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领军人才培训”第一期暨开班仪式在昆明顺利举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4 18:12 1

摘要: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培养一批具备卓越领导力、深厚专业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麻醉学科领导者,引领麻醉学科向更高水平发展,2025年8月30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主办的“麻醉学领军人才培训”第一期暨开班仪式在云南昆明顺利召开。

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培养一批具备卓越领导力、深厚专业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麻醉学科领导者,引领麻醉学科向更高水平发展,2025年8月30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主办的“麻醉学领军人才培训”第一期暨开班仪式在云南昆明顺利召开。

本次培训涵盖领导力、学科建设、质量管理、科学创新、人文医学等多个维度,为我国麻醉医生搭建学习前沿知识、交流管理智慧、碰撞思想火花的学术平台,从而提升全国麻醉科未来领军人才管理水平与业务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舒适的麻醉医疗服务,推动麻醉学科向更高水平发展,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01

开班寄语

主持嘉宾

张加强 教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 副会长

致辞嘉宾

缪长虹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 会长

缪长虹会长:当前国家正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强国”三大战略。三者各有侧重、协同发力。其中,迈向强国之路就亟需一大批“站位高远、思想深邃、视野开阔、富有预见智慧”的领军人才。

而作为领军人才,不仅要自身能力过硬,更需具备卓越的团队领导力 —— 凝聚和打造一支“打不垮、压不倒、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精锐队伍,通过激发团队潜能,营造优良文化氛围,切实带动一个科室、一个学科实现突破性发展。

此次学习班旨在为在座青年才俊搭建成长平台,助力青年麻醉医生逐步成长为区域乃至国家层面的麻醉学科领军人才,为我国从“麻醉大国”向“麻醉强国”贡献青年力量。

俞卫锋 教授

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主任委员

俞卫锋主委:中国麻醉学的未来,核心在青年、希望在青年。青年人才恰如“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潜力无限,正因如此,本次“麻醉学领军人才培训”项目的举办,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长期以来,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CSA)和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CAA)始终将青年医生培养置于学科发展的核心位置,通过推出系列精准举措,持续夯实学科人才根基、厚植人才储备,为提升中国麻醉学在未来全球竞争中的综合实力积蓄力量。经过数年深耕,我国麻醉学科青年人才队伍在数量规模与专业质量上均实现了跨越式提升,为学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曾因明 教授

徐州医科大学

曾因明教授:首先,希望大家努力成为“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学科带头人。这类领军人才作为学科发展的“关键少数”,正是发挥方向引领、带动整体突破的核心力量。

古语有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帅难上难。”“将才”一夫当关、守住关口,而“帅才”更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当前,“十五五”规划即将启幕,我国正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稳步迈进,此时对各领域领军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本次“麻醉学领军人才培训”项目的举办,恰是顺应时代需求、恰逢其时。

最后,曾因明教授再次着重强调,期待各位学员不负期望,成为我国麻醉学科建设和发展中的优秀学科带头人,为学科进步与国家医疗事业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02

课程培训

主持嘉宾

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朱涛 教授

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罗艳 教授

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赵平 教授

精彩授课

讲者:徐州医科大学 曾因明 教授

讲题:《谋事之道,理念、目标、思路与方法》

曾因明教授强调,理念、目标、思路、方法是成事的四大核心要素,缺一不可:理念是谋事之灵魂,作为预见性认知,关键在“科学与超前”;目标是谋事之方向,作为预期要达成的目的,核心在“必须与可能”;思路是谋事之路径,作为实现目标的规划,重点在“清晰、求实与渐进”;方法是谋事之利器,作为落实思路的举措,要义在 “上天落地与因地制宜”。

