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和伟都救不了!她演戏木讷不张嘴,戏混子标签撕都撕不掉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3 21:46 1

摘要:2025年国庆档,央视大剧《沉默的荣耀》一经开播便引发全民热议,不仅收视屡次刷新同期纪录,更凭借扎实的剧情、厚重的历史质感与演员们的精彩演绎,成为年度谍战剧的热门候选。

2025年国庆档,央视大剧《沉默的荣耀》一经开播便引发全民热议,不仅收视屡次刷新同期纪录,更凭借扎实的剧情、厚重的历史质感与演员们的精彩演绎,成为年度谍战剧的热门候选。

然而,这部被寄予厚望的作品却因一位演员的表现陷入争议——在老戏骨于和伟、吴越等实力派的衬托下,饰演关键角色黎晴的隆妮,因“木讷无魂”的演技被推上风口浪尖,“戏混子”的标签成为观众讨论的焦点,即便有于和伟这样的演技标杆搭戏,也难掩其表演短板,让一部本该口碑“封神”的作品留下了遗憾。

作为剧中核心人物,于和伟饰演的吴石将军堪称“谍战剧角色塑造的范本”。这个表面是国民党参谋次长、背地里肩负“密使一号”潜伏使命的双面人物,对演员的情绪把控、细节处理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而于和伟用近乎完美的表现,将角色的复杂性与立体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展现角色“伪装”的一面时,于和伟从眼神到姿态都透着精准的设计:面对同僚时,他眼角微扬带起刻意的笑意,声调温和却始终保持着一丝疏离的恭顺,那份“看似亲近实则防备”的状态,无需台词便让观众读懂角色的处境;当镜头切换到独处场景,他的眼神会瞬间沉下来,眉头轻蹙却不外露,将潜伏者内心的压力与孤独藏在细微的表情变化里;回到家中面对妻儿,他的声调会不自觉放软,眼底闪过的愧疚与无奈,又让这个“英雄角色”多了几分普通人的温情。

最令人称道的,是于和伟对“无台词戏份”的驾驭能力。剧中一场吴石被捕后在浴室的戏,没有一句对白,他对着镜子吐出一口雾气,发颤的手指在玻璃上轻轻写下“保重”二字,又迅速用手背擦去——从手指的颤抖到擦去字迹时的决绝,每一个动作都传递着角色的不舍与坚定。这段戏播出后,弹幕被“英雄也会怕,但他怕得体面”“看哭了,这才是真正的演技”刷屏,足见其表演的感染力。

为了更贴近角色被捕后的憔悴状态,于和伟在拍摄期间硬生生减重十斤,让角色的疲惫与坚韧透过屏幕传递给观众。如今,福建历史纪念馆中甚至挂出了他在剧中的台词“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这份“角色与历史的交融”,正是对他演技的最高认可。

与于和伟的高光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隆妮饰演的特工黎晴。这个本应是剧中“暗藏张力”的关键角色——作为潜伏在敌人内部的特务,既需要展现心机与狠辣,又要在关键时刻隐藏身份,是推动剧情转折的重要人物。然而,隆妮的演绎却让这个角色沦为“观众快进键的触发点”,甚至被网友调侃“全程游离在剧情之外”。

“木讷”与“表情单一”是观众对隆妮表演的核心评价。无论是执行任务时的紧张、与对手周旋时的试探,还是身份暴露后的慌乱,她始终保持着近乎“面瘫”的状态:给聂曦送饭的戏份,本应演出“引诱与试探”的微妙情绪,她却全程眼神飘忽,肢体僵硬得像“机器人”,走路时刻意的扭动不仅没有展现角色魅力,反而显得违和;一场关键的“下药戏”,作为全剧高潮之一,她在偷偷往杯子里放东西时,动作夸张且明显,眼神里的慌张几乎写在脸上,完全没有“特工执行秘密任务”的谨慎与隐蔽,让剧情的紧张感大打折扣。

更让观众出戏的,是她的“台词问题”与“表情管理缺失”。剧中隆妮说话时总给人“含着东西张不开嘴”的感觉,关键台词念得比旁白还平淡,没有起伏的语调让角色失去了灵魂;而她的表情更是“千人一面”——送情报被特务盯上时,脸上毫无波澜,仿佛事不关己;被聂曦拆穿身份时,也只是轻轻瘪了下嘴,更像在闹小脾气而非面临生死危机。

