆车后,向左大幅度打方向盘,撞上道路中央的绿化带,随即又前行约30米翻滚至对向车道,在对向车道迅速起火,现场升起白烟。
有现场人员表示,事故车辆追尾了一辆网约车。也有目击者称,事发时该车在躲避一辆右侧汇入车辆。
事故出现后,现场有多名路人尝试施救。视频显示,先后有多人尝试拉开车门,但重复了三四次都没成功。
现场救援状况 图源:网络
现场救援者吴先生表示,车门把手是隐藏式的,当时伸手去拉拉不动(注:实际上小米SU7 Ultra的门把手为半隐藏式)。
随后,又有路人通过手砸脚踹、用石头砸等方式试图打开车窗进行营救,但未能奏效。又有路人拿来扳手砸破主驾驶位车窗,另一人试图用消防器灭火,但由于火势太大最终未能扑灭,救援也失败了。
有现场车主表示,最开始电池是从车辆的右后方炸开,随后发生起火。另一名车主则表示,当时用扳手破开车窗后,车辆底盘和车内又传出连续的爆炸声。
消防救援情况 图源:网络
直到约凌晨3点半,有消防车赶到,消防员用水枪扑灭了明火,随后用锤子、电锯等打开车门,但此时驾驶员已经遇难。
事故后,可以看到现场大道上有明显的车辙印,一直延续到绿化带,绿化带边缘也有两处明显的撞击痕迹。
据悉,在事故发生前该车已有异常行为。当日另一位现场车主的行车记录仪显示,该事故车辆在此前行驶中,左转弯时出现了左右摇摆的甩尾现象。另有目击者称等红绿灯时该车驾驶员曾大声吼叫。
“车门打不开和碰撞起火是重点”,一位行业资深专家对《汽车营造社》表示。目前,事故在网络上的议论也主要集中在这两方面。
网络讨论 图源:网络
此前3月29日铜陵发生的小米SU7事故中,“车门锁死导致无法逃生”的现象已经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当时,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家属曾在微博质疑发生撞击后车门为何会上锁,并称“车辆燃烧后AB柱均未变形,但车门打不开的,曾有过路司机破窗救人”。这与此次事故相似度极高。
当事人发声 图源:新浪微博
尽管后续小米官方对事故做出了回应,但就“车门能否打开”一事,小米方称“由于小米尚未接触到事故车辆,暂时无法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最终此事没有定论。
半年时间内,已有两起事故直指小米SU7车门解锁问题。
铜陵事故发生后,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曾在《消费者报道》的采访中表示:“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新能源车都有两套电池系统,除动力电池外,还有为车灯等提供电力的12V小电瓶,一般来说即使动力电池断电后,12V小电瓶还是能正常工作的,如果车身受损严重或车门控制系统被损坏,或者12V电瓶没电了,那么12V电瓶就不能正常控制车门打开,加上车门因碰撞变形,也可能会导致无法开门。”
事故现场 图源:网络
从网上流传出的现场照片来看,本次事故后车身结构相对完好,车门未出现明显可见的变形。对于车门打不开的具体原因,暂时还不能下定论。
但碰撞后车门难以解锁,已经成为了行业的“老大难”问题。
2024年4月27日,山西运城夏县高速路上一问界M7发生追尾事故,车门打不开成救援失败的关键问题,最终3人不幸遇难。2022年7月28日,柳北高速广西贵港段,一雷克萨斯商务车发生车祸后车门锁死,路人破窗救出2人,但有1人身亡。锁死的车门,成了救援时一道迈不过去的坎。
除此之外,此次事故中小米SU7半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也备受争议。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官方并未说明外门把手能否机械解锁。但此前某视频软件上,曾有博主对小米SU7门把手进行拆解,结果显示其门把手外部没有机械解锁设计。
而对于纯电控的门把手来说,一旦断电,即使车辆能在碰撞后顺利解锁,也无法从外部开启车门。
小米SU7门把手拆解 图源:视频网站
尽管据官方使用手册介绍,该车型存在一个应急机械把手,位于车门内侧储物格的底部,但可以看出,该把手的位置十分隐蔽。
网络讨论 图源:网络
浏览相关信息可以发现,在今年4月,已有网友对应急机械把手的位置提出了质疑,但遗憾的是并未引起重视。
“车窗玻璃砸开了,车外救援的人也没能找到车内机械应急门把手。小米的车内机械门把手“藏”在车门门板里面,看不见。本就是应急用,还‘藏’起来,不知道设计师怎么想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当然,这个问题不只存在于小米汽车。出于美观因素考虑,不少车企都会将应急机械把手“藏起来”。例如,特斯拉Model Y的后排机械把手甚至和储物格融为一体,需要用钥匙或螺丝刀撬开才能拉动拉环,这样的设计让很多车主摸不着头脑。
就碰撞后车门拉不开一事,汽车营造社采访了某业内知名专家。对方表示,从深层次来看,车门无法开启的问题,是行业安全标准缺失导致。
据悉,行业已经开始完善相关标准。9月24日,工信部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及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修改单公开征求意见。根据《要求》,完全嵌入车身、无外露操作空间的门把手被全面禁用,并且车门必须能通过机械装置打开。
同时,《要求》对于应急机械把手也作出了规定。4.1.2.2中明确要求,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内把手应易于车内乘员识别,并满足“位于无车内构件遮挡的位置,确保在乘员位置直观可见”的规定。
“门把手新国标能解决这样的安全隐患。”该专家表示。
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图源:工信部
但新规将于2027年1月起生效,对于目前的存量车而言,隐藏式门把手依然是一大隐患。
碰撞后的起火问题是另一个关注点。2023年12月28日举行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小米汽车曾表示,电芯倒置技术能在极端情况下快速向下释放能量,最大程度保证乘员舱安全。另外,小米SU7电芯有17层高压绝缘防护,电芯侧面填充165片气凝胶,最高可抵抗1 000℃高温。
但本次事故中,关于电芯倒置技术是否发挥保障作用,截至目前尚未有官方表示。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驱动系统部高级技术经理邱劲草在微博个人账号上分享了他的观点:“电芯倒置是压缩高度方向的尺寸,和提升安全性与防扩散都没有关系,避免车辆快速起火被证明最有效的手段一直都是防爆燃和包乘隔离。”
此外,从视频中来看,现场车辆起火爆燃速度较快,但现行的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规定,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燃。
“通过动力电池国标修订,汽车行业已经开始关注(碰撞起火问题)了。动力电池新国标将于2026年实施。”有行业人士表示。
据查阅,新国标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将要求电池系统在触发单体热失控后,需在至少2小时的观察期内保持无起火、无爆炸。
事故背后,是绕不开的安全议题。
作为新能源赛道的新秀,小米汽车在刚“出道”时风光无限,却伴随一系列事故深陷舆论风波。3.29铜陵爆燃事故一波未平,成都爆燃事故一波又起。短期内两起相似事故,或许也是此次小米SU7车祸一事备受网络关注的原因之一。
小米集团股价变动 图源:腾讯自选股APP
目前,小米汽车未做出官方答复,当事人家属也未发声。但资本市场的动态或可作为回应。10月13日港股午后开盘,小米集团一度下跌超8%。截至晚间收盘,小米集团股价跌至49.08港元/股,跌幅超5.71%,市值蒸发约770亿港元。
另外,小米汽车、雷军的账号下都出现了大量关于事故的质疑留言。据统计,近2日内雷军抖音个人号粉丝数量已掉了7万。
雷军个人抖音号粉丝变动 图源:抖音
来源:搜狐汽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