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双11)除螨仪选购指南——希亦追觅小米三款除螨仪深度测评!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4 17:08 2

摘要:最近后台的私信快被大家关于除螨仪的问题 “淹没” 了!问得最多的就是 “希亦和米家哪个除螨更彻底?”“追觅的除螨仪看着参数不错,实际好用吗?”“这三款价格差不太多,到底该选谁?”

最近后台的私信快被大家关于除螨仪的问题 “淹没” 了!问得最多的就是 “希亦和米家哪个除螨更彻底?”“追觅的除螨仪看着参数不错,实际好用吗?”“这三款价格差不太多,到底该选谁?”

说实话,现在市面上的除螨仪真的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有的说自己吸力强,有的说能深层杀菌,各种专业名词堆在一起,看得人一头雾水,根本分不清到底谁是真有用、谁是 “花架子”。

但作为一个测评过不少家居好物的人,我始终觉得,除螨仪好不好用,光看宣传可不算数,得实际用一用、测一测才知道。所以这次,我干脆自掏腰包,把大家问得最多的希亦、米家、追觅这三款热门除螨仪都买了回来。

接下来,我会用最真实的使用体验、最直观的数据,跟大家好好聊聊这三款除螨仪 —— 到底谁吸螨更干净、谁用着更方便、谁性价比更高。争取用最接地气的话,帮大家把每一分钱都花在点子上,再也不用为选除螨仪发愁!

先搞懂怎么选,再看测评不迷路!除螨仪选购指南

很多人一提到“除螨仪”,第一反应就是各种专业名词、复杂参数,看得头大。其实真没那么难,选对了方向,剩下的就是细节。在正式测评之前,我先帮大家梳理几个关键点,并附上建议,照着买基本不会踩坑。

第一,看吸力。 吸力是决定清洁效果的核心,太小没效果,太大又吵又累。

建议入手:真空度在 ≥13kPa 的机型,基本能保证吸得干净,同时日常操作不会太费劲。

第二,看拍打方式。 拍打能把深层灰尘震出来,频率高才能把螨虫拍松。

建议入手:≥每分钟10000次高频拍打+宽幅拍头的设计,覆盖面大、震动均匀,清洁效率更高。

第三,看杀菌除螨技术。 紫外线灯是标配,但要看设计是否安全有效。

建议入手:带有 紫外线安全感应(离开接触面就自动熄灭)的机型,这样既杀菌又不用担心漏光伤眼。

第四,看重量和手感。 除螨仪要手持操作,重量太大很容易闲置。

建议入手:重量 在2kg以内的轻量化机型,长时间使用也不会手酸。

第五,看滤网。 滤网决定了灰尘会不会二次污染。

建议入手:HEPA高效滤网+可水洗设计,能牢牢锁住微尘,清理起来也更省心。

总之,挑选除螨仪时,记住“吸力要够、拍打要快、紫外线要安全、机身要轻、滤网要靠谱”。只要抓住这五点,再去看具体测评,你就能迅速判断哪一款更适合自己啦。

讲完选购要点,接下来咱们就直奔主题 —— 看看希亦、米家、追觅这三款热门除螨仪,实际表现到底怎么样!

正式开始实测前,我先给大家放一张我整理好的「三款除螨仪核心信息对比表」,里面把每款的吸力参数、杀菌方式、机身重量、续航(无线款)、价格这些关键信息都列得清清楚楚。大家可以先扫一眼,对这三款机器有个基础了解,后面看具体测评时,也能更快抓住重点,知道每一项测试在比什么~

实测环节

为了让实测结果更直观、更有参考性,我会从大家日常使用最关心的几个维度入手,模拟真实居家场景进行测试,每一项都用 “看得见的结果” 说话,让大家清楚知道三款除螨仪的实际表现差异。

实测一:吸力对比 —— 模拟床垫深层吸螨,看谁能 “吸得干净”

为了直观测吸力,我在铺了薄棉絮的床上(模拟床垫纤维),均匀撒了三份 3g 芝麻(模拟螨虫和灰尘团),用三款除螨仪各清洁 1 分钟后,称重尘杯吸出物:

最终结果:

希亦:吸出物称重约 2.8g,仅损失 0.2g。这得益于它搭载的HVTOP 双擎双电机系统,能稳定输出 15000Pa 负压吸力,配合大直径交叠螺旋拍打头(12000 次 / 分钟高频振动),能快速将嵌在棉絮深层的芝麻震松并吸走。

