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得越多赚得越少?中宠三季度反转:营收增23%,利润反飙73%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3 21:56 1

摘要:“货架上的鲜肉粮堆成小山,直播间里‘买一送一’的促销刷不停,怎么宠物食品公司还会‘卖得多赚得少’?”2024年三季度,当“增收不增利”的讨论在宠物行业蔓延时,中宠股份的财报却抛出了反转剧情:第三季度营收12.32亿元,同比猛增23.55%;归母净利润1.40亿

“货架上的鲜肉粮堆成小山,直播间里‘买一送一’的促销刷不停,怎么宠物食品公司还会‘卖得多赚得少’?”2024年三季度,当“增收不增利”的讨论在宠物行业蔓延时,中宠股份的财报却抛出了反转剧情:第三季度营收12.32亿元,同比猛增23.55%;归母净利润1.40亿元,同比暴涨73.18%,把“卖得多赚得少”的行业迷思撕开了一道口子。这场看似矛盾的增长背后,藏着宠物食品行业“成本绞杀”与“盈利突围”的真实博弈。

10月22日,中宠股份三季度报告一经披露,就颠覆了市场对宠物企业的刻板印象。要知道,前三季度全行业宠物饲料产量仅增长9.3%,且头部企业普遍面临“增产不增收、增收难增利”的困境——同为宠物行业的天元宠物,2024年营收增35.69%,净利润却暴跌40.13%,堪称行业焦虑的缩影 。

而中宠的财报却呈现出“量价利齐升”的健康曲线:不仅单季度营收突破12亿元,创下同期新高,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也达1.05亿元,同比增长34.27% 。更关键的是,经营性现金流虽前三季度有所下滑,但三季度单季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了正向回流,彻底打破了“高增长必失血”的魔咒。

“这不是偶然的爆发,是成本控制和业务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行业分析师拆解财报时指出。三季度中宠销售毛利率虽环比微降1.19个百分点,但仍稳定在26.89%的健康区间,而销售净利率反而同比提升2.01个百分点至11.97% ,相当于每卖100元产品,比去年多赚2块钱。这种“降本增效”的能力,正是中宠与陷入“增收不增利”泥潭的同行最核心的区别。

中宠的突围,更反衬出宠物食品行业的生存不易——“卖得越多赚得越少”的焦虑,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悬在企业头顶的两把“成本尖刀”。

第一把刀是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宠物食品的核心原料鸡肉,2024年三季度均价同比上涨超15%,部分优质鸡胸肉甚至一度断供。对依赖鲜肉原料的企业来说,每一斤肉的涨价都会直接啃食利润。有中小品牌老板算过一笔账:一袋500克的鲜肉猫粮,光鸡肉成本就增加1.2元,若不提价,毛利率直接缩水3个百分点;可一提价,又会被竞品的“低价套餐”抢走客户。

第二把刀是销售费用的“军备竞赛”。为了抢市场,线上直播间的“买一送一”、线下门店的“满200减50”已成常态。中宠前三季度销售费用达3.33亿元,同比激增32.42%,钱主要花在了自主品牌推广和电商渠道补贴上 。而更极端的案例是天元宠物,其2024年销售费用暴涨66.85%,2.49亿元的投入最终只换来了4596万元的净利润,堪称“花钱换增长”的典型。

“就像推着石头上山,销量涨一点,成本跟着涨一截。”有从业者的比喻很形象。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下,中宠能实现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增速,堪称“逆生长”。

中宠的“赚钱经”,藏在财报的细节里。最显眼的是投资收益的“意外之喜”——三季度投资收益达5714.45万元,同比暴涨273.82%,这笔来自股权投资的额外收入,直接增厚了利润“家底” 。但这只是锦上添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仍在主业运营。

在成本控制上,中宠的“全球供应链布局”发挥了关键作用。早在几年前,公司就在泰国、美国建厂,利用当地廉价的禽肉资源和关税优势降低原料成本。2024年三季度鸡肉价格上涨时,泰国工厂的采购成本比国内低12%,有效对冲了国内原材料的涨价压力。同时,公司研发的“鲜肉锁鲜工艺”提升了原料利用率,每100吨鸡肉能多产出8吨成品粮,进一步摊薄了单位成本。

在产品结构上,“高端化”战略踩准了消费升级的节奏。前三季度,单价超50元/斤的“鲜朗”“Zeal”等高端品牌营收占比提升至35%,这类产品的毛利率比大众产品高10-15个百分点。线下门店里,高端鲜肉粮的货架前总能看到排队结账的宠主,“宁愿自己少买件衣服,也要给猫吃好点”的消费心态,让中宠在不打价格战的前提下实现了营收增长。

更值得关注的是费用管控的“精细化”。虽然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2.42%,但费用率仅10.45%,远低于天元宠物近9%的销售费用率(营收基数不同下的相对优势)。中宠把钱花在了刀刃上:抖音直播间聚焦“宠主教育”而非盲目促销,线下与宠物医院合作开展“健康喂食讲座”,用精准营销降低了获客成本,也提升了用户粘性。

当中宠股份用73%的利润增速打破“增收不增利”的迷思时,宠物行业的分化趋势愈发清晰:那些依赖低价竞争、供应链单一的企业,正在被成本浪潮拍在沙滩上;而像中宠这样提前布局供应链、深耕高端市场、精细化管控费用的企业,却能在增长中赚到真金白银。

消费者在宠物店为“鲜肉粮”买单时,或许不会想到,这袋猫粮的利润里,藏着企业在泰国农场的原料布局、实验室里的工艺革新,还有直播间里的精准投放。所谓“卖得越多赚得越少”,从来不是宠物行业的必然结局,而是企业运营能力的试金石。

随着鸡肉价格逐步回落、海外工厂产能释放,中宠的盈利曲线或许还能更陡峭。但对整个行业来说,这场“成本与利润的博弈”远未结束——只有真正读懂宠主需求,又能管好自己账本的企业,才能在“毛孩子经济”的浪潮中笑到最后。

来源:番小茄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