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冰城好人称号!生活报青年志愿者团队队长田桂玲 :将“助人为乐”刻进每一个平凡日子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4 22:55 1

摘要:深秋的冷风,透过窗缝渗入田阿姨家中,这位身处独居困境的老人在孤寂中又遭受病痛折磨。“今日发起《倡议书》,希望志愿者和爱心人士伸出援手,一起帮助老人看病就医,解除病痛。”13日,由生活报青年志愿者团队队长田桂玲发起的倡议书,得到了志愿者们的积极响应,并筹集到40

深秋的冷风,透过窗缝渗入田阿姨家中,这位身处独居困境的老人在孤寂中又遭受病痛折磨。“今日发起《倡议书》,希望志愿者和爱心人士伸出援手,一起帮助老人看病就医,解除病痛。”13日,由生活报青年志愿者团队队长田桂玲发起的倡议书,得到了志愿者们的积极响应,并筹集到4000元帮扶金,设定专项专款为年迈的田阿姨治病。这温情的一幕,是田桂玲志愿服务的日常。谁也想不到,这位耐心细致的志愿者,自己也正因病卧床。

作为生活报志愿者服务队队长,田桂玲的身影常年穿梭在需要帮助的人群中,她曾获省、市优秀志愿者称号,被生活报授予“志愿者领军人物”。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冰城好人”先进事迹发布仪式上,她再次获得“冰城好人”的殊荣。但谈及自己,田桂玲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志愿者之一”。默默无闻的时间里,田桂玲早就用行动诠释了“榜样”,足迹遍布哈市及周边县市,她始终走在公益这条路上,将助人为乐四个字刻进每一个平凡日子。近日,记者走近田桂玲,和她聊起这些年的点点滴滴。

初心不改的帮扶脚步

田桂玲的公益之路始于1995年,那是她第一次与好朋友一起看望困境老人,“我记得老人唯一的儿子因病去世,她自己又患有冠心病和半身不遂。我们送去了蔬菜和水果,陪她聊天,临别时,老人眼中含着泪,拉着我的手问,你还啥时来啊。那一刻,我心中满是酸楚,从此以后,我只要有时间就会去看望老人,陪她唠家常。”

2000年,田桂玲正式成为一名志愿者,她参与到哈站春运服务中。2009年加入生活报志愿者服务队后,田桂玲的脚步愈发坚定。2012年接过队长接力棒时,田桂玲更是把志愿服务变成了生活的重心,即便这意味着对家人的亏欠。儿子尹彬睿曾直言:“我上大学后,她天天在外,身体不好还硬扛,让我特别担心。”

殊不知,这些年间,田桂玲的爱心种子已在多个角落扎根发芽:一次帮扶助学活动,田桂玲看到了那个躲在奶奶身后、棉衣满是脏污的孤儿普权(化名),她失声痛哭,此后数年,她倾尽全力帮这个孩子走出阴影;2015年,得知双城“四小宝”丧母、父亲抑郁的困境,田桂玲第一时间组织帮扶。此后,只要得知“四小宝”家里出了事,田桂玲总是第一时间带领团队前去帮助,用持续关爱回应孩子们的声声“妈妈”……

爱心在无形中传递

田桂玲的足迹遍布了哈市及周边县市:帮扶600多名困境学子、助力走失者回家、陪伴孤寡老人、资助孤儿完成学业、为困境患者筹手术款……更令人动容的是爱心的传递。2022年,曾经怯懦的普权已经22岁,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他,主动加入了帮扶的队伍,成为一名志愿者。田桂玲在采访中反复感叹:“孩子长大了,这就是坚持的意义。”

随着年龄的增长,田桂玲自己的身体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除了常年高血压导致身体浮肿,每到换季,她的眼睛还会化脓发炎,她经常往返医院,眼疾却仍不见好转。即便这样,她也从未停下做公益的脚步。2024年春天,田桂玲因眼疾就诊时,目光又被同诊室的74岁老人田阿姨牵动。这位独居老人双眼二级残疾,双腿术后需长期服药,老伴早逝,小儿子骨癌离世,大儿子患肾癌自顾不暇,她绝望的想放弃眼疾治疗。