回顾麻醉学教育之路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与发展,人才是关键,教育是根本”已成为行业共识。当前,麻醉学科既迎来国家战略支持的新机遇,也面临着定位上“游走于临床与医技”、发展上“徘徊于基础与临床”、价值上“洼地效应较突出”等挑战。应对这些挑战,需先明确发展方向:一方面坚持扎实拓展麻醉医疗服务领域,另一方面分层次推进麻醉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更要从领导层面与学科层面双向发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培养“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因此,全国、省(市)、区及医院各层级的学科带头人,应主动扛起引领责任,带领团队务实奋进,为麻醉学科高质量发展破局前行。

讲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缪长虹 教授

讲题:《成为学科领军人才一点浅见》

缪长虹教授围绕“学科领军人才”主题展开分享,脉络清晰、层层深入:首先从领军人才的定义与重要性切入,明确其是契合国家人才强国战略、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力量,更是驱动学科发展、助推社会进步的核心催化剂;接着系统阐释了领军人才需具备的综合素质与核心能力;随后重点聚焦 “如何成为领军人才”,通过梳理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顶尖人才的成长规律,深入剖析成才所需的内在与外在要素,特别强调个人层面需重点锤炼主动性、概念思维、影响力、成就导向、坚韧性五项核心素质。

分享尾声,缪教授以“卓越源于梦想,成功始于行动”作为结语,鼓励大家擘画学科发展宏伟蓝图,以实干践行目标,努力成为领航未来的学科星光。

讲者: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俞卫锋 教授

讲题:《借人之智完善自己——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俞卫锋教授以三位医学大家的精神风范开篇,借恩师吴孟超院士的 “三爱情怀”(爱党、爱国、爱民)、钟南山院士的 “五干精神”(肯干、能干、善干、恒干、敢干),以及师祖裘法祖院士的为人之道为引,深入阐释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学问”的核心内涵。

俞教授提出:做人要知足,并强调做人需守住“讲政治、知人心、会说话、懂规则” 的根本;做事要知不足,指出智商(IQ),情商(EQ)和逆境商(AQ)是成事的关键要素;做学问要不知足,明确研究者需具备三个“头脑”,强调研究的目标是探索未知可能,且必需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后,俞卫锋教授寄语青年医生,鼓励大家努力成为“勤于学习的榜样、善于思考的智者、勇于创新的斗士和施于实践的先锋”。

主持嘉宾

左: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陈世彪 教授

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陈向东 教授

右: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耀民 教授

讲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王英伟 教授

讲题:《青年医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对策》

王英伟教授明确了人才培养的三大核心目标:掌握专业理论、培养临床技能、提升科研能力。针对科室青年医生培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他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第一,激发求知探索积极性:一方面鼓励科室青年医生参与学术会议,点燃探索热情。另一方面通过成功案例培养青年医生批判性思维,引导独立设计实验或研究方案,同时定期开展学术讨论,布置学术任务,以实践深化探索动力;第二,提升交流沟通主动性:强调主动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引导青年医生主动对接需求、了解具体问题,打破沟通壁垒;第三,强化提炼归纳的精准性,开展论文写作专项培训,重点强化逻辑结构语言表达,通过定期审阅研究进展、提问研究目的,提升青年医生归纳提炼水平。

最后,王英伟教授总结: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推动青年医生从“学术人才”向“学术将才”转变,具体需实现三方面能力提升——从课题执行者转变为问题提出者,锻造学术攻坚能力;从科研单体转变为团队构建者,提升资源整合能力;从课题执行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培养战略思维能力。

讲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严敏教授

讲题:《聚焦一流,创新引领——麻醉枢纽学科建设浙大二院探索之路》

严敏教授系统分享了浙大二院的发展历程,及其麻醉学科作为医院枢纽学科的建设实践与社会担当。浙大二院以 “建设世界一流医院” 为愿景,全面推进 “效率医疗” 改革;依托这一发展战略,医院麻醉学科以 “建设世界一流麻醉学科” 为目标,通过打破学科壁垒、构建一体化服务枢纽、实现多院区同质化管理,其麻醉服务供给能力已位居全国前列。

