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一次跨越山海的重逢。从唐代新罗王子金士信途经盐城留下友好佳话,到如今近万名韩国友人在此安居乐业;从日本遣唐使在古洋河登陆的历史印记,到如今盐城与13个韩国城市、5个日本城市结下的友好情谊,文明友善的对话始终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黄海碧波,连天潮涌,千年潮汐与时代浪潮在此交汇;湿地明珠,鹿鸣鹤舞,欢迎三国友城的众多宾朋。
10月16日,第26届中日韩友好城市交流大会将在盐城启幕。
这是一次跨越山海的重逢。从唐代新罗王子金士信途经盐城留下友好佳话,到如今近万名韩国友人在此安居乐业;从日本遣唐使在古洋河登陆的历史印记,到如今盐城与13个韩国城市、5个日本城市结下的友好情谊,文明友善的对话始终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金秋十月,当黄海的微风轻拂滩涂,一场以“地方合作谋共赢 开放包容促发展”为主题的盛会,正在长三角北翼的开放版图上,为三国地方合作注入新动力,书写友城交往的崭新篇章。
经贸合作提能级
从“单向投资”到“集群共舞”
盐城与日韩的经贸合作,已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始于30年前首个韩资企业的落户,成于新时代产业链的深度整合,如今正迈向创新生态的协同共建。
经贸往来始终是联结盐城与日韩两国友城坚韧的纽带。作为长三角地区中韩产业园地方合作城市,盐城市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完善的产业基础和优质的营商环境,成为日韩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
20世纪90年代末,现代集团与悦达集团携手打造东风悦达起亚汽车项目,至今仍被视为中韩产业合作的标杆。30余载深耕不辍,盐城累计吸引现代起亚、SK、摩比斯等超900家韩资企业落户,总投资额突破130亿美元。
当下,盐城已构建起多层次的合作体系,汽车产业从最初的整车组装,到核心零部件本土化生产,再到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布局,每一步都是产业能级提升的生动写照。在半导体、环保装备等新兴领域,日本富乐德等企业的深耕布局,也书写着产业协同的新篇章。
转型升级的背后,是合作模式的深刻变革。盐城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资本引入,而是着力构建“技术共研、市场共拓、利益共享”的创新共同体。
中韩(盐城)产业园作为国家级平台,从最初的产业承接地,升级为技术创新策源地。在这里,中韩企业联合实验室相继设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不断完善,产业链与创新链正实现深度融合。如今,当地采购配套率达70%,实现从单一项目到产业集群的跨越。
在中日韩三方不断寻求合作、寻找共鸣的征途上,盐城坚持以系统思维推进开放创新生态建设。通过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建设完善的生产性服务体系,培育具有全球视野的产业人才,形成吸引和集聚全球优质资源的“强磁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盐城对日韩经贸合作将继续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前行。通过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加强技术创新合作,拓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领域合作,为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新贡献。
生态协同绘底色
从“候鸟栖息”到“发展共识”
潮汐往复间,一条横跨三国湿地的“生命航线”在黄海之滨徐徐展开。盐城,这片被大自然眷顾的生态净土,正以世界遗产地的担当,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诗篇。
生态是跨越国界、连通心灵的共同语言。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盐城国际传播中心通过多元传播方式,讲好盐城生态故事、绿色发展故事,让世界通过生态,看见美丽盐城、读懂美丽中国。
黄海湿地申遗成功6年来,盐城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推动湿地保护与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在实践探索中交出一份耀眼的答卷。
这片珍贵的湿地,不仅吸引无数珍稀候鸟,更吸引日韩众多关注生态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近年来,盐城市成功举办多届全球滨海论坛会议,韩国忠清南道舒川郡、济州道西归浦市及日本佐渡市等地的代表纷纷齐聚盐城,共商生态保护大计,共享绿色发展经验。
湿地精灵的迁徙轨迹,勾勒出三国生态合作的同心圆。当丹顶鹤的倩影掠过滩涂、朱鹮的啼鸣回荡天际,盐城与日韩友城在候鸟保护中找到共同语言。从盐城的“720高地”到佐渡岛的朱鹮保护区,生态文明的种子在两地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友谊之花。
基于生态共识的产业与技术合作不断深化。今年6月,中韩环境技术交流对接会在盐城成功举办,聚焦环保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中韩两国环保技术深度合作。
2025全球滨海论坛,再次让盐城成为绿色智慧的聚集地。论坛吸引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及日韩专家实地考察盐城,将《盐城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
…………
跨越国界的绿色对话,正从理念共识走向机制共建,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盐城环保科技城与韩国相关机构共建“中韩绿色技术联合研发中心”,致力打造两国环保技术合作新高地。与此同时,盐城市将节能环保产业列入全市23条重点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并通过健全绿色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体系,为深化对日韩绿色技术合作与产业对接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从共同保护迁徙候鸟的栖息地,到联合研发推广绿色技术,再到新能源产业的合作突破,盐城与日韩友城正将生态的“高颜值”转化为发展的“高质量”,携手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路径。
人文交流心相通
从“历史渊源”到“生活相融”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黄海的波涛见证千年情谊的绵延——从唐代新罗王子获救的温暖传奇,到遣唐使登岸的历史印记,文明的溪流在三国民众心间流淌成河。
跨越国界的情谊正化作街头巷尾的日常风景。东大门KK-PARK国际街区的餐饮店里,当地市民与韩国友人比邻而坐,在“苏超”赛事的加油声中,感受着跨越国界的烟火气息;高尔夫球场上,韩国游客与本地球友切磋技艺;淮剧赴日演出时,和服与戏服相映成趣。
在盐城,近万名韩国友人于此安居乐业,街头巷尾的韩文标识、400余家地道的韩国料理店,让“韩风盐韵”成为城市独特风景线。
为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盐城加快推进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配套项目,并开通至首尔的客运与全货机航线,盐城港实现直航韩国釜山、仁川、平泽等主要港口,构筑起便捷高效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文化交流活动丰富多彩,持续增进民心相通。盐城与韩中文化协会全罗北道支部连续多年联合举办中韩书法交流展,百余幅作品翰墨飘香,传递东方美学的共通神韵;盐城市书画院与韩国蔚山广域市南区文化院签署合作协议,淮剧、杂技等非遗瑰宝走进韩国友城,让当地民众沉浸式体验盐城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同样精彩纷呈。盐城中学与仁川瑞云中学、盐城技师学院与蔚山科学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互派师生交流学习;与大邱广域市、光州广域市开展牙科产业线上交流;与蔚山广域市南区签署体育交流协议,公务员互派机制成功运行多轮。这些覆盖多领域、多层次的人文交流,如同架设起一座座“连心桥”,让盐城与日韩友城的情谊愈发醇厚、民意基础更加坚实。
黄海潮起,万象更新。第26届中日韩友好城市交流大会,不仅是盐城与日韩友城友好合作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面向未来、深化协同的新起点。
站在新的历史关口,盐城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与日韩友城携手,共同描绘一幅经济共荣、生态共保、文化共兴的壮丽画卷,为促进区域繁荣发展贡献新的力量。(撰稿丨夏恒瑾 曾路婵 图片来源丨我言新闻客户端)
来源:盐阜大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