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西安藤信高级中学调研小组围绕《西安市名胜古迹中英语标识的社会调研》课题,走进西安博物院开启实践调研。师生们以“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现场采访”的形式,聚焦博物院英语标识的规范性与文化传播价值,用青春行动为文化传播赋能。
日前,西安藤信高级中学调研小组围绕《西安市名胜古迹中英语标识的社会调研》课题,走进西安博物院开启实践调研。师生们以“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现场采访”的形式,聚焦博物院英语标识的规范性与文化传播价值,用青春行动为文化传播赋能。
“我们此次实践的目的是通过调研优化馆内英语标识,为中外游客带来更好的游览体验。这里人流量大、外国游客较多,我们会结合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收集的信息形成反馈,最终整理成完整调研报告。”学生张紫涵阐述了此项调研目标与流程。
博物馆作为西安的一张亮眼“文化名片”,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前来参观。馆内各处的英语标识,是外国游客游览时的重要指引。这些英文标识的准确性,不仅是方便外国游客顺畅参观的“硬件保障”,更是彰显十三朝古都深厚文化底蕴的“软件窗口”。
调研过程中,师生们化身“标识质检员”,逐处对照博物院内的中英文标识,细致核查翻译准确性、语法规范性,同时咨询博物院此前针对英语标识问题的解决方案,为后续研究积累详实资料。而在面向游客的问卷调查中,同学们也发现了一些英语语法错误,并当场向工作人员反馈;做问卷时同学们还发现,准确的英语标识能帮助游客更好理解中文内容,二者相辅相成。
结合调研中的发现与思考,师生们还为西安博物院英语标识优化提出具体建议,力求让“文化名片”更精准、更有温度。学生周怡晨建议:“西安博物院可以增设与社会各界的沟通渠道,建立相应奖励机制,尤其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鼓励英语专业学生来此开展实践学习,实现双方互利共赢,让英语标识持续优化。”
此次调研,不仅让同学们将课堂所学的英语知识、历史文化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师生们意识到,名胜古迹的英语标识虽小,却是西安文化对外传播的 “微名片”。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标识问题、探索规范译法,正是以青春力量助力西安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这也是此次实践最直接的价值所在。
接下来,调研小组会将本次调研发现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整理成手册,寄给西安博物院供其参考;同时扩大调研范围,延伸至大雁塔、兵马俑等热门景点,进一步完善调研数据库。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对文化标识的重视,共同守护西安的历史文化传播窗口。
来源:西安e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