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播电商风头正劲,沉香也顺势扎进了这波带货大潮里。可这热闹劲儿背后,藏的多是假沉香商家的套路——不少香友本来是看热闹,被直播间的氛围一带动就冲动下单,新老“韭菜”一茬接一茬,反倒让假货商家赚得盆满钵满。
直播电商风头正劲,沉香也顺势扎进了这波带货大潮里。可这热闹劲儿背后,藏的多是假沉香商家的套路——不少香友本来是看热闹,被直播间的氛围一带动就冲动下单,新老“韭菜”一茬接一茬,反倒让假货商家赚得盆满钵满。
其实不是直播买沉香就全不靠谱,只是那种你一言我语的烘托、限时抢购的催促,太容易让人丢了理性,没法静下心来分析。所以下单前别着急掏钱,先把这几件事琢磨透了再说。
首先想想:直播间真有那么多沉香真货可卖吗?
野生沉香本就越来越少,再加上之前三年疫情的影响,现在野生沉香材料的稀缺程度,远超很多人的想象。可偏偏不少直播间里,沉香手串、沉香块堆得满满当当,还天天有“新款”,这本身就值得打个问号。
目前直播间里卖沉香的商家,大致能归成几类,了解清楚了能少踩不少坑。
先说说主打嫁接奇楠的商家,这类其实占比不低。要是他们不夸大其词,明着说自己卖的是嫁接奇楠,倒也合理,毕竟嫁接奇楠也是沉香的一种。怕就怕他们玩“偷换概念”,把嫁接奇楠伪装成野生沉香卖。其实不用盯着那些花里胡哨的名字,比如“千年嫁接奇楠”“野生级嫁接料”,只要确定是嫁接奇楠,而且不沉水的,正常克价也就百元上下,想入手尝鲜完全没问题,再贵了就没必要了。
再说说靠“压缩美容”做文章的商家,前几天我刚碰到个香友踩了这坑。他带了串14毫米直径、21克的“文莱蛇皮纹沉香手串”,说是花2万买的,结果一鉴定才知道,料子倒是沾点沉香底,可被做了压缩处理——毛孔都移位了,木材的射线也拧巴着,完全没了沉香本来的纹理。这能不算造假吗?妥妥的!成本也就2000块,翻了10倍卖,坑得没边儿。
还有人买过三条留疤沉香手串,其实留疤料本来就难凑,不同产地的料子拼在一起,大家也都能理解。可商家为了让品相看着更精致,给手串整体涂了美容液,这算不算造假?说起来也算。虽说美容液多洗几次能露出料子原貌,但商家藏着掖着不说明,本质上跟销售欺诈也没差多少。
最后是专卖纯假货的商家,懂点沉香、见过真东西的老香友,还能分辨出不对劲,可刚入门的新手,十有八九要栽跟头。看着1000块能买串“沉香手串”挺便宜,殊不知里头900块都交了智商税。所以真心劝没接触过沉香的朋友,先花点时间补补基础,别着急去直播间“捡漏”——不然那所谓的“漏”,其实就是你自己。
再琢磨个事儿:基地认证发货,就真能当“定心丸”吗?
咱不绕弯子,答案就俩字:不是!别觉得挂了“基地认证”的牌子,就等于给沉香加了“真货保险”,不少商家就是钻了大家信任“认证”的空子,把假货塞进“基地发货”的包装里,照样坑人。
还有人觉得,主播说得头头是道,卖的东西就一定对?
其实真不是这么回事。理论知识看多了、背熟了,谁都能说上几句专业术语。现在不少主播就经过几天“速成培训”,背熟一套提前编好的话术,转身就成了“沉香专家”,挂羊头卖狗肉的不在少数。
这些天天跟你讲“沉香产地鉴别”“香韵分类”的“老师”,一边听着香友们的恭维,一边卖着连自己都未必懂的假货,比单纯卖假货的更可恶。别盲目信“专业”,真沉香自己会“说话”——好的沉香,纹理自然、香韵纯净,懂不懂行,拿在手里看看、凑近闻闻就知道。
这行里,人心比沉香复杂多了。不少本来想正经买沉香的人,被所谓的“专家”带偏了方向,交了几万、几十万的“学费”,最后也没买到一块真沉香。
最后再说说:沉香产地“飘”了,算不算造假?
其实不算,但得看商家是无心还是有意。有的是商家没经验,认错了产地,算是无心之失;可更多的是故意“飘”产地,好抬价赚更多钱,这就只能从道德上说说他们不对了——毕竟料子还是真沉香,只是产地不对。
而且不管哪个产地的沉香,香韵都有好有坏,不用盯着“名产地”死磕。记准几个关键点就行:芽庄手串别轻易买,市面上真的太少;菩萨奇手串不用跟风追,溢价太高;惠安系手串得好好琢磨,别被“惠安老料”的名头忽悠;柬埔寨手串本来就少见,碰到了多留个心眼;海南野生手串更是尽量别碰,真货难寻还贵得离谱。
“飘”产地不可怕,怕的是“飘”得太离谱。比如把东马沉香叫“广义文莱”,还能勉强理解,毕竟两地地理位置近,香韵有几分相似;可要是把泰国沉香说成“顶级海南野生料”,就没法接受了——消费者得多花好几倍的钱,买的却是名不副实的东西。
沉香圈里的“故事”天天有,一块香到了不同商家手里,就会多一个高大上的名字,有的商家甚至被戏称为“沉香圈秋名山飘神”,实在不敢恭维。
其实喜欢沉香是件美事儿,不用急着上手。慢下来,多看看真东西,多听听靠谱的说法,多从料子、香韵、价格上分析分析,用合理的价格,买到合心意的真沉香,慢慢品、慢慢享受,才不辜负这份喜欢。
野生沉香越来越少、越来越贵,这是实话。所以买的时候多跟商家聊聊,别被直播的热闹冲昏头,也别轻信那些“限时捡漏”“最后几件”的套路,多维度判断过后再下单,才不会莫名成了被割的“韭菜”。
来源:沉香收藏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