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领域,单件模型零件数突破十万级已成为常态。传统FEA软件面对此类“巨无霸”模型时,常因内存溢出、求解时间过长而陷入瘫痪。SimSolid则通过三项核心技术,让超大规模模型分析从“不可能”变为“日常操作”。
在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领域,单件模型零件数突破十万级已成为常态。传统FEA软件面对此类“巨无霸”模型时,常因内存溢出、求解时间过长而陷入瘫痪。SimSolid则通过三项核心技术,让超大规模模型分析从“不可能”变为“日常操作”。
“分布式计算”的隐形架构
SimSolid采用去中心化的计算模式,将模型分解为多个子域,在多核CPU或GPU上并行求解。某船舶企业分析长280米的油轮中部结构时,模型包含12.7万个零件、380万个接触对。传统软件需72小时完成求解,而SimSolid通过调用8核CPU,仅用9小时即输出结果,且内存占用峰值不足32GB。
“动态精度控制”的智慧
针对超大规模模型中不同区域的精度需求差异,SimSolid的“区域自适应”技术可自动调整计算资源分配。在分析某卫星平台时,软件将太阳能板、天线支架等低应力区域设为“粗算模式”,而将主承力结构设为“精算模式”,使整体求解时间减少65%,同时关键区域精度提升2倍。
“跨平台协同”的生态优势
SimSolid与主流CAD软件(如SolidWorks、CATIA)的深度集成,支持直接读取原生格式模型,避免数据转换导致的几何丢失。某飞机制造商在分析机翼与机身的连接结构时,设计师在CATIA中修改螺栓位置后,SimSolid可自动识别变更并重新计算接触应力,整个过程无需重新建模,效率提升80%。
来源:上海菁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