事实上,这并非隆妮首次因演技引发争议。此前在爆款剧《狂飙》中,她饰演的高启兰因戏份较少、角色定位偏“背景板”,演技短板尚未完全暴露;而此次在《沉默的荣耀》中与于和伟二搭,且戏份加重,问题便彻底凸显。

有观众对比两人同框戏份直言:“于和伟一个眼神就能传递出担忧与警惕,隆妮却全程面无表情,连嘴都懒得张全,两人根本不在一个表演维度上,于和伟再能扛戏,也带不动这样的搭档。”

抛开隆妮的争议不谈,《沉默的荣耀》之所以能成为“年度热门谍战剧”,离不开一众配角的“高光加持”。从女主到反派,每一位演员都用“敬畏心”对待角色,通过细节打磨让人物鲜活立体,共同撑起了这部剧的质感。

女主吴越饰演的朱枫,是剧中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为了贴近“速记员”的身份,吴越提前翻烂了1948年的老速记本,跟着专业老师练习速记手法半个月,直到右手虎口磨出茧子;拍摄发报戏份时,她坚持不用替身,手指在按键上敲得又快又急,即便指尖发麻也不喊停,只为还原“情报多耽误一秒都可能出意外”的紧张感。

剧中一场刑场戏,吴越为了展现角色的憔悴与坚韧,提前三天减少饮水量,让嘴唇干裂起皮,而她的眼神却始终亮得发光,嘴角带着温暖的笑意,这种“外弱内强”的反差,将朱枫的精神力量传递得直击人心。

歌手跨界演员的魏晨,此次饰演的副官聂曦也让人眼前一亮。他精准把握了角色“亦正亦邪”的特质:前一分钟听收音机时,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脸部线条紧绷如“蓄势待发的小狼”,将角色的焦虑与警惕展现得淋漓尽致;下一秒听到门铃,他能瞬间切换表情,露出无害的笑容,半秒的情绪转变毫无生硬感。

为了演好角色牺牲前“疲惫硬撑”的状态,魏晨提前三天减少睡眠,让眼底的红血丝与憔悴感自然呈现,这份“为角色较真”的态度,让观众看到了他作为演员的潜力。

就连反派角色,也被演员演绎得“令人恨不起来”。余皑磊饰演的谷正文,被观众调侃“自带恐怖片音效”——审讯室点灯那场戏,他没有急于开口,而是先拿起灯泡照向自己的脸,让光线在脸上形成“阴阳分割”的效果,仅凭这一个动作,便将角色的阴狠与压迫感拉满,对面的演员甚至无需刻意表演,便能自然流露出“恐惧”的情绪;郝平饰演的段退之则走“接地气”路线,他为角色设计了“说话爱用手比划”“走路有点外八字”等小细节,让这个反派不再是“脸谱化的坏人”,而是多了几分真实感,仿佛就生活在身边。

《沉默的荣耀》中“全员演技在线却唯独一人拖后腿”的情况,并非个例。近年来,不少爆款剧都曾因“个别演员演技拉垮”引发争议,而“戏混子”的存在,不仅会影响观众的观剧体验,更可能浪费优质的剧本资源与制作团队的心血。

从隆妮的履历来看,她并非“新人演员”,此前参演过《狂飙》《城中之城》等多部热门作品,尤其在《城中之城》中已与于和伟有过合作,当时便有观众指出其演技问题。

此次再登央视大剧,本应是“证明自己”的机会,却因“不进反退”的表现让争议升级。有网友质疑:“为何演技明显有短板的演员,能屡次获得优质资源?是资本加持,还是选角环节的疏忽?”

不过,也有部分观众持“观望态度”,认为演员的成长需要时间与机会。隆妮虽然目前演技存在不足,但她参演的作品多为口碑佳作,或许在与老戏骨的合作中,她能积累经验、发现问题。正如网友所言:“希望她能正视观众的评价,而非忽视问题。如果能沉下心打磨演技,未来未必不能迎来‘高光时刻’。”

一部好的作品,是剧本、制作与演员共同作用的结果。《沉默的荣耀》用“全员实力派”的表现证明了优质谍战剧的魅力,也用隆妮的争议提醒行业:选角不仅要考虑流量与话题度,更要注重演员与角色的适配度、演员自身的专业能力。

毕竟,观众对“好作品”的期待,从来都是“没有短板”的呈现——唯有拒绝“戏混子”,才能让更多优质剧本发光,让国产剧的质感再上一个台阶。

来源:科学怪姿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