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于10月17日至11月27日举行。秉持“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办节宗旨,本届艺术节将举办各类演出展览活动500余项,共计1200余场。其中主板演出有55台129场,种类覆盖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等,世界、亚洲及中国首演共计1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于10月17日至11月27日举行。秉持“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办节宗旨,本届艺术节将举办各类演出展览活动500余项,共计1200余场。其中主板演出有55台129场,种类覆盖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等,世界、亚洲及中国首演共计19台,在沪首演比例超九成,不少演出还将上海作为中国唯一一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艺术节期间,沪上将迎来多场重量级交响音乐会,其中不乏国际知名百年老团带来传统的德奥之音,也有不走寻常路的年轻乐团带来风格迥异的极致现场,堪称交响盛宴。
新闻晨报特别呈现本届艺术节的交响特刊,以“艺术的盛会,交响的巅峰”为主题,集中介绍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演的5场重磅交响现场,并邀请5位业界专家,分别就每一场演出进行解读,帮助乐迷们更好地理解其中亮点。
克里斯蒂安•蒂勒曼与维也纳爱乐乐团2025上海音乐会演出介绍:
从1842年建团至今,历经183年的时光,维也纳爱乐乐团早已成为首屈一指的古典音乐艺术团体,以完美的艺术表现力、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无与伦比的国际影响力闻名于世。如今,维也纳爱乐不仅是奥地利最令人瞩目的“文化使者”,也是和平、友谊与人性的代表,而这些概念与音乐本身密不可分。
这支乐团和上海也是结缘已久。早在2004年,小泽征尔便执棒过维也纳爱乐乐团,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了两场交响音乐会。这一古典名团的首次来沪是当年沪上演艺界的一大盛事,最高票价甚至达到了6000元。乐评人李严欢回忆,“那时还没有网上购票,大家都要去大剧院票房现场买,但照样是一抢而空的。”
2007年小泽征尔曾执棒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带来音乐会版歌剧《费加罗的婚礼》;2009年由祖宾·梅塔指挥的音乐会现场更向全欧播出;此后,维也纳爱乐的演奏家们更是连续多年活跃在东艺舞台,以独奏、重奏等不同形式的组合亮相……2017、2018、2019乐团连续三年上海之行每每令爱乐者沸腾,成为国内乐坛备受瞩目的年度盛事。
作为当今唯一一个不设音乐总监与常任指挥的世界顶级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近乎执拗地保持着自己的声音。这种独特的乐团建制,促成了由全体演奏家共同构筑的“艺术共同体”与指挥家作为“临时引领者”身份之间建立起一种独具特色的互动机制。每一次合作便是难以预料、充满悬念的一场“意外之旅”。
去年艺术节期间,维也纳爱乐乐团时隔5年重返申城,在10月的尾巴接连两天奏响了久违的“维也纳之声”。“当打之年”的著名指挥家安德里斯·尼尔森斯执棒,携手国际乐坛当红的钢琴家叶菲姆·布朗夫曼,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献演肖斯塔科维奇、德沃夏克、贝多芬与理查·施特劳斯的经典之作。
今年,指挥家换成了克里斯蒂安·蒂勒曼,他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合作已持续25年之久。2019年,当蒂勒曼首次亮相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时,他也成为八十年以来这一举世瞩目的盛会上的首位德国籍指挥家。除了2019年和2024年两度执棒举世瞩目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蒂勒曼还多次携该团巡演,录制了包括贝多芬、布鲁克纳交响曲全集在内的多套标杆性唱片。2024年他还成为了维也纳爱乐乐团荣誉会员。
身为当今国际乐坛最权威的德奥作品诠释者之一,蒂勒曼此番到访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携维也纳爱乐乐团以独具质感的“金色之声”,再现舒曼、勃拉姆斯及布鲁克纳的三部经典之作,让现场听众沉浸在德奥音乐厚重且精深的文化传统中,共同经历艺术与心灵的双重洗礼。
11月22日上演的舒曼《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莱茵”)以阳光而富有朝气的旋律展现莱茵河畔的生活图景;勃拉姆斯晚年所作的《e小调第四交响曲》则以复杂、艰深著称,被视为其巅峰之作。
11月23日,曾首演过布鲁克纳四部交响曲的维也纳爱乐,将首次在申城呈现这位奥地利音乐大师的《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这也是海外名团第一次在上海演绎布鲁克纳的第五交响曲。这部作品虽诞生于他人生的低谷,却依旧展现出虔诚、执着的一面,而蒂勒曼和维也纳爱乐的诠释也必将进一步勾勒作品本身所蕴含的神圣与庄严。
专家点评:乐评人 李严欢维也纳爱乐乐团也是我最爱的乐团之一,从2004年第一次来上海、由小泽征尔指挥那次开始,我已经听过太多次“维也纳之声”的现场了。如果说德累斯顿管弦乐团的音色是纯正、浓厚的,那么维也纳爱乐作为另一支德奥系百年老团,音色则是华贵而不失人情味的、十分温暖的。
蒂勒曼这位指挥家风格是非常严谨的,在诠释作品时,他非常忠实于作曲家原本的意图。可以这样说,听蒂勒曼指挥德奥作品,你会很放心,他一定能呈现出纯正的德奥之音。对比起来,听他指挥勃拉姆斯的交响曲,你会听到这一种沉稳的,深厚的感觉,结构非常工整,一切井然有序;如果你去听奥地利指挥家弗朗茨·韦尔瑟-莫斯特指挥同样一首交响曲,则会更多感受到人性的光芒、一种非常温暖的氛围。即便是指挥新年音乐会中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这类较为轻快的作品,蒂勒曼也会当作一个小型交响作品去认真演绎,而非偏向娱乐性。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国际上知名的大团在开启巡演之前,大多会在自己的大本营或者一些前期的常规演出中,把即将要巡演的曲目跟对应的指挥家磨合演奏几次。比如今年4月在维也纳金色大厅,蒂勒曼就和维也纳爱乐合作演出过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交响曲》。其实无论是乐团还是指挥家本人,对于这部作品可谓是烂熟于心。但即便如此,还是会看到他们提前做出的准备,这也属实体现了德奥系老团和指挥家的严谨传统。
曲目上,这一次带来的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交响曲》去年柏林爱乐乐团来上海时也演过。但说起来勃拉姆斯这位作曲家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关系也很密切,有很多他的作品当年都是由维也纳爱乐乐团首演的。仅仅是在过往乐团来上海的演出里,就上演过勃拉姆斯4部交响曲作品中的3部,足可见这位作曲家的作品在乐团保留曲目中的重要地位。
而此次曲目单中布鲁克纳的第五交响曲之于蒂勒曼,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在他艺术生涯的各个重要阶段,曾屡屡执棒该作,足见此作在他心目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以往我曾经听过蒂勒曼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布鲁克纳交响曲。面对布鲁克纳交响曲中宏大的结构、繁复的织体和深邃的乐思,蒂勒曼透过细致的布局,在整体的结构框架中,以有条不紊的方式将音乐的发展层层推进,且在其中不断构筑起强大的空间感。在蒂勒曼的引导下,维也纳爱乐的演绎兼具恢宏的气势与质朴的抒情性。弦乐与木管声部一如既往的在如天鹅绒般华美而温暖的音色中透着一份精致的美感;铜管声部则光辉灿烂,有气势、有魄力,更难能可贵的是也不失应有的柔韧。
来源:周到客户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