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成都 | 黄博×吴华:宋代的四川为何谣言满天飞——《如临大敌》新书分享会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5 08:02 1

摘要:在信息闭塞的古代,谣言如何搅动朝野?在看似盛世的北宋,为何一场关于“甲午再乱”的谣言,竟能让宋仁宗如临大敌、全蜀百姓陷入集体恐慌?

谣言,是历史的另一种真相。它不仅是流言蜚语,更是未被书写的社会情绪、未被听见的民间声音。

在信息闭塞的古代,谣言如何搅动朝野?在看似盛世的北宋,为何一场关于“甲午再乱”的谣言,竟能让宋仁宗如临大敌、全蜀百姓陷入集体恐慌?

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末,深宫中的宋仁宗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焦虑。一则来自西南的谣言,如同一片阴云,笼罩在帝国上空:“岁在甲午,蜀且有变。”皇帝连忙召见宰相庞籍,商讨对策,最终紧急派遣能臣程戡出镇益州(今成都)。一场由谣言引发的政治危机,让整个大宋王朝“如临大敌”。

▲天章召见,《帝鉴图说》。书中讲述宋仁宗赵祯曾在龙图天章阁召见诸臣,翰林学士张方平条答汰冗兵、退剩员、慎磨勘、择将帅四事,帝见其所言切于治道,深加惊叹 图/视觉中国

2025年6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黄博推出新作《如临大敌:谣言恐慌与大宋王朝1054》,以一场发生在北宋中期的谣言危机为切口,带领读者穿越回1054年的四川,走进一场由“听说”引发的历史风暴。

本书不仅是黄博继《如朕亲临》《宋风成韵》《不与天下州府同》宋史三部典之后又一宋史力作,更是他二十年来对宋代谣言现象的深度梳理与非虚构历史写作的重构。

他从一则偶然发现的史料出发,还原了“甲午再乱”谣言的生成、传播与治理全过程,并以此为线索,串联起宋代社会中的谣言百态——从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谣言计中计”,到庆历新政中的朋党污名,再到王安石变法中民间对朝廷政策的误传,揭示出谣言在历史转折关头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书中以1054年的“甲午再乱”谣言为核心,为我们揭示了宋代,尤其是四川地区,为何会成为一个“谣言满天飞”的世界。

▲三人成虎与聚而吃瓜,黄博绘

四川为什么会成为宋代谣言的重灾区?

“蜀人多变”是宋代最流行的四川话语,但这并非天生,而是历史与政策共同塑造的焦虑。而“甲午再乱”的预言,正是这种焦虑的周期性爆发。

一场谣言的三种应对

宋仁宗的紧张换帅、高良夫的仓促备战、张方平的“以静制动”——三种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折射出北宋中央与地方在危机治理中的权力博弈与心理张力。张方平为何能成功“降温”?他的“静镇之策”对当代舆情管理有何启示?

谣言背后的社会真相

谣言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被压抑的民意表达。黄博指出,宋代四川的谣言,实则是百姓在缺乏正式表达渠道时,用扭曲的方式发出的声音。它既是“弱者的武器”,也是社会自我调节的预警机制。

谣言不止是谣言,它是历史的另一张面孔。10月18日(周六)下午14:30,让我们与《如临大敌》一起,回到1054年的四川,听见那些被正史遗忘的声音。

主题

宋代的四川为何谣言满天飞

——《如临大敌》新书分享会

时间

活动内容

1.主题分享环节

2.观众互动环节

3.观众合影环节

4.现场签售环节

tips:活动内容以现场为准,可能会有变动

报名方式

黄 博

历史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获教育部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14)、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4)、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5)等,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3项,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篇。

著有《如临大敌:谣言恐慌与大宋王朝1054》《如朕亲临:帝王肖像崇拜与宋代政治生活》《宋风成韵:宋代社会的文艺生活》《不与天下州府同:宋代四川的政治文化与文化政治》《10-13世纪古格王国政治史研究》《扎布让的黄昏:1630年古格王朝的危机与灭亡》等。

吴 华

哲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宗教学理论、宗教社会学与佛教社会文化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代表作包括《民国成都佛教研究(1912-1949)》《空间政治与城市治理:以当代佛教城镇化问题为例》《传统视域下的钱穆——中外文明交流史数论》(合著)、《成都佛教史》(合著)等。

延伸阅读(一)

《如临大敌》

《如临大敌:谣言恐慌与大宋王朝1054》

作者: 黄博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25-6

宋仁宗时,民间和官方都在流传一种谣言:甲午年,四川会发生动乱。而从五代到北宋,每逢甲午,必然有动荡发生,这种近似魔咒的规律,形成了从民间到朝廷的心理恐慌。在仁宗朝的甲午年(1054)到来之前,整个社会舆论不停地发酵,紧张和焦虑笼罩着北宋朝野。中央和地方都做了各种准备,在担心与期盼中等待着1054年的到来……

那么,有关甲午的谣言来自哪里?又指向哪里?北宋朝廷将怎样应对慌乱和消弭恐惧?在被称为盛世的北宋仁宗朝,谣言将怎样左右北宋朝廷的政治生态,并形成哪些影响?而置身其中的当事者们,他们又将面对怎样的命运沉浮?而这一切,并非都是必然的。

本书围绕这些主题,讲述北宋甲午谣言的产生、流传并形成影响的有关故事,并讨论北宋政治生态的特点,它对舆情的控制,应变的能力,对危机的处理,以及地方治理的思路,由此展现北宋全盛时的种种特征。而这些特征,也直接指向了北宋王朝最后的命运。

延伸阅读(二)盛世里的“叫魂”:

2006年的一个秋日,24岁的黄博正在四川大学校图书馆翻看《续资治通鉴长编》里有关四川的宋代史料,想为自己的硕士论文找个方向。

当时,他刚读完汉学家孔飞力的《叫魂》和柯文的《历史三调》。手指落到4182页时,他留意到宋仁宗被一则来自四川的谣言搞得心神不宁、找宰相来商量如何应对的记载。嗅到了一丝“异常”后,他开始搜寻、整理与这则谣言相关的史料。

在黄博的梳理之下,一段湮没在故纸堆中的往事面目越来越清晰,也变得越来越有趣。在跟导师刘复生教授汇报、商量后,他最终以“宋代谣言”作为自己的硕士论文选题。

在史料之外,他对谣言有着越来越鲜活真切的感受。川大周围有许多茶馆、麻将馆,生意兴隆。黄博是那里的常客,喝茶或手摸着麻将牌时,耳边萦绕着各种版本的八卦、流言和秘闻,蜚短流长在这里汇集、滋长再流向各方。到准备读博时,他曾一度计划在“谣言与宋代社会”的问题上继续深入。但在现实中,被各种事务、工作推着走,他一直没能腾出时间、精力在这个问题上真正发力。

直至十多年之后,这位在历史写作上已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推出新作——《如临大敌:谣言恐慌和大宋王朝1054年》(2025年出版)。

(统筹:一北;编辑:思岐)

来源:中华书局19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