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巴斯夫与全球投资公司凯雷旗下基金及卡塔尔投资局(QIA)达成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涉及巴斯夫汽车原厂漆涂料、汽车修补漆及表面处理业务(简称“巴斯夫涂料”),该交易的企业价值为7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00亿元)。
一笔超级并购诞生。
近日,巴斯夫与全球投资公司凯雷旗下基金及卡塔尔投资局(QIA)达成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涉及巴斯夫汽车原厂漆涂料、汽车修补漆及表面处理业务(简称“巴斯夫涂料”),该交易的企业价值为7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00亿元)。
巴斯夫,在化工业鼎鼎有名,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这家化工巨头在大中华区已累计投资逾130亿欧元,最大一笔投向了广东湛江,轰动一时。
“凯雷中国团队非常高兴能够与全球同事携手,共同推动对巴斯夫涂料业务的收购。”作为联合收购方,凯雷中国区主管杨凌表示。被誉为新一代“并购女王”,杨凌从去年开始担任凯雷投资集团中国区负责人。此番大手笔,堪称并购爆发下的一抹缩影。
超级PE联手
刚刚,600亿并购诞生
这是今年规模最大的工业收购案之一。
作为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巴斯夫为了提高盈利能力,早在2023年就有计划分拆并出售其涂料业务。今年2月,巴斯夫以11.5亿美元的价格将其巴西装饰涂料业务出售给宣伟,刚于10月完成了最终交易。
此间,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与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巴斯夫一直在酝酿出售剩余涂料业务。但整体来看,该业务并非巴斯夫集团的边缘资产,它其实已经覆盖了欧洲、北美、南美及亚太地区,2024年销售额约38亿欧元。
这在投资人眼中无疑是个“香饽饽”,一众竞购方闻声赶来,除凯雷联合宣伟组成的产业资本联盟外,还有阿克苏诺贝尔等战略买家,以及孤星基金、安宏资本、CVC资本、贝恩资本、黑石集团、KPS资本等财务投资方,它们无一不实力雄厚。
经历激烈的角逐后,现在最终买家浮现——凯雷及中东豪门卡塔尔投资局(QIA)。
凯雷投资集团成立于1987年,坐拥4650亿美元资产,是全球最大、最多元化的投资公司之一。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至今,这家PE巨头已经在中国投资了超过100亿美元的股本。卡塔尔投资局同样积极布局中国,不仅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在中国出手也颇为广泛。
这一次,他们联手买下巴斯夫涂料业务:此次交易与已完成的装饰涂料业务剥离项目合计后,巴斯夫整个涂料业务部的估值预计为97亿欧元,对应企业价值倍数约为13倍(即企业价值除以2024 年不计特殊项目的息税、折旧及摊销前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交易完成后,巴斯夫仍将持续投入,持有涂料业务40%的股权,同时在交易完成时将获得约58亿欧元的税前现金收益。在取得常规监管批准的前提下,该交易预计于2026年二季度完成。
巨无霸巴斯夫
最大一笔落子广东湛江
说起来,巴斯夫与中国有着深厚渊源。
故事的开端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1885年,巴斯夫(Badische Anilin- & Sodafabrik,巴登苯胺苏打工厂)刚成立20年,一位名叫Theodor Sproesser的经理来到中国,他远赴而来的任务就是说服中国人相信巴斯夫染料的优点。就这样,巴斯夫的中国故事开篇了。
二十世纪初,巴斯夫将阴丹士林染料引入中国,这种染料不仅色泽鲜艳,而且耐洗不易褪色,深受中国市场的喜爱。来到1982年,巴斯夫决定亲自管理在华业务,并在香港成立子公司——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随后相继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设立了销售办事处。
标志性一幕发生在1988年,巴斯夫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合资企业:上海高桥巴斯夫分散体有限公司,生产用于涂布纸张和地毯行业的苯乙烯-丁二烯胶乳,又相继有数家巴斯夫合资和独资企业投入运营。
