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光:27岁的永恒光芒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4 07:53 1

摘要:1933年5月9日拂晓,连城县城郊石子山高地上,一位年轻指挥员身中数弹,鲜血染红了红军军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将使用多年的驳壳枪交给警卫员,命令其突围:“不要管我,革命需要你们继续战斗,冲出去一个,革命就多一份力量。”这位青年就是时任福建省委宣传部长兼连城县

1933年5月9日拂晓,连城县城郊石子山高地上,一位年轻指挥员身中数弹,鲜血染红了红军军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将使用多年的驳壳枪交给警卫员,命令其突围:“不要管我,革命需要你们继续战斗,冲出去一个,革命就多一份力量。”这位青年就是时任福建省委宣传部长兼连城县委书记李明光,年仅27岁。

李明光

1906年,李明光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高陂区古野乡鹤山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尽管家境贫寒,父母仍节衣缩食供他读书。15岁考入高陂仰文学校(今高陂中学)后,他勤奋学习,192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学期间,李明光深受进步教师影响,开始接触革命思想。毕业后,他曾在洲瑞、乌槎一带的农村学校教书。广东革命政府领导的两次东征,让他深刻认识到只有推翻腐朽统治,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才是劳苦大众的唯一出路。

1926年春,李明光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被选派到汕头“东江农工运动人员养成所”学习。结业后,他随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北伐,讨伐军阀孙传芳,迈开了军旅生涯的第一步。

李明光和明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面对白色恐怖,李明光毅然离开北伐部队,回到家乡大埔,在粤闽边地区建立起第一支农民武装——农民自卫军,点燃了山区的革命烈火。

同年9月,周恩来率领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途经福建时,李明光受大埔县委委派,率太宁农民自卫军前往永定县峰市迎接起义军,并作为向导引领起义军进驻大埔县城。随后,他配合起义军参加三河坝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激战。

1928年1月,已担任第十五团团长的李明光参与领导了高陂暴动,率部西渡韩江,举行昆仑暴动,攻打百侯区署敌军,取得了一系列军事胜利。5月,他与丘宗海率第十五团大部分兵力,同古大存、刘光复等人领导的革命武装汇合,建立梅埔丰和梅兴丰华革命根据地

三河坝战役纪念馆

1929年夏,梅县、大埔、丰顺三县的工农革命军和模范赤卫队合编为东江红军第四十六团,李明光任团长。他率部转战在粤东北苏区,开展游击战争,发动群众,实行土地革命。

在李明光的指挥下,红四十六团取得了多次战斗胜利。其中奇袭龙市一战尤为出色:李明光利用圩日敌人守备松懈的时机,化装成农民率小分队潜入敌团防队驻地,一举俘敌40余人,缴获枪支120余支,消除了对革命根据地的一大威胁。

1930年7月,李明光调任东江特委巡视员兼红四十八团政委,领导饶平、平和和大埔边界革命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同年8月,他率红四十八团北上闽西,担任中共闽粤赣特委组织部长,组织地方武装打击敌人,配合主力红军胜利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围剿”

杨成武将军为李明光烈士纪念馆题词

到达闽西后,李明光先后担任中共闽西特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等职。他深入各地调查,指导群众发展生产,踊跃支援红军,为巩固和发展闽西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此时的闽西苏区内部却出现了令人痛心的肃反扩大化错误。李明光目睹一批批党员、干部被捕错杀,深感问题的严重性。他找到张鼎丞、郭滴人、方方等人研究,认为应该勇敢地站出来,保护革命同志。

一次,李明光接到肃反委员会下达的“社会民主党”人员名单,头一个名字竟然是闽粤赣特委宣传部长王观澜。李明光立即采取果断措施,使王观澜等同志得以脱险。他还亲自解救被当作“社会民主党分子”关押的萧月华,并巧妙制造越狱假象应付检查。

1931年8月,苏区中央局发出致闽粤赣苏区省委的信,对闽西“肃社党”事件提出质疑。李明光抓住这一时机,发动党员群众揭发肃反负责人林一株的罪行,最终将其逮捕公审,为党和人民除了一大害

1932年春,李明光受省委派遣,前往瑞金向周恩来详细汇报闽西肃反扩大化的情况。中央根据他的汇报,发出指示要求闽西坚决纠正错误。回闽西后,李明光与张鼎丞等人一起,坚决执行中央指示,释放被非法审查的干部群众,遏制了肃反扩大化

永定虎岗闽西肃反委员会旧址

1932年,李明光兼任中共连城县委书记。尽管战火纷飞,他却没有放松经济和文化建设。

发现连城城区居民饮水困难,李明光与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沈邦翰商量,发动群众在文川溪上游邓光陂增筑第二道陂坝,解决了居民的饮用水问题。

他还从十分困难的革命经费中拨出专款,交由小学教师吴季福主持筹办贫民小学,让贫苦孩子免费上学

这些举措深深赢得了连城群众的爱戴,也为革命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连城明光县苏维埃旧址

1932年底,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在苏区进一步贯彻。临时中央负责人到中央苏区后,加紧推行“左”的政策,主张分兵把口,“两个拳头打人”,要与敌人拼消耗。

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罗明向中央写报告,主张打游击战和运动战,不与强敌硬拼。这引起了“左”倾错误执行者的不满,他们在苏区各地开展所谓反“罗明路线”斗争,罗明遭撤职处分。

在福建省委召开批判罗明的会议上,李明光明确支持罗明的意见,认为其符合毛泽东关于地方开展游击战,配合主力红军运动战,各个击破消灭敌人的正确主张。他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严肃批判了军事上的冒险主义路线。

这种坚持真理的态度使李明光成为“左”倾错误执行者的眼中钉。1933年2月,李明光被错误批判犯有“罗明路线”错误并被撤职

李明光事迹简介

1933年5月,国民党军进攻连城县城。面对强敌,李明光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按照毛泽东关于开展游击战的策略,不与强敌硬拼,而是选择游击战方式消灭敌人。他计划将县委机关及独立团撤到离城20多里的村子,与敌人展开游击战、运动战。

然而,中央派来检查工作的人员指责李明光“执行罗明的右倾逃跑主义路线”,强令其回城与敌作战。尽管思想不通,但作为一名党员,李明光服从了命令。

5月9日凌晨,敌军包围连城县城。李明光率领仅200余人的独立团、赤卫队,在城郊石子山高地与2000多名装备精良的敌人展开激战。从早晨到傍晚,他们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

激战中,李明光身负重伤,部队伤亡过半。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他决定趁黄昏暮色掩护部队突围。当与敌人短兵相接时,他一连撛倒三个逼近的敌人,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年仅27岁。

连城城郊石子山

李明光牺牲后,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和福建军区决定,把连城县改称明光县,成立明光独立营以志纪念。这一决定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对李明光革命功绩的高度认可和深切缅怀。

李明光烈士史略

明光县的命名,不仅是对一位英勇烈士的纪念,更是对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李明光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勤政爱民、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成为连城乃至整个闽西苏区宝贵的精神财富。

李明光牺牲时年仅27岁,他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践行了“为国为民而死,死亦甘心”的铮铮誓言。

连城李明光烈士纪念碑

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中,他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在肃反扩大化的错误面前,他坚持真理,保护同志;在连城的工作中,他勤政爱民,心系群众;在“左”倾错误的压力下,他坚持原则,不畏权势;在最后的战斗中,他英勇无畏,舍生取义

连城一度更名为明光县,如今虽已恢复旧名,但李明光的光芒永远照耀在这片他为之献身的土地上。

陈丕显题的李明光烈士纪念馆

来源:红博90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