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时反转!杨瀚森打服国王记者,库里说实话,比卢普斯藏不住笑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4 14:49 1

摘要:2025年10月9日,旧金山大通中心的记分牌跳动到最后一秒时,杨瀚森攥紧了拳头。这位20岁的中国小将刚结束自己的NBA季前赛首秀,数据栏里“4分4篮板6犯规”的字样格外刺眼,场边美媒《体育新闻》的记者当场写下:“横移速度太慢,他还没准备好NBA级别的对抗”。可

美媒吵翻了!杨瀚森从6犯离场到单节14分,NBA记者:他比约基奇还会传球?

2025年10月9日,旧金山大通中心的记分牌跳动到最后一秒时,杨瀚森攥紧了拳头。这位20岁的中国小将刚结束自己的NBA季前赛首秀,数据栏里“4分4篮板6犯规”的字样格外刺眼,场边美媒《体育新闻》的记者当场写下:“横移速度太慢,他还没准备好NBA级别的对抗”。可谁也没料到,48小时后,波特兰开拓者的主场就被他彻底点燃——对阵国王的比赛中,他单节5投全中轰下14分,把对方经验丰富的中锋尤班克斯当成了背景板,国王随队记者赛后直言:“我被杨瀚森打服了” 。

从“水货新秀”的质疑到“东方约基奇”的盛赞,杨瀚森只用两场比赛就上演了逆袭。这场过山车式的表现,不仅让中国球迷绷紧了神经,更让美国篮球圈陷入了激烈争论:这个来自中国的216公分巨人,到底是昙花一现的惊喜,还是能改写联盟格局的潜力股?

一、夏联初啼:被低估的“全能中锋”

杨瀚森的NBA之旅,其实早在夏季联赛就埋下了伏笔。2025年7月的加州经典赛上,他代表开拓者出战4场,场均交出10.8分5篮板3.8助攻2.2盖帽的全面数据,投篮命中率45.7%,罚球更是准到87.5%。要知道,夏季联赛虽然强度不及常规赛,但对手都是各队的潜力新秀和边缘球员,能交出这样的“攻防一体”数据,已经超出了很多球探的预期。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他的传球能力。对阵湖人的比赛中,他在低位接球后吸引三名防守球员,一记背后击地妙传精准找到底角空位队友,这一幕让场边的开拓者跟队记者Mike Richman直呼“不可思议”。“他的视野不像个20岁的中锋,更像打了十年球的老将,”Richman在播客里说,“队友们已经开始主动找他要球,因为知道他总能找到空位的人”。

但此时的美媒大多持观望态度。选秀网站NBAdraft给杨瀚森打出90分的综合评分,承认他“有出色的球商和低位技术”,但也毫不客气地指出短板:“运动能力平庸,横移速度在同位置排第五十八百分位,外线投篮是个大问号”。《露天看台》更是直接把他归为“需要三年培养期的半成品”,认为他的对抗能力连CBA都没完全适应,更别说NBA了。

这种质疑并非没有道理。杨瀚森在CBA青岛队的两个赛季里,三分命中率仅29.1%,场均三分出手还不到1次,对手甚至敢刻意放空他的外线投篮。谁也没想到,这个被CBA对手“放弃防守”的技能,会在NBA成为他的杀招。

二、季前赛冰火两重天:从6犯离场到单节封神

如果说夏季联赛是开胃菜,那季前赛就是真正的试金石。杨瀚森的首秀堪称“灾难现场”——面对勇士的快节奏攻防,他21分钟内就吃到6次犯规,平均每3分半钟就被吹一次哨,最后在第三节还没结束就只能提前离场。

“他太想证明自己了,”开拓者主帅比卢普斯赛后解释,“防守时总想伸手断球,结果一次次掉进对手的犯规陷阱”。美媒的批评来得又快又狠:ESPN列出“新秀翻车名场面”,把他和当年“水货状元”夸梅·布朗相提并论;《今日美国》更是直接点出:“他的身体对抗像棉花,防守意识还停留在大学联赛”。国内球迷也跟着揪心,有人在评论区留言:“是不是又一个周琦?”

