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没有如果,但每个“如果”背后,都藏着过去的影子。当人们问“若国民党赢了内战,蒋介石继续统治中国会怎样”,答案其实早写在1945到1949年的大陆大地上——那是百姓扛着独轮车装钱买米、工厂成片关门、说句真话就可能消失的日子,而这些,大概率会变成更长的煎熬。
历史没有如果,但每个“如果”背后,都藏着过去的影子。当人们问“若国民党赢了内战,蒋介石继续统治中国会怎样”,答案其实早写在1945到1949年的大陆大地上——那是百姓扛着独轮车装钱买米、工厂成片关门、说句真话就可能消失的日子,而这些,大概率会变成更长的煎熬。
先看最实在的吃饭问题。1946年国民党重新控制上海时,法币已经贬到离谱,100元法币能买的大米,从1937年的20斤跌到只剩2两,较抗战前贬值超500倍。到1948年8月搞金圆券改革,国民党规定1元金圆券折合法币300万元,还强制收兑民间的黄金、白银和外币,老百姓要是不交,就按“扰乱金融”治罪。蒋介石让儿子蒋经国去上海“打老虎”,蒋经国确实抓了申新纺织的荣鸿元,连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屏都判了刑,可查到孔祥熙儿子孔令侃时,却卡了壳——孔家仓库里堆着几万吨棉花,照样高价卖,蒋经国最后只能不了了之。这场改革撑了才70多天就崩了,1949年5月上海物价指数,直接飙到改革前的500万倍,1金圆券只值0.0000002美元。百姓买根油条要带一捆钱,有的人家干脆用麻袋装钱去粮店,扛不动就用独轮车推,后来连独轮车都装不下,有人直接用金圆券糊墙、让小孩叠飞机玩——要是国民党接着掌权,这种“钱不如纸”的日子不会停,毕竟当时他们的军费占了财政支出的80%,除了印钱,根本没别的办法填窟窿。
再看老百姓能不能有活干。抗战刚结束时,上海有600多家民族纺织厂,可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一签,麻烦就来了。这条约不光让美国商品零关税进中国,还让美国军舰能随便走中国内河,甚至美国公民在中国犯罪,得由美国法庭审判。结果美国的便宜棉布像潮水一样涌进来,一斤美国布比中国布便宜一半,不到半年,上海300多家纺织厂就倒闭了,几十万工人失业,有的工人家里揭不开锅,只能去码头扛大包,一天挣的钱还不够买半斤米。那些没倒闭的工厂,也得看国民党官僚的脸色——接收大员到上海时,把日本人留下的工厂当成“战利品”,要么自己占了,要么低价卖给亲戚,真正的老板连厂门都进不去。要是国民党赢了内战,美国商品只会更肆无忌惮,民族工业撑死了只能做些小生意,想搞重工业、搞技术突破?根本不可能,他们的钱都花在军费和自己口袋里,哪会管工厂的死活。
还有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1946年国统区有3亿农民,2.5亿没有土地,只能租地主的地,地租最高的地方要交收成的70%,遇到灾年,交完租连种子都剩不下。那年河南闹饥荒,2000多万饥民逃荒,可国民党官员还在倒卖救济粮——美国援助的面粉,他们换成黄金装自己腰包,路边饿死的人没人管。共产党搞土改时,农民能分到地,可国民党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蒋介石早在1933年就说“土地问题不能急”,到1949年也没出台过一个正经的减租政策。要是他们接着掌权,农民还是得给地主当长工,遇到灾年,该逃荒还得逃荒,该饿死还得饿死。
更别说说话的权利了。1946年9月,国民党当局直接查封了上海“苏联呼声”广播电台,那是当时唯一敢公开批评内战政策的媒体,说封就封,连个理由都没给。1947年5月20日更狠,南京、上海的学生上街搞反饥饿、反内战游行,国民党军警直接用高压水龙冲、拿木棍打,造成118人受伤、20多人被捕,这就是后来的“五二〇血案”。还有1946年7月,民盟领导人李公朴、闻一多在昆明相继被特务暗杀,李公朴遇刺时还在台上演讲,闻一多在追悼会上刚说完“正义是杀不完的”,出门就被乱枪打死——凶手到最后也没被抓,连《中央日报》都没法掩盖真相,全国都在骂。要是国民党赢了内战,谁要是敢说一句“政府不好”,要么被抓,要么消失,报纸上只会登蒋介石的讲话,学生连课本里的进步文章都看不到。
有人可能会说,国民党后来在台湾搞了经济发展,说不定在大陆也能行。可别忘了,台湾当时只有600万人口,1951到1965年美国每年给1.5亿美元援助,还有从大陆过去的120万军民带来的资金和技术;而大陆有4亿多人,民族矛盾、地方军阀问题一大堆,国民党连在大陆的腐败都解决不了,到台湾也是靠蒋经国后来的改革才缓过来,在大陆根本没这个条件。
1949年上海街头,那些用金圆券糊墙的市民、拿法币叠飞机的小孩,早就为“国民党继续统治”的假设写下了最残酷的注脚。历史选择的不是偶然,而是哪个方向,能让更多人不用扛着钱买米、不用怕说真话被抓、不用饿肚子逃荒——这些最朴素的愿望,就是答案本身。
来源:阳阳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