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五点排队吃粉却踩雷,贵州人自己都忍不了了。2023年,水城、遵义、兴义三地羊肉粉集体“卷”上热搜:六盘水800家连锁一夜冒出,遵义把羊肉粉送进博物馆,兴义高铁还没通就先炒热“一小时鲜粉圈”。
凌晨五点排队吃粉却踩雷,贵州人自己都忍不了了。2023年,水城、遵义、兴义三地羊肉粉集体“卷”上热搜:六盘水800家连锁一夜冒出,遵义把羊肉粉送进博物馆,兴义高铁还没通就先炒热“一小时鲜粉圈”。
一句话,家乡味正在变成资本味,香不香得看钱包答不答应。
水城最激进。
去年喊“百城千店”,年底就打卡800家,翻两倍。
锁鲜装月销十万袋,羊油辣椒小包单卖,挤进直播间秒杀价9块9。可老客吐槽:预包装汤稀肉碎,连锁店辣度统一成“微辣小朋友”,黑山羊溯源码扫出来是“批次”不是“羊倌”。
地标认证还没批,营销先行,味道像被稀释的乡愁。
遵义走文化挂。
虾子羊肉粉升省非遗,王永方把发酵辣椒玩成专利,博物馆里摆清代漏勺,门票二十。2500家店把小镇辣椒年产值推到85亿,可后厨学徒半天学会“标准炒辣”,传统“三炒三焖”缩成“一炒速香”。
老匠人摇头:非遗牌匾挂门口,锅气却越来越短。
兴义等风来。
盘兴高铁年底通车,贵阳到兴义缩进1.5小时,旅游局直接把粉桌摆进万峰林,布依族改良版加酸柠檬,拍照好看,本地人嫌淡。
酱料厂一年产三千吨,出口越南泰国,可快递路上运费比粉贵。
景区示范店租金翻倍,老板苦笑:高铁没通,房租先涨,一碗粉卖25,游客喊贵,村民吃不起。
数据热闹:全省规模破60亿,15万人靠粉吃饭。
六盘水智能生产线一天产十万份鲜粉,遵义实验室把羊肉冻到零下45℃锁鲜,兴义酱料误差克数控制在0.1。可年轻人要“羊肉粉拿铁”“轻食去油版”,外卖占比35%,平台抽佣22%,老板把肉量从三两减到二两,顾客骂“粉比纸薄”。
必吃榜更新:水城“聚源”刚上榜,点评高分4.8,现场排队一小时,座位拼桌像春运;遵义“106松哥”开无人餐厅,凌晨扫码出粉,肉量由机器人手抖决定;兴义“陈文明”上线酱料定制,甜度辣度可调,网友实测:选“特辣”结果像“微糖”,客服回“系统正在学习贵州口味”。
香不香?
资本说故事,老客吃回忆。
等预包装占领超市货架,博物馆卖起文创雪糕,高铁呼啸而过,那口凌晨的锅气只能靠记忆搜索。
真想让贵州羊肉粉不翻车,先把辣椒炒回原来的煳香,再把羊肉切回三指宽,别急着上市,让羊汤再滚五分钟。
——“连锁800家,我家楼下那家怎么还是关门了?
老板去加盟交学费,回来味道全变,辣得发苦,肉薄如纸,吃完口渴一整天。
求求别吹产值,先把汤熬回从前。
”
来源:饿龙咆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