展望未来,严教授明确:麻醉学科将持续作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支撑枢纽,重点打造四大功能枢纽 —— 以患者全程健康为中心的价值医疗枢纽、以数据驱动决策的智慧管理枢纽、以技术创新转化为引擎的研发孵化枢纽、以输出标准和方案为责任的行业引领枢纽,进一步夯实学科枢纽地位与行业影响力。

讲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王天龙教授

讲题:《对麻醉学核心技术的认知》

王天龙教授提出,麻醉学的核心技术可归纳为“4R技术”,即止痛(Relief of pain)、生命调控(Regulation of life)、急救(Rescue)与功能修复(Repair of function)。他强调,麻醉学科应成为临床医学生命调控领域的主导学科,并进一步阐述了该学科与外科学在“4R”层面的对应关系及关键技术要点。

王天龙教授指出,麻醉学的总目标是实现精准的生命调控,然而当前围手术期医学仍面临多重严峻挑战:围手术期高死亡率问题待解、对麻醉核心技术的认知存在不足、原创性研究及临床实践的有效性也需进一步提升。他明确核心观点——麻醉技术是手段,生命调控是本质。期望通过生命调控的四个核心技术构建智能化麻醉控脑系统,实现术后长期生存与生活质量改善,缩短危重症患者非生理状态时间、实现长期生存改善,提高生命/生存质量及舒适度。最后寄语青年医生,创新转化/人工智能将重塑麻醉学的新未来,麻醉学科的未来也掌握在青年一代手中。

互动讨论

缪长虹教授

王天龙教授

在互动讨论环节中,学员们踊跃发言、积极提问,现场气氛热烈。缪长虹教授与王天龙教授针对多位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解答,不仅切实回应了大家的困惑,也进一步拓展了讨论的深度与广度,激发了在场学员的思考与共鸣。

主持嘉宾

左: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余剑波教授

中: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曹铭辉教授

右: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高昌俊 教授

精彩授课

讲者:河南省人民医院 张加强教授

讲题:《学科发展的思路与实践》

张加强教授围绕麻醉学科的发展理念、政策文件支持、建设实践及未来发展进行了系统阐述。

在学科发展理念方面,他明确:需锚定学科建设与围术期医学的发展方向,建设功能强大的麻醉科,助力我国从“麻醉大国”走向“麻醉强国”跨越。同时强调,学科带头人是麻醉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人物,其作用不可替代;优秀的学科带头人需具兼具四大素质——能力素质、人格素质、创新素质和管理素质,且需具备创新精神、坚持不懈的韧性、高尚品德与开阔胸怀。同时要积极主动,勇于沟通,利用好学科建设相关文件,为科室争取资源,以创新思维引领学科建设。

面向未来,张加强教授提出麻醉学科的六大建设目标: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扩展学科影响力、将AICU列为麻醉科基本设置、持续发挥麻醉治疗病房作用、完善可持续发展保障措施。

讲者: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董海龙 教授

讲题:《科学研究与青年人才成长》

董海龙教授分享了对科研工作与青年人才培养的思考。针对科研工作,结合我国科研现状,提出科研工作者需持续开展三大反思:一是一直坚信的做法,是否对当下患者有益;二是能否从重复性的工作中提炼规律;三是需厘清所传授的知识和技术的创新源头。

在青年人才成长方面,他强调需处理好三对核心关系:人生的目标与眼界的匹配、理想追求与挫折的平衡、个体的发展与集体进步的协同。同时鼓励年轻人主动探索新事物,在成长路上共同分担挫折、坚守初心,并通过相互倾听学术思想、彼此学习借鉴,实现共同成长。

讲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刘进 教授

讲题:《转化医学研究与临床学科建设》

刘进教授分享了学科发展与科研转化方面的深度见解,强调“临床为本、教研强科”的科室文化:他认可“临床第一”的理念,但明确指出“临床唯一”的认知绝对不可取。他提出,当代人的成功均建立在前人教育与科研基础之上。而临床医学的科学研究涵盖临床科研、转化研究、基础研究、教学研究和管理研究多个维度。