得知田阿姨的情况后,田桂玲不顾自己的病情,开始耐心安慰老人,并许诺会去她家和社区了解情况。“你看病还得分心管别人!”在儿子尹彬睿的埋怨中,田桂玲和他一起去了田阿姨家。

此后数月,田桂玲的团队成了田阿姨家的常客。每月数次上门探望,送去药品和生活用品,陪老人唠家常。当田阿姨因心绞痛、高血压住院,志愿者代表带着团队资金购置的慰问品立即赶去医院,病床前的叮嘱比亲人还细致。

今年暑期,团队的春蕾助学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那一阵,田桂玲经常腹痛难忍,本想去医院的她却因小妍(化名)的想念推迟了计划。“小妍是我们长期帮扶的单亲女孩,和我特别的亲,这孩子身体不好,那阵刚刚出院,她念叨着想见我,我觉得也不差这一天,就带着志愿者去看她了。”田桂玲看望小妍的过程中,就因疼痛额角渗满冷汗,但她还是强撑着笑容。当结束慰问后,田桂玲因无法忍受疼痛来到医院,被告知患有胆结石,而且相当严重,当天下午,她就被推进了手术室。医生说:“再晚来一会儿,胆囊就穿孔了”。

跨越山海的志愿服务影响力

虽然身体不好,但田桂玲始终把帮扶他人放在心头,用病弱的肩膀扛起了无数人的希望。2025年4月,田桂玲听说双城市德福老年公寓院长刘湘云的故事——曾靠卖馒头贴补开支,房子漏雨只能用塑料棚和油毡纸遮挡,但始终坚持不让老人吃剩菜剩饭。21年如一日的坚守,让田桂玲红了眼眶,也开启了对刘湘云的帮扶之路。

“以后我们常来!”当她带着慰问品踏入德福养老院后,院里的情形再次震惊了她,同时,她也对着刘湘云做出承诺。即使那时她的眼疾尚未痊愈,身体因病而浮肿,她的爱人还在医院透析,但田桂玲几乎是立刻投入志愿服务。几天后,田桂玲再次带领志愿者拿着1200件募捐衣物,走进了双城市德福老年公寓。这里住着的50位特殊老人,多是残疾人、精神疾病患者或智力障碍者,其中18人是刘湘云无偿收留的。

5月,14名志愿者带着4车物资再度出发。当车队拐进爱民胡同,50多位老人挥舞小红旗在路口迎接,被遗弃的孤儿扬扬(化名)扎着鲜艳头花,把亲手挑选的耳环踮脚戴在田桂玲耳上说:“送给妈妈的心意。”

卸下的物资铺满了小院,近300名志愿者持续一个月的接力筹备,化作了养老院老人们眼中的光亮,刘湘云握着田桂玲的手哽咽道:“这些够吃半年了,太感谢了!”爱心涟漪还在扩散,田桂玲告诉记者,自从报道了德福老年公寓的情况后,更多志愿者加入帮扶行列,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纷纷送来爱心物资。“这不只是物资传递,更是心与心的交融。”田桂玲说,团队会把这份温暖一直延续下去。

多年来,田桂玲的故事里藏着太多这样的感人瞬间。“我不是圣人,只是坚守初心的志愿者。”田桂玲的话语朴实,却如春风浸润人心。如今,62岁的她虽然因为身体原因经常出入医院,但她的脚步依旧轻快。从一个人的坚守,再到近300人的爱心团队,田桂玲用行动证明:志愿服务的持久力量,不在惊天壮举,而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与传递。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龙头新闻·生活报 实习生:于蕾;记者:刘维娜

来源:新街派 生活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