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次看到这类提问,我都会想起《遥远的救世主》里丁元英说的一句话:“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靠父母、靠朋友、靠运气,就是不靠自己。”
你好呀,我是情感咨询师丹丹~
后台常收到读者留言:我每天加班到凌晨,比谁都勤劳,可为什么升职加薪的总是别人?
我坚持早起读书、健身,自律到极致,日子却没见好转,问题出在哪?
每次看到这类提问,我都会想起《遥远的救世主》里丁元英说的一句话:“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靠父母、靠朋友、靠运气,就是不靠自己。”
很多人以为混得好的关键是勤劳、自律或人脉,可书中的人和事早就告诉我们,真正能让人站稳脚跟的,是看透了三样东西。
一、看透规律:别靠蛮干求结果,要懂借势找方向
王庙村的村民一开始总说:“俺们有的是力气,只要肯下苦,就不信赚不到钱。”
可他们守着山坳种庄稼,再勤劳也只能勉强糊口,直到丁元英来了,才把他们从蛮干里拉了出来。
丁元英没让村民多干活,反而先去研究音响行业的规律:当时高端音响价格虚高,中端市场有空白,而王庙村的优势是低成本劳动力。
于是他拆分工序,让村民在家做箱体、打磨零件,再把零件送到工厂组装,既避开了厂房租金,又把人力成本压到最低。
最后靠着平价高端的定位,一下子打开了市场。
反观现实里,不少人把勤劳当护身符,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却从没想过方向对不对。
就像有人在夕阳行业里熬了十年,每天加班加点,可行业在萎缩,再勤劳也挡不住裁员;
有人明明擅长写作,却跟风去做直播,熬了半年没起色,反而把自己的优势丢了。
混得好的人从不会跟规律较劲。
他们知道,勤劳是基础,但方向错了,再多努力都是白费。
丁元英说的:“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
找到行业的缝隙,顺着趋势走,比闷头蛮干要省力得多。
二、看透人性:别靠自律硬扛,要懂顺势而为解内耗
提到自律,很多人会想起每天雷打不动的作息、严格到苛刻的计划。
可《遥远的救世主》里,真正成事的人,从不是靠硬憋的自律,而是看透了人性的弱点,不跟自己拧巴。
芮小丹想当警察,父亲劝她:“你要是进演艺圈,我能帮你铺路,当警察太危险。”
换做别人,可能会纠结要不要听父亲的话、万一出事怎么办,可芮小丹没内耗,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独立的活法,不是靠父亲的光环,所以坚持考警校,哪怕后来牺牲,也没后悔过。
还有肖亚文,乐圣公司起诉格律诗时,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个烂摊子,叶晓明、刘冰吓得赶紧退股,肖亚文却敢接盘。
不是她比别人更自律,而是她看透了人性里的恐惧:别人怕输,她却看到了丁元英的布局,乐圣起诉其实是个宣传机会,只要赢了官司,格律诗的名气会更大。
很多人把自律当成对抗自己,比如明明不想早起,偏要逼自己五点起床,结果白天昏昏沉沉;
明明不喜欢社交,偏要逼自己参加酒局,结果回来后身心俱疲。
可真正的通透,是看懂自己的本性: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不勉强自己做不擅长的事;也看懂别人的心思,不跟没必要的人和事纠缠。
不内耗的人,比硬扛自律的人更容易成事,因为他们把精力花在该做的事上,而不是跟自己较劲上。
三、看透关系:别靠人脉数量撑场面,要靠价值交换立根基
有人总觉得朋友遍天下,办事才方便,可《遥远的救世主》里,丁元英的朋友不多,却个个能在关键时候帮上忙,韩楚风愿意借他钱,詹妮愿意帮他打理海外资产,不是因为他擅长应酬,而是因为他有别人需要的价值。
丁元英没跟韩楚风喝过几次酒,却在韩楚风竞选总裁时,帮他分析局势:“你要是争,就算赢了,也会树敌;不如先退一步,让别人去争,最后公司还是会选你。”
韩楚风照做,果然顺利当选。
反观那些把朋友多挂在嘴边的人,天天参加饭局、加微信,可真要办事时,没几个人愿意搭把手。
因为他们只想着靠别人,却没想过自己能给别人什么。
就像刘冰,总想着靠丁元英、靠格律诗,却从没为公司做过实事,最后只能自食恶果。
混得好的人都懂:人脉不是求来的,而是换来的。你有能力帮别人解决问题,别人才会愿意帮你;你有价值,你的人脉才有价值。
与其花时间经营表面关系,不如沉下心提升自己——你自己强了,身边的人自然会靠近。
合上书时,我总会想起丁元英说的:“救世主是不存在的,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别再把希望寄托在勤劳、自律或人脉上——比勤劳更重要的,是看透规律找对方向;比自律更重要的,是看透人性减少内耗;比人脉更重要的,是看透关系提升价值。
当你不再依赖外界,而是学会靠自己看透这三点时,你就会发现:所谓的混得好,不过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拖来源网络,侵删)
来源:燕子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