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红墙边的幸福西城。西城区主要负责同志带队介绍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隗斌主持。
▲10月1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红墙边的幸福西城。西城区主要负责同志带队介绍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隗斌主持。
记者提问
记者:西城区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持续加强区域人才队伍建设,并为其提供多维度、全周期的支持。可否请您重点介绍一下,西城区是如何做好人才工作的?
西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于家明:
西城区始终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以筑巢引凤的诚意、赋能成长的平台、暖心留人的服务,助力人才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汇聚磅礴的人才力量。
第一,西城是人才荟萃之地。
我们着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社会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打造人才集聚、活力涌动的发展热土。从规模上看,全区人才总量达到105.4万人,占从业人员比重的82.1%,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用占全市0.3%的面积,汇聚了全市13.1%的优质人才资源,人才密度优势显著。从素养上看,主要劳动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83.7%,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以金融街为例,金融业从业者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超过三分之二,高学历人才群体为产业升级筑牢了“智力底座”。从贡献上看,人才贡献率达到63.3%,高出全市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无论是金融、科技等产业前沿,还是教育、医疗等民生一线,这支结构优、能力强的人才队伍,都是西城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
第二,西城是成就事业之地。
我们始终坚持区校、央地联动协同,着力整合各类资源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在区校联动上,联合京内、京外25所高校以及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联盟,成立了“北京西城·高校发展联盟”,聚焦智力交流、实习就业、成果转化等六大领域深化合作。目前,全区各单位与高校已形成了150余项的合作成果,并且建立了“高校路演日”等17项长效合作机制,推动高校创新资源与区域发展需求精准对接。上个月,我们还在北京、南京、杭州、哈尔滨四地举办了高校人才招录招聘会,发布近3000个岗位,线下4000余名学生参加,线上同步向43所“双一流”高校直播,吸引了百万学生的关注,掀起高校人才汇聚西城的热潮。在央地协同上,我们联动驻区单位打造人才发展共同体:如联合三大运营商等央企,成立“电力数据应用创新联合实验室”“数据要素联合创新实验室”等合作平台,助力“中国数据街”成为数据要素创新策源地;推动北大医院、阜外医院等三甲医院与区属医院结对,实现卫生领域“西融人才”与1家区属医院和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度绑定,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联合“高校发展联盟”成员高校和中科院、工程院等科研院所,成立青少年创新学院,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百名院士专家进校园”等活动,将优质科教资源导入基础教育,进一步完善青少年人才培养体系。
第三,西城是安居乐业之地。
我们用心打造宜居宜业的人才生态,让人才在西城安心扎根。一是政策给力。发布了“西融计划”,每年投入1亿元专项人才经费,评选100余名“西融人才”,分别给予100万、50万、30万的资金奖励;同步推出“西融人才服务卡”,依托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提供全链条的服务保障。二是阵地多元。以区级阵地“西融·人才港”为引领,构建“1+N”多层次、多类型人才阵地,建立“GNIS中欧创新中心”“中欧青年人才之家”,常态化链接海外人才与资源;定期举办HR智享汇、国情研修班、金融街青年派等活动,营造各领域人才跨界交流、思想碰撞的创新氛围。三是支持精准。举办HICOOL全球创业大赛金融科技分赛、“创业北京”数字人才专项赛、“高校发展联盟”财会人才技能大赛等系列赛事,凝聚创新创业人才力量;大力支持青年人才科研攻关,近年来政府累计投入超过2500万元项目资助经费,撬动近5000万元社会资金,着力建立激励与保障并重的长效机制。
总之,人才是西城最闪亮的名片,更是最宝贵的财富。近期,我们还将发布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12项支持措施,以及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10条服务举措,不断深化“央地校”合作品牌建设,持续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真诚希望广大英才选择西城、融入西城、扎根西城,在这座古今交融、机遇无限的首善之区,与我们携手同行、并肩奋斗,共同谱写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共筑未来的崭新篇章!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