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把对战盘清楚:汪苏泷坐镇《中国唱将》,主打竞技性,传有神秘大咖压阵;张碧晨加盟《一起开麦吧》,搞起“40间盲听空间”,选手全靠声音定输赢。一个是“唱作全才+综艺感天花板”,一个是“OST女王+live稳如CD”,还都唱火过《年轮》《凉凉》这类国民金曲,这阵容
汪苏泷、张碧晨同时段音综官宣,网友喊着“遥控器要按出火星子”,看似是两大唱将“打擂台”,实则戳破了内娱音综的尴尬——终于有人不靠离谱赛制博眼球了。
先把对战盘清楚:汪苏泷坐镇《中国唱将》,主打竞技性,传有神秘大咖压阵;张碧晨加盟《一起开麦吧》,搞起“40间盲听空间”,选手全靠声音定输赢。一个是“唱作全才+综艺感天花板”,一个是“OST女王+live稳如CD”,还都唱火过《年轮》《凉凉》这类国民金曲,这阵容想不期待都难。
但比起“谁赢谁输”,更该看这场对打撕开了多少音综乱象。前阵子《歌手2025》刚因赛制翻车:林志炫要赢两人才能回归,补位歌手却能直接免试,规则双标到离谱。更荒诞的是AI情绪识别、云端投票,单依纯现场票垫底,云端票却飙到第一,活生生把音乐变成“流量游戏”。观众早看腻了这种“卷噱头不卷音乐”的套路。
汪苏泷和张碧晨的选择,偏偏踩中了观众的痒点。汪苏泷的《中国唱将》虽主打竞技,但他本人就反感“为晋级选歌”的功利心,早年在音综里敢唱冷门原创,连编曲都亲自操刀,大概率不会让节目变成“体力消耗战”。张碧晨那边更直接,《一起开麦吧》干脆取消视觉干扰,选手看不到彼此,全凭音色、情感定胜负,这不正是对“看造型不看唱功”乱象的打脸?
两人的“对打”,本质是两种靠谱路线的碰撞。汪苏泷擅长用综艺感消解竞技压力,之前在节目里既能玩梗接梗,又能一针见血点评唱功,能平衡专业性和观赏性。张碧晨则是“声音本位”的代表,她的live从无翻车,加盟的节目还请了张亚东当制作陪训师,光看专业配置就知道要“死磕音乐本身”。
这才是观众真正想看的“内卷”。不像有的音综,把精力花在设计“淘汰陷阱”上,让歌手凌晨复盘到身心俱疲;也不靠“卖惨人设”“造型争议”博热搜,而是把宝押在“好歌手+好模式”上。网友说“两个都要追”,其实是在为“不掺水的音乐”投票。
更妙的是两人的“隐性默契”。粉丝嘴上喊“对战”,实则暗搓搓互相安利,还催着二搭合唱。这场景比某些音综刻意制造的“火药味”真实多了。毕竟音乐从来不是“非黑即白”,汪苏泷的清甜创作和张碧晨的深情演绎,本就能满足不同听众的需求。
说到底,这场对打哪是“竞争”,分明是给音综行业上了一课。《歌手2025》豆瓣跌到4.3分的教训摆在那:观众要的不是AI算出来的“泪水量”,也不是朝令夕改的赛制,而是能打动人心的声音。汪苏泷和张碧晨的音综要是能守住这份“纯粹”,就算同时段播出,也只会让听众觉得“耳朵不够用”,而不是“选得头疼”。
别再猜谁能赢了。只要这两档节目能把“音乐优先”做到底,最后赢的就是所有爱听歌的人。毕竟内娱音综缺的从来不是流量,而是敢踏实做音乐的底气。
来源:月下从容吟诗的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