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丢人了,不识字的教授频出,大学真是病得不轻

B站影视 2024-12-09 05:27 3

摘要: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大学一直是都是知识的殿堂,对传播知识的教授更是尊敬有加。然而,这种美好、神圣的印象却一再遭到重创,一些教授暴露出的常识问题,一点点破坏了大学和大学老师的形象。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大学一直是都是知识的殿堂,对传播知识的教授更是尊敬有加。然而,这种美好、神圣的印象却一再遭到重创,一些教授暴露出的常识问题,一点点破坏了大学和大学老师的形象。

央视网一段讲书法的视频,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鹤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这位年轻的博士后书法家一脸自信,以一番雷人的言论碰瓷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针对颜真卿的经典作品《祭侄文稿》中的“刾史”二字,自信地表示:“这个字,没有写成刺,写成刾(她读:夹),这本身是一个错字,但他(颜真卿)不知道。唐代所有的官称当中没有刾史的,只有刺史,对不对?”

中国政法大学

本来“刾”是个异体字,与“刺”通用,愣是被她说成了错字,还把这个字读成了夹,错上加错。她自己不认识“刾”字,硬说是颜真卿写错了。结果网民当中还真有明白人,马上就指出了她的错误。如果不是网友及时指正,借由央视网这个巨大的传播平台,不知有多少人会被这个教授带到沟里。大学教授、博士后、央视网,谁也不会想到这样权威的组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孙鹤教授

结果,孙教授碰瓷颜真卿,没有赚来名声,却将其个人形象和相关大学声誉赔了个精光。其实这样雷人的教授远不止她一个。就连曾经的北大校长林建华都曾深陷念错字的舆论漩涡中,直接影响了北京大学的形象。

原北大校长林建华

在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上,他在题为《大学是通向未来的桥》讲话中频繁念错字,将“鸿鹄(hóng hú)”念成了“hóng hào”;“莘莘学子(shēn)”念成了“jīngjīng学子”;“乳臭未干”的臭(xiù)读成了“chòu”;“谆谆教诲”的谆(zhūn)读成了“dūn”。直接把网友惊得目瞪口呆,这是教授中的教授,居然比初中生还菜,常用词都能读错了。

尽管后来林校长的道歉也算诚恳,而且谁也难免有不认识的字,大家也能理解。不过,这件事却反映了北大校长对公开讲话不重视,如果足够严谨,秘书写的稿子事前应该看一看,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请教别人,记不住甚至可以标注拼音。结果,毫无准备的他将错就错,闹出了天大的笑话。北大校长与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孙鹤一样,事前一点功课都不做,张口就来,缺乏做学问人应有的严谨。

另一所知名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也出过一位白字老师,哲学博士陈果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她潇洒的气质、优秀的口才在校园和网上赢得了不少的粉丝,被学生称为复旦最美女神。在一次授课时,陈果老师将“耄耋”(mào dié)念成了“毛至”(máo zhì),作为一个博士,犯了和初中生一样的错误,不认识的字念半边。有的字的确能够蒙对,多数是要翻车的。一时间,陈果老师的人设崩溃,很多人也开始怀疑复旦大学,选择这样的人做老师岂不是坑学生。

陈果博士

念错字发生在普通人身上就是一件小事儿,发生在老师身上就是大事儿,因为你的错误会影响很多人。发生在大学老师身上是更大的事,还会影响教授这个群体和大学的声誉。其实只要平时有严谨的学术态度,根本就不会出现这种失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孙鹤、北大校长林建华、复旦大学老师陈果所犯的错误,究其根源都是学术态度不严谨造成的。

复旦校训

教授代表的是大学,没有严谨学术风气的大学是不健康的大学,再多的高楼也得不到尊重。这么多的大学老师犯这种低级错误,表明表面光鲜的大学真是病得不轻。

·原创作品,私自转载必究·

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观点 弘扬传统文化,为往圣继绝学 如果说得在理,就请关注、赞赏、转发

来源:乐菱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