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诗词人的生死之谜3.杜甫(连载)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4 08:09 1

摘要:杜甫出生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他七岁便能作诗,十四、五岁时便已在文坛崭露头角。杜甫一生历经坎坷,仕途不顺。早年他曾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饱经战乱之苦,生活十分贫困。他辗转多地,曾被叛军俘虏,后又逃至凤翔,被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作被称为“诗史”。

杜甫出生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他七岁便能作诗,十四、五岁时便已在文坛崭露头角。杜甫一生历经坎坷,仕途不顺。早年他曾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饱经战乱之苦,生活十分贫困。他辗转多地,曾被叛军俘虏,后又逃至凤翔,被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但因直言进谏触怒肃宗,逐渐被疏远。此后,杜甫漂泊西南,在成都等地居住,依靠亲友接济维持生活。

关于杜甫的死因,目前并没有定论,存在多种说法:病死说:杜甫晚年生活困苦,四处漂泊。大历五年(770年),他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长期的贫困、疾病和颠沛流离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不少人认为他最终是因病离世,可能是风痹、肺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共同作用的结果。

饫死说:据《旧唐书·杜甫传》记载,杜甫在耒阳时,曾因洪水被困,多日未进食。后来县令以牛肉白酒款待他,杜甫大快朵颐后,当天夜里就去世了。很多人认为他是由于暴饮暴食,肠胃难以承受,最终被撑死。不过也有学者质疑这种说法,认为是后人夸大。

溺死说:这一说法带有传奇色彩,最早出自假冒唐朝李观之名写的《杜拾遗补遗》。书中称杜甫在湘江溺水,被水神所救。但这种说法缺乏可靠的史料依据,多为民间传说。

杜甫的父亲是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虽然他在历史上没有像杜甫那样留下众多的文学作品和广泛的知名度,早年为杜甫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家庭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教育基础,对杜甫的成长和文学素养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杜甫的母亲

杜甫的母亲是崔氏,出身于当时的名门望族清河崔氏。可惜她在杜甫年幼时就去世了,杜甫由其姑母抚养长大。姑母对杜甫关爱备至,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了悉心照料。

杜甫家庭仕途上没有给他提供什么背景。依史料显示,他的家庭算是早衰。因为仕途不顺,他一生都在贫困中挣扎。

杜甫的诗歌题材广泛,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他的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其诗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这些诗人的生平可以看出古代的仕途也是建立在庞大的人脉基础上的。而杜甫的性格是比较体恤民间疾苦的人,从他的大量诗歌中可以看出来。那么他的能力就是不可能得到当朝的重用,皇权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希望得到维护与延续的嘛。皇权是统治,是需要诗人们去歌颂的。杜甫却去唱反调,能够得到重用吗?李杜的不同性格是,李白还善于歌颂,比如给杨贵妃写诗。但是也被贬了。他们的仕途失意归纳为几点:1是无世袭大的人脉关系及经济基础。2是不能容忍权力阶层的腐败贪官。3是同情贫苦百姓。4是不善于歌颂权贵。

来源:诗与文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