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0日,青岛市人力资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力资源集团”)正式挂牌转让其持有的青岛东方视屏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视屏”)33.33%股权,转让底价为60.059201万元。
一纸股权转让公告,为青岛市两家企业持续多年的跨界合作,画上了句号。
10月10日,青岛市人力资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力资源集团”)正式挂牌转让其持有的青岛东方视屏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视屏”)33.33%股权,转让底价为60.059201万元。
交易完成后,人力资源集团将彻底退出这家合资公司,其与橡胶谷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橡胶谷集团”)长达数年的战略合作也将走向终结。
那么,这场曾被寄予厚望的合作,为何最终未能“结果”?
齐鲁财研社第1095期
先看此次涉及转让的企业。公开资料显示,青岛东方视屏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6月,注册资本1500万元。
该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具备浓厚的“跨界”与“国资”背景,由青岛市财政资产管理中心与橡胶谷有限公司共同设立,意在整合政府、高校与企业资源,引进推广国内外文化体育产业项目。
2019年,东方视屏的股权结构发生重要变化。
同年9月,国有股权代表由青岛市财政资产管理中心变更为青岛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青岛饮料集团也成为其新的股东。3个月后,青岛饮料集团将所持股权转给青岛市人力资源集团。
而这两家股东均非普通市场主体,作为服务于化工橡胶全产业链的平台型运营商,橡胶谷集团是一家集科技、教育、研发、传媒、商贸等多个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化企业;而青岛市人力资源集团则是青岛市专业从事人力资源服务的国有企业。二者的联手,也被视为产业资本与国有服务资源的战略性跨界融合。
因此在成立之初,东方视屏便被赋予了明确的战略使命。
2014年正值青岛市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青岛国资与橡胶谷集团合资成立这样一家文化公司,意图十分明确:整合双方资源,跨界开拓新领域。
东方视屏在定位上被赋予“跨界融合载体”的角色。其经营范围广泛覆盖动画设计、网页制作、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开发、广告业务以及文化艺术交流策划等多个方向。
在起步阶段,东方视屏便展现出较强的资源运作能力。2014年,其联合中国动画学会、美国Kidscreen、央视动画、青岛科技大学、香港成山集团等机构,首次将国际知名动漫品牌引入中国,共同主办了“东方儿童屏幕高峰论坛”。
2016年,东方视屏还成功承办了“中国青岛国际媒体沙龙”,进一步体现了其在文化传播与跨界资源对接方面的活力。
然而,前期的活跃态势未能延续,其经营状况也在近年来急剧下滑。
根据2024年度审计报告,东方视屏当年营业收入为0元,利润总额与净利润均为-1.71万元。截至期末,公司资产总额234.54万元,负债总额51.54万元,所有者权益为183万元。
进入2025年,这一状况并未好转。依据2025年5月31日的财务报表,公司营业收入仍然为零,利润总额与净利润双双亏损1.13万元。资产总额降至184.17万元,负债总额为3.97万元,所有者权益进一步缩水至180.20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最新披露信息显示其目前无在册人员,这意味着东方视屏不仅业务停摆,可能连基本运营团队也已不复存在。
实际上,这并非青岛市人力资源集团首次尝试转让东方视屏股权。早在2020年12月,该笔33.33%股权曾以350万元的价格挂牌转让。
财务信息显示,2019年东方视屏实现营业收入12.78万元,净利润10.34万元,资产总额达1062.96万元,所有者权益超过1059万元。然而到2020年9月,情况急转直下。虽然仍有8.96万元营收,但净利润却出现149.64万元的亏损,资产总额降至907.63万元。
此次转让完成后,人力资源集团将正式退出东方视屏。对于转让原因,虽然人力资源集团未作公开说明,但结合持续亏损、零营收的财务数据,或许优化国有资产配置、聚焦主营业务才是当下经营战略的最优选择……
来源:凤凰网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