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
烽火薪传·筑梦四合
-丰碑映初心-
实践团于白乙化纪念馆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我校团委联合各院(系)开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社会实践,立足首都,面向全国,重点辐射京津冀,推出四项行动,团结带领北化学子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2020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鉴往事,知来者。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这是对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所有先烈、对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献出生命的所有英灵的最好告慰。”
探寻红色足迹
感悟抗战精神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重温历史、铭记先烈们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巨大牺牲,7月15日,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烽火薪传·筑梦四合”实践团走进白乙化烈士纪念馆,在沉浸式学习中追寻抗日名将的战斗足迹,在缅怀致敬中感悟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传承。
纪念馆里
回溯英雄历程
纪念馆内,泛黄的书信、锈迹斑斑的武器、定格历史的照片构成了立体的抗战长卷。从辽宁辽阳走出的热血青年,到北平中国大学的进步学子,白乙化的人生轨迹始终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占我东北,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白乙化毅然毁家纾难,组织起一支抗日义勇军,率部与日寇浴血周旋;投身八路军后,他任晋察冀军区步兵第十团团长,带领部队在平北、冀东的崇山峻岭中开辟抗日根据地,创造了许多经典战例,被当地军民亲切称为“小白龙”。
纪念馆内,实践团师生驻足凝视白乙化烈士的生平事迹介绍,深入了解这位智勇双全的抗日将领如何领导平北军民浴血奋战,直至在密云这片热土上壮烈牺牲的感人故事。“革命是我们的权利,牺牲是我们的义务”——展厅内,白乙化这句铿锵誓言被醒目陈列。1941年2月,年仅30岁的他在指挥密云马营西山战斗中身先士卒冲向敌阵,被一颗子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
白乙化烈士壮烈殉国的消息传来,密云大地为之悲恸。为永久铭记这位为国捐躯的抗日英雄,深切感念他领导军民保卫家园的丰功伟绩,当地民众怀着无比崇敬与感恩之情,自发组织起来,在白乙化烈士牺牲地附近的山麓间,一砖一瓦亲手修建了庄严的陵园,并精心竖立起高大的纪念碑。这座由乡亲们血汗凝聚的青石纪念碑,巍然矗立于青山绿水之间,碑身庄重镌刻着“民族英雄”四个遑劲大字,无声地诉说着烈士的英名与不朽功勋,也深深烙印下密云人民对白乙化烈士的永恒怀念与无限敬仰。
陵园之中
致敬不朽英魂
走进陵园,实践团成员在白乙化纪念碑前驻足良久,面对雕像深深鞠躬。“从‘平东洋’到‘小白龙’,白乙化烈士的称号变化里,藏着军民鱼水情深的密码”,实践团成员梁光烨感慨道,“80年前,他为守护这片土地牺牲;80 年后,我们带着新时代的使命来追寻伟大抗战精神”。
铭记历史
传承抗战精神
80载光阴荏苒,硝烟虽散,精神永存。白乙化烈士等无数先烈用热血铸就的伟大抗战精神,始终如不灭的火炬,照亮着民族前行的道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我们追寻英雄足迹,不仅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是要将这份“毁家纾难”的赤诚与“血战到底”的刚毅,化作新时代砥砺前行的力量,勇担时代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白乙化烈士生平
白乙化(1911年-1941年),1930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白乙化提出抗战申请返回辽阳组织抗日义勇军,转战辽西、热北、锦西,捷报频传,得绰号“小白龙”。1935年12月9日,白乙化参与组织一二九学生运动,被捕入狱。1936年出狱后,跟随党的号召来到绥西东北垦区,担任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全国抗战爆发后,白乙化组织成立抗日民族先锋队,后与冀东抗日联军整编为华北抗日联军,白乙化任副司令员。1940年,白乙化率十团前往密云潮白河以西地区,历经大小100余次战斗。1941年2月,白乙化率部在密云县(今北京市密云区)马营西山与敌人激战,在战斗即将胜利结束时,白乙化被日军击中头部,壮烈牺牲,时年30岁。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