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港交所!五一视界“克隆地球”四年亏5亿,钱够撑13个月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4 17:42 1

摘要:累计融了8亿多,2023年还是数字孪生行业收入第一,可四年下来亏了5亿多,客户还在变少,研发投入砍了一半,这上市之路看着有点悬。

最近五一视界又更新了港交所招股书,要冲刺上市了。

你敢信?这家喊着“克隆地球”的公司,之前想上科创板、北交所都没成,现在转头闯港股。

累计融了8亿多,2023年还是数字孪生行业收入第一,可四年下来亏了5亿多,客户还在变少,研发投入砍了一半,这上市之路看着有点悬。

先说说“克隆地球”是啥。

其实就是用数字孪生技术,搞个和现实地球一模一样的虚拟模型,能看能分析还能预测变化,这概念是五一视界先提出来的。

创始人李熠的经历也挺有意思,21岁从重庆大学毕业就进了当代置业当管培生,3年就成了最年轻的总经理,后来还把旗下物业公司做成了多元化集团。

2015年当代置业孵化了五一视界的前身,没多久就拆分出来,李熠他们用10万美元拿下了控制权,现在他持股24.7%,是绝对的核心。

五一视界靠数字孪生技术在行业里站稳了脚,现在有三大业务。

最主要的是51Aes,2015年就推出了,做城市园区、水利、工业这些领域的解决方案,占了营收的八成左右,2023年就是靠它拿了行业第一。

这个业务早期能起来,跟李熠在地产圈的资源肯定有关系,毕竟最早是服务房地产相关的需求。

然后是51Sim,2017年推出的,做智能驾驶仿真和合成数据,客户数量还在涨,从33个涨到58个,毛利率也慢慢升了点,算是个亮点。

最受关注的就是“克隆地球”对应的51Earth,2022年才推出,说是要做个大家都能访问的虚拟世界,听着挺宏大,可2024年全年收入才39万。

这钱连一个研发人员的年薪都不够,可见落地有多难。

本来以为行业第一能稳赚,结果一看财报,反差有点大。

2022年到2024年,整体毛利率从65%掉到51%,51Aes的毛利率更惨,两年掉了16个点,从69%跌到52%。

51Earth更夸张,毛利率从88%直接砸到10.8%,这业务不仅不赚钱,还在拖后腿。

赚钱难,客户也留不住。

2022年51Aes还有157个客户,2024年就剩131个,51Earth的客户从29个跌到9个。

客户留存率也低,最高的51Aes才44%,也就是说一半多的客户做完一单就不合作了,这业务稳定性太差。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研发投入。

2022年还花1.34亿搞研发,2024年就砍到5800多万,占营收的比例从79%掉到20%,直接腰斩。

可公司又说未来三年要扩招50到100个研发人员,年薪35万到60万。

一边砍投入一边要招人,这成本怎么控得住?难道是想上市前省点钱,上市后再补研发?

钱的问题更紧迫。

截至2025年4月,五一视界手里的现金和等价物加起来才2.07亿,每个月要花1380万,算下来只够撑13个月。

虽然还有1.83亿没使用的银行融资,但要是上市没成功,麻烦就大了,之前融资时李熠给了投资者回购权,没按时上市就得按协议买回股份,到时候现金流肯定更紧张。

现在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超图软件在数字孪生市场占了10.7%的份额,排第二,而且早就盈利了。

神州数码也插了一脚,联合百度、中国电信做城市级项目,擅长整合数据和云架构,比五一视界的生态资源更全。

五一视界一边要应对竞争,一边要解决亏损和现金流问题,想靠“克隆地球”这个概念打动港股投资者,难度不小。

其实做科技公司,光有宏大愿景不够。

五一视界的“克隆地球”想法是好的,数字孪生也是个有前景的行业,但关键得把业务和钱的事捋顺了。

客户留不住就优化服务,研发不够就合理分配投入,亏损不止就找盈利点。

不然再大的“地球”,也克隆不出来持续的利润,上市也只能是镜花水月。

接下来就看港交所认不认可它的故事,能不能给它一个融资的机会了。

来源:琴溪之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