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到屏幕: 荆门电商助力农产品香飘万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4 20:38 1

摘要:李亚红是京山农村电商的领头人。10年前,刚从杭州大学毕业的她,没有留恋大城市的光鲜生活,选择回到老家湖北京山,和父亲一起投身农业。

2025年全国农村电商案例赛事活动圆满落幕

京山绿丰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亚红接受媒体采访

荆门晚报记者 刘娇

金秋时节,京山市的稻田里一片金黄,李亚红穿梭在田埂上,通过手机直播间向全国网友展示京山桥米的生长环境。十年间,这位大学毕业生从城市回归乡土,将一碗米做成了年销售额超3亿元的大生意。

在荆门,像李亚红这样的电商带头人正不断涌现:95后党员肖子强放弃都市高薪来京山投身电商助农,钟祥郢中街道的方黎春通过直播将月季花卖到全国各地,掇刀区团林铺镇的廖娟带领团队让土特产品“触网”飘香……

展开剩余83%

个体突围:新农人的电商之路

李亚红是京山农村电商的领头人。10年前,刚从杭州大学毕业的她,没有留恋大城市的光鲜生活,选择回到老家湖北京山,和父亲一起投身农业。

“京山桥米是金字招牌,我是农二代,上大学时就希望让家乡好的农产品走向全国。”李亚红道出回乡的初衷。

回到家乡后,李亚红敏锐地发现传统销售模式有瓶颈。她果断引入电商,成立运营中心,带团队赴杭州、上海等地学习平台运营。很快,订单从全国各地涌来。

销售渠道找到了,还需要优质农产品作为支撑。为此,李亚红挨家挨户登门拜访,通过举办优质稻推广会、免费赠送秧苗等手段赢得信任,与100余家种植户达成合作。

通过统一水稻选种、智慧化育秧等模式进行“一站式”科学管理,她打破了农户“各自为战”的局面,推动京山桥米实现标准化生产。

截至今年8月,李亚红的电商平台累计销售农产品600多万件,销售额超过2亿元。凭借亮眼的销售成绩,李亚红的“产业融合新稻路”销售模式入选2025年全国农村电商典型案例。

政府赋能:构建电商服务体系

我市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系统性支持。2022年,市商务局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推进主体培育、产业融合、体系建设三大工程。

该《意见》确立了电商发展目标:到2026年,全市网络零售额力争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引进和培育年网络零售额超1亿元的电子商务企业20家以上。

在政策支持方面,我市从2022年起连续五年,市、县(市、区)两级安排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其中市级财政每年安排600万元,用于支持全市电商产业发展。

我市还建立了市电子商务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年初制定全市电商工作要点,年终对各县(市、区)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情况与具体支持措施挂钩。

物流与人才:破解电商发展关键瓶颈

通过构建农村电商网络,我市实现了农村物流网络全覆盖。建成县级快递共配中心3个、乡镇服务站36个、村级网点700个,整合圆通、中通等主流快递公司,实现农村地区100%快递覆盖。

这些共配中心具备仓储、分拣、集散能力,有效解决了“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出村”难题。例如,钟祥市花卉产业园通过电商物流日均发货超千单。

今年,柴湖镇建成1万平方米花卉电商基地,打造全国性花卉交易平台。该镇更是组织了282人参加视频拍摄、剪辑、销售等技能培训,为电商注入新活力。

人才培育:孵化更多“李亚红”

我市重视电商人才培育,开展了多层次差异化培训。针对基层干部、企业负责人、农户等不同群体开展实操培训,2023年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

鄂中电商直播基地与荆楚理工学院共建实训基地,开设短视频直播专题班,培养专业人才500余人次。2024年4月,京山市举办了第一届电商培训班和首期直播电商培训班,聘请武汉、杭州的专业老师进行授课。

90后宝妈张含是培训学员中的佼佼者。曾在广东从事策划工作的她,察觉到电商直播的广阔前景,选择回乡发展。短短一个月的系统培训后,她便能熟练上手。

“不用背井离乡,工作时间灵活,既能增收又能照顾家庭,还能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心里特别踏实。”张含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说道。

产业融合:电商赋能传统农业

通过推行“电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线上销售大米、风干腊货等农产品,带动2万农户受益,户均增收超2000元。

品牌赋能也是我市的重要策略。“荆品名门”区域公用品牌整合优质农特产品,2023年实现网络销售额3728万元,“双11”期间单月销售421万元。

钟祥市柴湖镇的“一枝花”产业搭载电商春风,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全镇共有30多家花卉企业,花卉苗木产业面积8000亩,产值5亿元。

农青园艺公司拥有200万平方米高档温室和4500平方米花卉种苗组培工厂,室内盆花生产基地,四季有花开,销售不断档,吸纳当地务工人员2000余人。

成效显著:电商活力点燃乡村振兴

电商发展为荆门农产品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销量。今年6月举办的“乐购湖北”2025荆门618直播电商节带货竞赛,销售额突破了1500万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0%。

矮子馅饼、风干鸡、葛根粉等地域名片通过直播间走向全国,进一步提升了荆门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肖子强的电商助农事业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他的团队凝练出一套破解困局的“组合拳”——品牌孵化、电商培训、直播带货、电商代运营,用这四大核心业务板块构建起立体化的电商助农服务体系。

一位来自京山曹武镇的油桃果农感慨万千:“往年自己卖,个把月卖不完是常事,坏掉扔掉近一半,心疼啊!跟他们合作后,短短十天就卖光了,损耗少多了!”

未来展望:推广可复制的电商模式

京山市正全面推广“李亚红模式”,通过智慧种植、订单农业和电商运营的组合策略,推动六个电商产业园升级,打造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电商产业集群。

京山市商务局党组书记马卫华表示:“加强与人社、农业、农村等部门协作,加强京山桥米、京山禽蛋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以电商助力京山农产品迈向全国市场。”

未来,我市将继续深化“电商+农业”融合战略,拓展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渠道,培育本土直播电商人才梯队,积极推动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让荆门风味飘香万里。

如今在荆门,越来越多的农产品正沿着光纤“飞”出乡村。钟祥市柴湖镇的花卉企业里,主播们对着镜头展示盛开的月季和凤梨,日均发货2万余件;掇刀区团林铺镇的电商基地,廖娟和她的团队将廖氏非遗酱品卖到全国各地。

荆门的田野上,电商带来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农民们的收入提高了,村里的年轻人多了,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

来源:荆门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