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连日来,我市出现连续降雨过程,局地农田出现积水。针对特殊气象条件和生产形势,各地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将秋粮收获到手,抢抓农时播种小麦。目前,全市玉米收获已超九成。
邯郸市各地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
多点发力抢收秋粮 科学指导小麦播种
连日来,我市出现连续降雨过程,局地农田出现积水。针对特殊气象条件和生产形势,各地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将秋粮收获到手,抢抓农时播种小麦。目前,全市玉米收获已超九成。
邱县10处粮食烘干点进入满负荷运转状态,日烘干能力达到300万斤。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刘学维 摄
在肥乡区北高镇东辛店村,种植户孙书德的5亩玉米地受连续降雨影响,原本预约好的收割机彻底“派不上用场”。关键时刻,肥乡区供销社党员秋收帮扶小分队主动上门,踩着泥泞开展人工抢收,帮他解了燃眉之急。孙书德说:“玉米在地里泡了五六天,我寻思今年要白忙活了,没想到供销社的党员同志来地里帮我抢收玉米,这一下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面对持续降雨给秋收带来的不利影响,肥乡区组建130余支秋收帮扶小分队,以“网格化”模式覆盖全区260多个行政村,严格遵循“逐个村庄摸排、逐个农户对接、地毯式覆盖”的原则,并联动粮食收购、烘干企业,打通从抢收到归仓的全链条服务,最大限度减少农户损失。目前,全区43.2万亩玉米已收获40万亩。肥乡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书记、主任张雪平说:“我们全体党员分组深入到田间地头,先排查积水情况,能人工抢收的立刻动手,需要协调抽水设备的就联系专业队伍。我们还主动对接附近烘干企业,提前打通收获—运输—烘干—销售全链条,不仅要帮村民把粮食收上来,更要让粮食及时烘干、顺利销售。”
我市各地农业部门积极调度履带式收割机投入抢收的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对现有收割机进行现场改装,通过加装“双轮并行”或辅助驱动装置,提升农机在湿软地面的通过性。“你看地里,履带式收割机正在抢收,收下来的湿粮,立马运到我边上的烘干塔。”魏县种粮大户牛永飞指着正在作业的机械和自家的烘干塔说,“这样抢出来的粮食,品质有保证,损失能降到最低。”
图片来源:邯郸新闻
“轰隆隆……”在广平县平固店镇大庙村村民赵国英的玉米田里,3台来自河南驻马店的履带式收割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全力帮助农户进行秋收收尾。“我们调集了20余台履带式收割机,分区域推进秋粮收割,最大限度减少作物倒伏、霉变风险。”广平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为了让农时信息直达农户,他们通过微信群、村广播等渠道,实时发布天气预警、农机调度等信息。
受阴雨天气影响,广平县23万亩秋玉米收获、晾晒、存储面临挑战。当地农业部门分类开展抢收、烘干、收购和收储工作,确保秋粮丰收到手。广平县佰亿专业种植合作社白义说:“我们组织员工坚持24小时开展烘干作业,每天烘干40万斤,真正让农户拉来的潮粮颗粒归仓。”
馆陶县农业部门统筹全县27台烘干设备满负荷运转,实行24小时不间断作业。新收的湿玉米经过8小时左右烘干,水分含量可从46%降至14%以下,达到安全存储标准,全力保障秋粮归仓。馆陶县柴堡镇胡堡村农户陈书亮说:“刚开始地里有积水,玉米泡着一宿一宿睡不着,多亏县里调来了履带收割机,一会儿就把地里的玉米收完了,拉到合作社直接烘干,心里也得劲儿了。”
在成安县,秋收已近尾声,全县62家粮食加工企业和312个种粮合作社集中提出烘干需求,其中23家企业出现用电负荷紧张。国网成安县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赵宁说,当地政府联合电力、农业等部门组建200支“电力保障+农技指导+应急处置”复合型小分队,围绕收获进度、设备容量、用电需求等清单,实施“一户一策”精准保障。公司已经备足应急发电车和抢修物资,最大限度减少停电时间,保障秋粮烘干工作顺利进行。
图片来源:邯郸新闻
面对连阴雨天气的不利影响,邱县迅速响应,积极协调全县烘干资源,全力破解粮食烘干难题。目前,邱县10处粮食烘干点已进入满负荷运转状态,通过优化作业流程、延长作业时间等方式,最大限度提升烘干效率。全县玉米日烘干能力达300万斤,有效缓解了农户的燃眉之急。此次高效行动不仅最大程度降低了阴雨天气对粮食收成的影响,更切实保障了秋粮颗粒归仓。
为降低雨水对秋粮收获的影响,永年区重点投入履带式收割机,抓住降雨间歇抢收玉米。对于机械难以进入的地块,发动群众进行人工采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全区烘干设备全面启用,各收购点提供代烘代储服务,防止收获粮食发生霉变。对于无烘干条件的农户,指导其利用仓库、带顶棚广场摊薄存放,或采用铁丝笼悬挂通风,确保粮食安全。
永年区博远粮油贸易有限公司创新推行“粮食银行”模式,为农户提供免费仓储、代烘干、以货易货等服务。该企业建有3座烘干塔,日处理玉米达200万斤,能够帮助解决农户晒粮难题。这一模式使粮食从收割到入库全程“不落地”,农户储粮损失率从6.4%降至2%。目前,该企业已与周边种粮大户签订3万多亩代储协议,带动2万多农户亩均增收超500元。
眼下,正是冬小麦播种的关键时期。针对“秋收滞后、播期趋紧”的现状,我市农技专家送技术到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从种子处理到田间管理的全方位技术指导,确保高质量做好小麦播种,全力培育冬前壮苗,夯实明年丰收基础。
“今年小麦播种可能要晚一些,要通过种植中早熟小麦品种、适当增加播种量、适当增施肥料等措施来弥补晚播带来的不利影响。”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段美生说,由于土壤湿度大,必须做好种子的包衣拌种预防病虫害。
段美生为小麦播种支招。他说,一是“以种补晚”,用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以及大穗型品种来弥补晚播;二是“以密补晚”,适当增加播量,在10月20日之前每亩播种控制在30斤以内,20日之后建议播量每晚一天增加1斤播量,最高把播量控制在45斤以内;三是“以肥补晚”,适当增施肥料,增施有机肥、增施微量元素、增施磷钾肥,通过肥力的补充让麦苗健壮生长;四是“以好补晚”,即使晚播也一定要把地平整好,防止地里出现过多的坷垃。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今年土壤湿度大,特别容易出现病害,所以要做好种子的包衣拌种来预防病虫害;晚播麦切忌播种过深,要适当浅播,深度控制在3—4厘米,防止播种过晚造成弱苗,冬前形不成壮苗。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来源:邯郸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