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今天聊点历史书上不常见的事儿,都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琢磨着野史就是给这位姑娘描眉画眼的胭脂盒,您要是听惯了正史,今儿个咱就换换口味,说几个有据可考的野史段子。
咱今天聊点历史书上不常见的事儿,都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琢磨着野史就是给这位姑娘描眉画眼的胭脂盒,您要是听惯了正史,今儿个咱就换换口味,说几个有据可考的野史段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先说诸葛亮那出空城计,建兴六年,司马懿带着十五万大军扑向西城,诸葛亮手下就两千五百人,城楼上焚香抚琴是真的,可这招早就有人用过,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在汉中对着刘备摆过空营;赵云在汉水也玩过一回空寨计,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怕是把这几个事儿揉一块儿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说说唐伯虎点秋香,这事儿最早记在《蕉窗杂录》里,可主角根本不是唐伯虎,那是成化年间的苏州才子陈元超,在虎丘山塘偶遇华府丫鬟秋香,冯梦龙写《警世通言》时,把主角换成了名气更大的唐伯虎。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包拯的黑脸形象更是冤得慌,《宋史》明确记载他“面目清秀,白脸长须”,那出名的月牙胎记,其实是戏曲里为了表现他夜断阴的能耐后加上的,开封府现存画像也能佐证,包公确实是一个白面书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乾隆六下江南的事儿大伙儿都熟悉,可有个细节挺有意思的,他第四次南巡时在苏州喝茶,听说茶农因为贡茶倾家荡产,当场把茶盏都给摔了,这事儿记在《吴门补乘》里,后来还真减免了江南三成的茶税。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武则天称帝前养过不少面首,有个叫薛怀义的最是嚣张,他曾在明堂当着百官的面,把奏折扔进香炉里,武则天后来命人将他沉入洛水,《资治通鉴》里写着“翌日浮尸于天津桥”。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安石罢相后住在江宁半山园,有天看见佃农家的女儿在临摹他的字帖,老头儿一高兴就把《字说》手稿送人了,这事儿见《墨庄漫录》,比正史里那个固执的宰相可爱多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苏轼在惠州时,跟屠夫陆惟谦成了酒友,有回他写了首《猪肉颂》,陆惟谦照着做就成了东坡肉,后来《惠州府志》还记了一笔:“苏轼授民烹豕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慈禧太后爱听戏是出了名的,有次谭鑫培在颐和园唱《霸王别姬》,老佛爷听得兴起,直接把手里十八子的沉香念珠赏给了他,这事儿在《清宫轶事》里写得明明白白。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光绪帝小时候顽皮,有回把李鸿章的奏折折成了纸船,翁同龢在日记里写道,慈禧罚光绪抄了整整十遍《孝经》。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说个戚继光的趣事,这位抗倭名将在蓟州练兵的间隙,居然编写了本《饽饽谱》,里头记录了十八种军粮的做法,他在《纪效新书》里还特意强调了:“兵之饱腹,胜于刀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野史段子,好比是历史这袭锦袍上的暗纹,正史记载是明面上的针脚,野史传闻就是衬里的绣功,要我说啊,看历史得多几个心眼,正史野史对着瞧,才能看出个所以然来。
您要是还知道什么有趣的野史段子,欢迎在底下说道说道,咱这可不是要颠覆正史,就是给历史添点儿人情味儿。
来源:荔枝男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