临床科研是提升科室影响力的战略高地,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一优势领域,将其转化为科室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显著提升科室学术地位与行业影响力。

在转化医学研究方面,应始终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临床医师为主导”的原则。建议立足本学科最具优势的领域重点布局转化研究,同时倡导不断超越自我、保持批判性思维,勇于挑战学术权威。在药物创新方面,同样须紧扣临床实际需求,推动研发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创新药物。此外,科室主任应注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发挥每位成员的作用,做到人岗相适,并为人才提供持续、稳定的支持与足够的发展时间。

主持嘉宾

左:山西省人民医院 田首元教授

右: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邵建林教授

精彩授课

讲者:《中华麻醉学杂志》编辑部 彭云水 教授

讲题:《弘扬科学家精神 以老一辈麻醉学家为榜样》

彭教授首先深入阐述了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内涵,引用《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明确科学家精神涵盖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协同精神、育人精神六大维度——这一精神已于2021年9月被正式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彰显其重要价值与时代意义。

彭教授强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随后通过介绍我国麻醉学科尚德延教授、谢荣教授、金清尘教授的光辉事迹,以及二十世纪我国生命科学原始创新性成果,鼓励麻醉学界同仁以先辈为标杆,秉持科学家精神,上下求索、向光而行,携手共创麻醉学科的美好未来。

讲者:上海交通大学战略研究所 孟宪忠 教授

讲题:《我们如何适应与创造未来——大变革时期领导力提升与团队建设》

在时代变革浪潮下,孟宪忠教授围绕“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如何切实提升领导力”两大核心,阐述了当前学术领导力面临的多维挑战与转型方向。

孟教授指出,当下需直面四大关键挑战:业务的颠覆性变革、技术范式的迭代转换、人员结构的空前复杂以及现有领导力难以适配需求的现状。面对业务、技术与人员的多重变革,领导力本身也需重新定义,传统“带领人、引导事”的模式,需升级为“引领新人、导向新事”的新范式。

孟宪忠教授进一步提出,真正的领军人才需具备三层核心素养:最表层的“专业技能”,中层的“综合素质与修养”,以及最深层的“人性认知与思维方式”。其中,思维方式的革新尤为关键,领导者需具备开放、前瞻、批判、辩证、数字化与直觉等多元思维能力。

最后,孟教授强调哲学的独特价值:其意义在于“让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以此激发人们跳出固有认知,以全新视角审视问题、进行理性探索。

03

学员交流讨论与会议总结

主持嘉宾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 梅娜 秘书

梅娜秘书介绍,本次“麻醉学领军人才培训”的整个课程由缪长虹会长、张加强副会长共同牵头精心设计,同时也得到了中国医师协会各级领导以及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从课程框架搭建到内容细节打磨,均紧扣麻醉学领域核心需求。课程围绕这一核心展开系统解析,助力学员实现理论认知、实践能力与战略视野的全方位提升。

该项目全程为期一年,分设四期培训。其中,昆明首站不仅是一次高质量的人才赋能活动,更为整个课程体系的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项目将持续优化课程模块、丰富互动形式,并搭建更完善的学员交流平台,为大家带来更多的成长助力和实践转化支持。

总结嘉宾

张加强教授作会议总结时,首先向缪长虹会长的支持、王振华主任的亲临指导、以及梅娜老师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的付出表示感谢。

他提到,尽管首期培训仅用一个多月时间筹备,但课程经过精心设计,兼顾行业内外专家视角,力求为众多科主任及杰出人才提供真正有价值、有收获的学习内容。同时,希望学员能够持续参与后续培训——未来将努力邀请更多优质师资授课,进一步细化会务工作,并通过征集学员意见,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培训整体质量。

最后,张加强教授宣布,本次“麻醉学领军人才培训”项目第一期课程圆满结束!

04

精彩花絮

来源:壹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