可杨瀚森的回应比所有人想象的都快。10月11日对阵国王的比赛,上半场他还因为3次犯规缩手缩脚,仅靠罚球得到2分。但第三节刚开打,他突然像换了个人:底角接球命中三分,弧顶再中一记远投,紧接着快攻上篮、背身单打连得8分,整个第三节5投全中独砍14分,带领开拓者从落后反超4分。

比赛结束时,开拓者主场的球迷集体喊起“Yang!Yang!”的口号,连国王队的替补席都有人为他鼓掌。现场转播镜头捕捉到一个细节:被他连续打爆的国王中锋尤班克斯,主动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神里满是认可。

这场爆发彻底扭转了舆论风向。Mike Richman连夜更新文章:“他把尤班克斯当成了背景板,那种进攻端的统治力让人意外”;NBAdraft的球探报告紧急补充:“他的调整能力远超预期,三分投射从短板变成了武器”;就连之前唱衰他的《体育新闻》也改口:“我们低估了这个中国年轻人的心理韧性”。

三、美媒吵翻了:是“东方约基奇”还是“昙花一现”?

杨瀚森的两极表现,让美国篮球圈分成了鲜明的两派,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三个核心问题上。

第一派:他是下一个约基奇? 这派以开拓者跟队记者和部分球迷为代表,他们最看重杨瀚森的传球天赋。夏季联赛场均3.8次助攻的数据,在中锋里排名第一;对阵国王的比赛中,他不仅自己得分,还送出一记击地妙传助攻队友夏普暴扣。“他的策应能力是天生的,”比卢普斯在训练后公开表示,“有时候他的传球选择会让我想起老萨博尼斯” 。美国球迷更是直接在社交媒体上喊出:“给他先发位置,他能成为全明星”,甚至有人制作了他和约基奇的传球对比视频,播放量一夜破百万。

第二派:对抗短板致命,难成大器 持这种观点的多是资深球探和防守教练。他们拿出数据说话:杨瀚森季前赛场均4.6次犯规,夏季联赛更是高达4.2次,这意味着他每打6分钟就可能吃一次犯规。“NBA的内线对抗比他想象的更激烈,”前NBA防守教练杰夫·范甘迪在评论节目中说,“他的核心力量不足,遇到恩比德、约基奇这种级别的中锋,很可能被直接顶开”。美媒还指出,他的横移速度太慢,面对小个子中锋的外线投射时,根本来不及补防。

第三派:看战术适配,潜力待挖掘 这派观点相对理性,以《篮球参考》和欧洲篮球智库为代表。他们认为杨瀚森的价值取决于开拓者的战术设计。比卢普斯显然很懂如何用他:专门设计了“绕掩护外弹”战术,让他能在三分线外获得出手机会;减少他的低位硬抗,转而发挥策应优势。数据显示,杨瀚森在NBA的三分命中率已经达到66.6%,远超CBA时期的29.1%,罚球命中率也从67.1%提升到100%。“不是他突然变准了,而是NBA的战术和训练释放了他的潜力,”篮球评论员苏群分析道,“开拓者需要空间型中锋,而他正好踩在了战术点上” 。

就连库里都忍不住插了一嘴。在勇士和开拓者的比赛后,这位MVP级后卫说:“他需要时间适应节奏,但他的球商很高,这在NBA比身体天赋更重要”。

四、逆袭的秘密:从CBA“被放空”到NBA“香饽饽”

杨瀚森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反转,绝非偶然。背后藏着他的刻意打磨,更藏着NBA与CBA的生态差异。

先说训练的“魔鬼细节” 。被开拓者选中后,杨瀚森每天的训练表都精确到分钟:早上7点进行核心力量训练,重点强化下肢和腰腹力量,解决对抗不足的问题;上午的技术训练里,有专门的“三分投篮考核”——底角、弧顶等5个位置,每个位置必须投进10球才能结束,每天光三分球就要投够500个。“在CBA时,教练很少让我练三分,因为战术里不需要,”杨瀚森在媒体日坦言,“但在开拓者,这是必须掌握的技能”。