此后,这家德国化工业巨头不断加码中国:2005年与中国石化在南京打造一座规模宏大的石油化工一体化基地,2012年在上海首设创新园,2015年在重庆建立世界级MDI生产基地,2021年与杉杉合资成立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以满足电动汽车、消费电子行业和储能领域快速增长的需求等等。
巴斯夫近年最为轰动的目的地莫过于广东湛江。时间回到2018年,巴斯夫前任CEO薄睦乐(Martin Brudermüller)陪同时任德国总理出访中国,也是在那一年巴斯夫宣布在广东湛江建设一体化生产基地,该基地首套装置在2022年9月正式投产。
这次的投资总额达到100亿欧元,相当于五个特斯拉超级工厂,是巴斯夫有史以来最大一笔对外投资,预计在2030年全部建成,投产后广东湛江将成为巴斯夫在全球第三大的一体化生产基地。正如网友感叹:“巴斯夫在中国湛江建的厂,大到无法形容。”
“巴斯夫选择将这一项目落地湛江,实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产物。”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楼剑锋曾在采访中谈及落地湛江的背后逻辑,他表示,广东省是中国经济强省,更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汽车电子等行业发达,而这些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化工及材料产品,市场需求量巨大。因此,选址湛江即是在贴近市场的地方进行投资,在接近华南地区客户地方扎根。
与此同时,湛江作为港口城市,在交通方面享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当地大型集装箱码头的加持下,无论是原材料进口还是产品流通都变得十分便捷高效,为一体化基地的运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追随巴斯夫近5到10年的轨迹,几乎一半的在华投资,都在湛江。就在不久前,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取得两项重大里程碑:丙烯酸丁酯装置顺利投产、乙烯联合装置以及所有一体化石油化学品装置完成机械竣工,世界级一体化基地预计将如期于2025年底全面投产。
时至如今,中国已成为巴斯夫全球第二大市场,截至2024年底已在大中华区累计投资逾130亿欧元,产品涉及房屋、汽车、食品、农作物、医药、纺织、家居用品、电子设备等众多领域,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并购时代:来抄底了
“我们相信,作为全球最大的涂料市场之一,中国将为巴斯夫涂料的持续扩张与增长提供广阔机遇。”这一次联手买下巴斯夫,凯雷中国区主管杨凌表示,期待充分运用凯雷在中国市场的深厚积淀,助力巴斯夫涂料实现业务转型及在华的长足发展。
杨凌,去年年初被任命为凯雷投资集团中国区负责人。追溯她的职业生涯,曾先后就职于高盛、KKR,直到2011年正式加入凯雷亚洲,此后十多年间一直是凯雷中国团队的重要领导成员,并共同管理凯雷在亚洲市场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
梳理下来,凯雷多个并购项目背后都出现了杨凌的身影。其中不乏独立医学检测实验室“艾迪康”,控股股东正是凯雷集团,杨凌任艾迪康董事长;另一家港股上市公司“和黄医药”中,杨凌也为非执行董事。此外她还曾领导投资了昂博制药、美年大健康、信立泰等公司......在并购圈颇有建树。
直到这一次,她代表凯雷中国发言透露,与全球同事携手共同推动了对巴斯夫涂料业务的收购。
此时正值凯雷大举战略性部署之际。今年5月,凯雷表示正积极寻找机会,加入以低价抢购资产的PE队伍之列。“对于希望提高回报并抓住下一代市场增长机会的投资者来说,私募股权市场准入从未如此重要。”凯雷集团CEO Harvey Schwartz指出,上市公司数量正在减少,而私营公司数量正在增加,“我们手握840亿美元待投资金,只要机会出现,就能积极应对。”
而在今年9月,凯雷旗下全球S基金又筹集了200亿美元,缔造全球历史上规模最大的S基金之一,抄底意味不言而喻。
这并非孤例。截至一季度末,黑石手中可用于投资的资金达到1770亿美元,“当价格重新走低时,我们将其视为机会。”黑石总裁兼首席运营官Jon Gray如是说。
这是低价抢购资产的好时候,KKR也来了。KKR联席CEO Scott Nuttall依旧强调,KKR 1976年成立至今,经历了许多周期和混乱,根据经验,正是这样的时期会产生一些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
行业整合者更喜欢过冬天——他们向来笃信,风浪越大,回报越高。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