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三位学者因阐释“创新驱动增长”理论共同折桂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4 09:22 1

摘要: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乔尔·莫基尔(Joel Mokyr)、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和彼得·豪伊特(Peter Howitt),以表彰他们在“对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理论的深刻阐释”方面作出的

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乔尔·莫基尔(Joel Mokyr)、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和彼得·豪伊特(Peter Howitt),以表彰他们在“对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理论的深刻阐释”方面作出的开创性贡献。这一奖项再次将“创新”这一核心议题推向全球经济研究的中心舞台。

创新:经济增长的真正引擎

传统经济学理论长期将资本积累、劳动力投入和资源配置效率视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然而,三位获奖学者的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认知——他们通过严谨的理论建模、历史分析与实证研究,系统论证了技术创新才是推动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词中指出:“莫基尔、阿吉翁和豪伊特的工作,不仅揭示了技术进步如何塑造现代经济,更阐明了制度、文化与激励机制如何影响创新的发生与扩散。他们的理论为理解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飞跃,以及当今世界的发展不平等提供了关键钥匙。”

三位巨擘,殊途同归

尽管研究路径不同,三位学者的学术贡献形成了高度互补的理论体系。

乔尔·莫基尔(Joel Mokyr),1946年出生于荷兰莱顿,现任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是一位横跨经济学与经济史的重量级学者。他通过深入剖析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变革,提出了“实用知识”(useful knowledge)与“可传播的技能”在经济增长中的核心作用。莫基尔强调,创新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一场由教育、出版、科学共同体和开放思想市场共同推动的“知识革命”。他的代表作《启蒙经济》(The Enlightened Economy)深刻揭示了思想自由与制度环境如何为英国工业革命铺平道路。

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1956年生于法国巴黎,现任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及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与彼得·豪伊特(Peter Howitt),1946年生于加拿大,现任美国布朗大学教授,共同构建了著名的“熊彼特式增长模型”(Schumpeterian Growth Model)。

这一模型将“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的概念数学化,清晰地展示了企业如何通过创新获得暂时垄断利润,从而激励研发投入;而新进入者的竞争又不断打破旧有垄断,推动技术持续进步。阿吉翁与豪伊特的合作研究,为理解市场竞争、知识产权保护、政府研发补贴与增长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框架,成为当代创新政策制定的重要基石。

奖金分配:认可不同维度的贡献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奖金总额为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100万美元)。根据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决定,奖金将一半授予乔尔·莫基尔,以表彰他在经济史视角下对创新根源的开拓性研究;另一半由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共同获得,以肯定他们在构建现代创新增长理论模型方面的卓越成就。

这一分配方式体现了评奖委员会对“历史洞察”与“理论建模”两种研究范式的同等重视,也凸显了理解创新这一复杂现象所需的多维视角。

现实意义:在技术变革时代指引政策方向

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绿色能源等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今天,三位学者的理论显得尤为切中时弊。他们的研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关键启示:

投资教育与基础研究:莫基尔的历史分析表明,一个社会的“知识生态”是创新的土壤。维护竞争性市场:阿吉翁-豪伊特模型证明,适度的竞争压力是企业创新的核心动力。平衡知识产权保护:过强的专利保护可能抑制后续创新,需在激励发明与促进扩散之间寻求平衡。

全球各国正面临增长放缓、收入不平等加剧等挑战,而破解之道,正蕴含在如何更好地“激发和引导创新”这一命题之中。

关于诺贝尔经济学奖

需要指出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并非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设立,而是由瑞典国家银行(Sveriges Riksbank)于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创立,全称为“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尽管如此,它在评选流程、颁奖仪式和国际声誉上与其他诺贝尔奖项并无二致,已成为全球经济学领域的最高荣誉。

致敬思想的开拓者

202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不仅是对三位杰出学者个人成就的肯定,更是对“创新”这一永恒主题的再度礼赞。在人类追求繁荣的漫长征程中,莫基尔、阿吉翁与豪伊特用他们的智慧照亮了前行的道路——真正的增长,源于永不熄灭的探索精神与支持创新的制度文明。他们的理论,将继续指引我们走向一个更具创造力与可持续性的未来。

来源:行知探索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