再说战术定位的“精准适配” 。在CBA青岛队,杨瀚森是绝对的内线核心,所有战术都围绕他的低位单打展开,对手摸清规律后,干脆放空他的外线,逼他投篮。但在开拓者,比卢普斯把他当成“空间型策应中锋”来用:进攻时他拉到三分线吸引防守,为队友创造内线空间;防守时利用2.24米的臂展封盖,减少不必要的身体接触。这种定位的转变,让他的优势被无限放大。

更关键的是心态的“抗压能力” 。首秀6犯离场后,杨瀚森没有躲着媒体,反而主动找比卢普斯复盘。“我太想做好了,反而动作变形,”他红着脸说,“教练告诉我,犯规不可怕,怕的是不敢再做动作”。这种坦诚和调整能力,让队友们很快接纳了他。罗伯特·威廉姆斯就说:“他虽然英语不太好,但特别敢沟通,训练时会主动问战术,这种态度很难得”。他的“杨氏英语”甚至成了球队的欢乐源泉,当被问到怎么和队友相处时,他笑着说:“smile face, don't punch(伸手不打笑脸人)”,逗得全队哈哈大笑。

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点:对抗风格的差异 。杨瀚森自己对比过CBA和NBA:“CBA的对抗更‘野蛮’,胳膊架着、膝盖顶着,很难保持投篮姿势;但NBA的防守在圆柱体内更克制,犯规吹得严,反而能让我稳定出手”。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CBA场均犯规比NBA多4.7次,身体接触频率高出17%,这种“纠缠式防守”恰恰会影响投篮稳定性。

五、前路漫漫:惊喜之外的3大挑战

尽管两场季前赛让外界看到了希望,但杨瀚森要在NBA真正立足,还有三道难关要闯。

第一关:常规赛的“强度考验” 季前赛毕竟是“热身赛”,很多主力不会打满全场,防守强度也有所保留。等到常规赛开打,面对82场的漫长赛程和每晚的高强度对抗,杨瀚森的体能和犯规控制将迎来真正考验。“季前赛的表现只能算‘开胃菜’,”杨毅在评论中提醒,“常规赛能不能获得稳定出场时间,要看他能不能把犯规控制在场均3次以内”。

第二关:伤病的“隐形威胁” 中锋是NBA最容易受伤的位置之一,杨瀚森的身体还在发育,高强度训练和比赛可能带来风险。开拓者队医已经为他制定了专门的恢复计划,包括每天的理疗和饮食管控,但长期来看,如何在对抗和健康之间找到平衡,是他必须面对的问题。

第三关:角色的“波动适应” 目前开拓者的主力中锋罗威还在养伤,杨瀚森才能获得轮换机会。一旦罗威复出,他的出场时间可能被压缩。“NBA就是这样,机会稍纵即逝,”比卢普斯毫不讳言,“他需要证明自己不仅能在季前赛闪光,更能在常规赛的垃圾时间里抓住机会”。

结语:不必急着封神,也别轻易看衰

10月14日,开拓者官方公布了最新的球衣销量,杨瀚森的17号球衣订单量48小时内突破3万件,超过了利拉德巅峰期的3倍。这个数据背后,是中国球迷的期待,更是NBA对中国市场的看重。但对杨瀚森来说,球衣卖得再好,也不如在常规赛多拿一分、多送一次助攻实在。

从宋涛的伤退到姚明的封神,从周琦的遗憾到如今杨瀚森的挣扎与突破,中国球员闯NBA的路从来都不是坦途。美媒的赞誉会变,球迷的期待会变,但唯一不变的,是赛场上实打实的表现。

现在的杨瀚森,就像一颗刚发芽的种子——既有着“单节14分”的高光,也有着“6犯离场”的青涩;既被夸“像约基奇”,也被批“对抗太软”。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20岁的年纪,本就该在质疑中成长,在调整中进步。

正如他自己说的:“我不怕犯错,怕的是没机会犯错”。或许不用多久,我们就能在常规赛的舞台上看到,这个说着“smile face”的中国大男孩,能真正在NBA站稳脚跟。毕竟,从被放空的“短板”到被依赖的“武器”,他已经用两场比赛证明,自己从来都不是“软柿子”。

来源:红使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