实测中吸口软胶贴合度很高,推过之后棉絮缝隙几乎无残留,连细小棉绒都被一并吸附,这与其加宽吸口设计和双杯尘气分离结构密切相关,能避免吸力损耗和二次漏尘。

米家:吸出物称重约 2.6g,缺失 0.4g。16000Pa,它的基础吸附能力确实不错,大部分芝麻能被快速吸入尘杯。

但实测中会出现明显的 “吸力不稳定” 情况 —— 清洁到后半段,尤其是遇到稍厚的棉絮时,能感觉到吸力轻微下降,导致部分芝麻卡在棉絮中层未被吸出,推测是单尘杯设计下,滤网短暂积尘影响了气流稳定性。

追觅:吸出物仅 1.6g,损失 1.4g,且清洁过程中出现明显的 “芝麻四周飞” 情况。

官方公布16000Pa,也有高频捶打功能,但是使用过程中部分芝麻被吸力带起后,未直接进入尘杯,反而从吸口边缘“弹飞”到周边床面,但应付日常基础清洁还是足够的。

清洁结束后,我对三款除螨仪最终尘杯吸出物进行了称重对比,称重结果如下:

从数据与过程来看,希亦以 93% 的吸出率和零飞散表现最优;米家 87% 的吸出率虽不错,但吸力波动影响了完整性;追觅则因密封与气流设计问题,不仅吸出率仅 53%,还出现芝麻飞散,清洁效果明显弱一点,比较适合基础清洁。

实测二:杀菌除卵效果

我让希亦、米家、追觅分别在对应区域开启杀菌功能清洁,接着用紫外线感应卡贴紧灯珠(管)分布处同样照射30秒后,颜色差异一眼就能看出:

希亦(5 颗紫外杀菌灯):感应卡直接变成深紫色,颜色饱满且没有明显色块,说明它的紫外线强度足、覆盖均匀,清洁床单时能让紫外线充分接触床品纤维;

追觅(3 颗紫外杀菌灯):感应卡是中等紫色,比希亦浅了一截,颜色分布还算均匀,但整体紫外线输出强度明显弱于希亦;

米家(单根紫外灯管):感应卡只是淡紫色,边缘甚至有点发灰,不仅强度弱,覆盖范围也相对窄,清洁床单时可能会有局部照不到的情况。

总结:30秒后,结合感应卡的前期对比能明显判断:希亦凭借更强的紫外线输出,对床单上螨虫卵的杀灭效果会更彻底;追觅次之;米家则可能因为紫外线强度和覆盖度不足,杀菌效果会稍弱一些。

安全性上可以放心,三款都有 “紫外线防泄漏设计”—— 只要抬离清洁面,紫外线会立刻关闭,不会有安全隐患。

实测三:使用体验 —— 模拟日常清洁,看谁 “用着顺手”

我找了两位家人(一位女生、一位老人)分别用三款除螨仪清洁 1.8 米双人床,记录他们的使用感受,重点看 “重量、操作”:

重量:希亦机身约 1.59kg,女生单手推完全不费力;米家2.08kg;追觅是2.035kg,两款重量适中,但米家机身握柄有点细,老人握久了会觉得硌手;

操作:3款都是一键开机,米家档位有 “强 / 弱” 两档,,都简单好上手;希亦多了一个显示屏,操作起来会更简单一点。

实测四:清洁便利性 —— 看谁 “清理起来不费劲”

除螨仪用久了,尘杯和滤网的清理很关键,我特意测试了三款清理尘杯、更换滤网的步骤:

希亦:尘杯需要旋转才能取下,滤网可以直接水洗(晾干后重复用),清理全程不用沾手,5 秒钟就能搞定;

米家:尘杯是“一键弹开” 设计,按一下就能取下,比希亦方便太多,滤网可以直接水洗重复使用;

追觅:尘杯能一键取下,滤网和尘杯是分开的,也可水洗重复使用。

下面是3款机器尘杯全部拆卸后的图片:

到这里,希亦、米家、追觅这三款除螨仪的实测就全说完了,其实不用记复杂数据,咱们简单总结下:

如果想 “一步到位”,既要吸得干净、杀菌彻底,又要拿着轻松,选希亦准没错 ——1.59kg 的重量女生老人都能 hold 住,93% 的吸出率几乎不留死角,5 颗紫外灯杀菌也够给力,日常清洁省心又高效。

要是预算有限,只想要 “基础够用” 的款,米家可以考虑 ——16000Pa 吸力对付日常灰尘没问题,一键弹开尘杯清理也方便,就是 2.08kg 的重量长时间用会有点累,适合清洁频率不高的朋友。

至于追觅,基础清洁能力是有的,但芝麻飞散和吸力稳定性的问题得接受,更适合对除螨效果要求不高、只需要偶尔给床品 “扫一扫” 的小伙伴。

其实选除螨仪不用纠结,记住 “自己最需要啥” 就行 —— 要彻底清洁选希亦,要性价比选米家,基础用选追觅。希望这篇测评能帮你避开坑,选到能陪你久一点的 “床品清洁搭子”~

来源:小轩科技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