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宗馥莉第二次宣布辞职,这位长女和其他几位同父异母的子女之间的斗争以及娃哈哈内部的各种变化都被放到了台面上。
随着宗馥莉第二次宣布辞职,这位长女和其他几位同父异母的子女之间的斗争以及娃哈哈内部的各种变化都被放到了台面上。
从事件结果看,这是一场对各方都不体面的事情。
首先暴雷的是私生子事件。老宗当初为三个私生子女准备了信托基金,但是特地留了三个亿没打留着给宗馥莉去完成,一方面是第二任妻子杜建英是公司元老,当初陪着他打江山的人,在公司内部也是有势力的,为了女儿的顺利接班,这位妻子不添乱就是最大的好事了。另一方面是三个私生子女至少明面上也没有抢班夺权的倾向,留了足够的钱,私底下大家都满意,只要不爆出来,大家你好我好大家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小宗没有这么干,反而迟迟不打这三个亿。最后导致了那场惊掉人眼球的官司。
人们这才知道,宗庆后这位大佬居然有三个私生子女。
自此,金身已破。
娃哈哈最值钱的,不是渠道,不是资源,而是品牌价值。而娃哈哈的品牌价值,大部分是来源于宗庆后的民族企业家人设。
而小宗的这一步,直接把最值钱的东西打碎了。
要知道,娃哈哈现在的拳头产品,依然是AD钙奶、营养快线、爽歪歪、纯净水和八宝粥。
这些产品还是老宗在的时候打下的基础。
从内部创业来看,小宗打造的各种新品市场反馈并不好。并且雪上加霜的是,娃哈哈的拳头产品市场份额也很一般。
娃哈哈长期的营收是在500亿上下,2024年随着老宗去世才有了提升,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情怀。
而在细分领域,娃哈哈的挑战就更大了。瓶装水份额远低于农夫山泉和华润怡宝等品牌,含乳饮料市场份额也不容乐观。
在这个节骨眼上,正常的继承者应该是充分利用老宗的人设和带来的情怀扩大市场。但是小宗没这么干。反而是把最具有品牌价值的老宗人设打碎了。
随之而来的就是另一个问题。小宗怎么实现完全的私有化。
娃哈哈的股权结构是国资委占接近一半,如果要完全私有化的话就要花几百亿回购。老宗在的时候没这么干。小宗想一步到位。
老宗在的时候,和国资委的关系是微妙的平衡,国资委不拿分红,拿娃哈哈当吉祥物就可以了。相对的老宗提供足够的税收和就业岗位。
当初和达能对抗的时候搞得宏胜系是体外循环的重要渠道。只要打点好了大家你好我好大家好。各取所需
今年2月,娃哈哈发布声明称,共计387件“娃哈哈”系列商标正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由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集团公司”)转让至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下称“食品公司”)。
然而前者与后者在股权上存在本质不同。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食品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杭州娃哈哈宏振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1%,属于绝对控股,而宏振正是由宗馥莉本人全资持股。集团公司则是一家由国资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第一大股东是国资背景的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6%,宗馥莉则持有集团公司29.4%股权,为第二大股东,此外,娃哈哈集团工会持有24.6%股权。
小宗的想法是,把娃哈哈最值钱的品牌全部转到自己旗下,然后整个江山都是自己的了。这个时候其他的股东同意吗?
2024年2月宗庆后去世后,员工持股会的退休及离职的原员工合计50余名,对2018年自己签署的回购协议提出异议。宗馥莉在8月已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投诉,希望推动上城区法院尽快审理案件。
到这个情况下,几乎和地方国资委还有其他股东彻底撕破脸了。
在品牌转让不顺利的情况下。小宗只好新搞个品牌“娃小宗”
娃小宗的底气是小宗掌控的宏胜系,涵盖了生产销售整个产业链,但是,宗馥莉这边刚辞职,宣布去做她的“娃小宗”,宗泽后后脚就推出“娃小智”品牌,目前该品牌已签约153家经销商,很明显,该品牌就是冲着全面打击“娃小宗”去的。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娃哈哈这个品牌已经岌岌可危,内部的斗争才开始。
要知道,饮料市场是充分竞争市场,先不说可口、百世、达能这些国际企业,国内的农夫山泉、怡宝、康师傅、统一等等老品牌、新品牌哪个又是吃素的呢?
娃哈哈这么多年靠的还是二三十年前的老家伙打市场,怎么和其他品牌比。
更何况饮料市场忠诚度是及其脆弱的,一个新品牌靠什么和其他 卷王比?
前面就说过,娃哈哈最值钱的就是宗庆后几十年立人设积累的品牌价值。很多时候买娃哈哈的产品真的就是情怀,不是必须买,娃哈哈的很多产品在市场上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
老宗去世的时候可以说是上下打点,把所有利益相关方都暂时安抚好了,至少可以保证短时间内不添乱,还能用自己的去世给娃哈哈增加一点品牌价值。
只可惜,小宗选择了最不体面的方式,把家丑直接爆出来,用最快的速度去削减娃哈哈的价值。
就是不知道老宗若是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来源:柯南道尔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