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文化思想引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4 00:10 3

摘要: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国有企业落地生根,必将形成一支政治坚定、价值明晰、治理现代、充满活力的国企队伍,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坚实支撑。

核心观点

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国有企业落地生根,必将形成一支政治坚定、价值明晰、治理现代、充满活力的国企队伍,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坚实支撑。

徐晓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什么样的文化以及怎样建设文化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深刻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什么方向发展”等根本问题,揭示了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治理的内在联系,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制度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一重要论断,不仅是新时代党指导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也为国有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了思想引领和价值遵循。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支柱,承担着“顶梁柱”和“压舱石”的作用,不仅是国家战略的执行者和社会责任的担当者,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和实践者。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国有企业如何将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化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引领,推动文化建设与企业战略相结合,进而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是理论和实践亟待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与逻辑内涵

习近平文化思想核心要义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立场,决定了国有企业文化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社会主义办企方向不偏离。其次,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对于国企而言,这不仅是政治责任,也是构建企业精神文化的内在要求。再次,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首先来自对自身历史文化的高度认同。国有企业应善于在继承中创新、在传统中发展,使“厚德载物、艰苦奋斗”的价值基因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精神源泉。最后,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软实力提升。在新时代语境下,文化已不仅是精神符号,对于国企而言,文化是制度设计的底色、治理升级的关键。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两个结合”、坚持守正创新、坚持胸怀大局、坚定文化自信,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遵循,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实践指南,通过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形成系统性、战略性、时代性的文化战略体系,其根本任务是“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既有宏观战略导向,也有微观治理指引,既强调价值塑造,也注重制度落地,体现出“思想引领→文化建设→社会进步”的逻辑性,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引领作用。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在于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转化为价值理念、制度规范和行为方式,形成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国企文化建设要遵循“思想引领→文化建设→组织发展”的内在逻辑。

思想引领,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根本遵循和精神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这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精神旗帜,为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文化建设,构建具有制度支撑、价值引导、行为规范与技术融合的文化体系。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文化建设以思想为统领,推动构建具有制度支撑、价值引导、行为规范与技术融合的文化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提出了五方面部署: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大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组织发展,文化赋能制度创新、技术升级、人才聚合、战略协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文化强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事关提升国际竞争力。”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以文化赋能国有企业制度创新,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升级、人才聚合和战略协同,实现国有企业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机制探索

在明确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链条之后,需要进一步探索以文化建设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机制。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国有企业应当将文化建设深度融入企业治理与战略发展的全过程中,通过政治引领、文化自觉、创新创造和内外联动的有机统一,开拓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凝聚发展共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提供理论支撑。通过系统化的理论学习、价值观引导与舆论宣传,国企能够形成高度统一的战略共识。同时,把政治属性嵌入企业文化。国企文化建设必须首先体现政治性,把党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企业发展理念和职工行为规范。

把文化建设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不断创新文化建设机制。新时代国企文化建设必须回应数字化、绿色化、全球化的新要求。数字技术为文化传播提供新载体,绿色理念为文化注入新内涵,国际化拓展为文化交流提供新空间。把文化建设与企业战略相结合,国企文化不是附属品,而是战略性资源。文化自觉体现在企业能够主动把文化建设纳入治理体系和发展战略中,推动企业从“要我建文化”转向“我要建文化”。把文化建设与两创相结合,增强国企文化底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汲取中华文化的深厚滋养,把红色基因和工匠精神融入企业发展。例如,中国石油在企业文化中始终强调“铁人精神”,通过代际传承,使这种文化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以文化规范治理制度机制。健全的企业文化能够内化为制度规范与行为准则,从而推动企业治理现代化。廉洁文化、合规文化和责任文化的建设,成为防范风险、提升治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将文化理念固化为制度约束,实现企业治理的规范化与高效化,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文化激发创新潜能机制。文化塑造不仅是精神层面的激励,更是推动实践创新的关键力量,可以成功凝聚起强大的创新合力,推动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不仅依赖资本、技术和管理,还依赖文化的引领和支撑。文化建设不仅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通过思想引领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推动组织发展的机制,国有企业能够把文化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和发展优势,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国有企业落地生根,必将形成一支政治坚定、价值明晰、治理现代、充满活力的国企队伍,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坚实支撑。

[徐晓明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为作者主持的《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项目编号2025-ZL-11)》阶段性研究成果。]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