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13日凌晨3时16分左右,成都天府大道仁寿视高段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涉事车辆为小米SU7。报道援引小米汽车客服工作人员的话称,由于事发时间是凌晨三点,这个时间段没有工作人员值班,他们未接到相关求助或报案电话。
小米汽车再次因事故冲上热搜
作者 | 方璐 姚悦
编辑丨于婞
来源 | 野马财经
小米汽车再次因事故冲上热搜。
据《大河报》报道,2025年10月13日凌晨3时16分左右,成都天府大道仁寿视高段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涉事车辆为小米SU7。报道援引小米汽车客服工作人员的话称,由于事发时间是凌晨三点,这个时间段没有工作人员值班,他们未接到相关求助或报案电话。
10月13日下午15时18分,成都公安官微披露警方通报显示,当事人邓某某(男,31岁)驾车与前方同向小型轿车发生碰撞,随后越过道路中央绿化带,起火燃烧。事故造成驾驶人邓某某死亡,涉事两车不同程度受损。经检测,邓某某涉嫌酒后驾驶机动车。警方称,目前事故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此次事故发生后,“成都一车辆起火多人救援打不开门”“小米汽车门把手”等话题冲上热搜。今年3月底发生了三位女大学生驾驶小米SU7碰撞起火当场殒命,当时针对“为何撞到护栏自燃”“为何车门会锁”等问题一度引起全民热议。事故发生后,雷军曾公开表示此事“对小米打击巨大”,承诺不回避责任。
01
小米SU7再现惨烈爆燃车祸
关于此次成都小米汽车事故现场情况,“第一财经”援引网友拍到的视频显示,一辆小米SU7高速行驶中与绿化带发生碰撞,随后翻滚至对向车道并起火。一名车主的行车记录仪显示,车辆碰撞前从右侧飞速驶过,碰撞后迅速燃起大火。视频显示,多名路人主动救援,4人合力“拳打脚踢”试图打开车门,但未能成功。此后,有现场人员使用灭火器对车辆进行灭火。
针对今年3月底,小米SU7被曝“在高速路上碰撞后爆燃致人员伤亡”一事,当时有报道指出,网络流传视频及图片显示,安徽一新能源车撞上高速公路中间护栏起火燃烧,另有被烧毁的车架显示事故车辆为小米SU7,车头已经基本全毁。有自称系车乘人员家属的网友表示,“3月29日晚车辆撞击护栏导致车门锁死,电池爆燃,车上三人活活烧没了。”
基于3月份事故之惨烈,三位年轻人未能逃生,坊间对小米汽车“车门无法打开”“门把手”设计等问题给予高度关注。由于此次成都事故中,再度有网友关注到试图打开车门营救未果,因此相关话题如前所述再上热搜。
成都事故发生后,小米一位内部人士表示,关于此次事故警方通报已出“说司机(涉嫌)酒驾”,小米没有参与事故调查。从网友发布的视频看,事故中其实车后侧车窗是“下降的”,可能在撞击后导致车窗下降,主驾车门变形,“可能车门变形也会导致车门打不开,但具体原因不清楚”。
今年4月份,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曾分析称,理论上讲,新能源车会有机械门锁和电子门锁,在发生紧急交通事故情况下,该类锁都会自动打开。一旦事故发生,如果出现像车身变形导致车门被卡,即使车门自动解锁,车内人员也无法打开车门。但“界面新闻”援引一位造车新势力产品经理的话说,即使车身变形无法打开车门,汽车公司也需要保证后备箱可作为紧急逃生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一位小米SU7标准版车主表示,小米产品手册其实详细提供了从后备箱紧急逃生的方法。结合目前警方披露的此次成都事故当事人涉嫌酒驾,人在醉酒状态以及驾驶过程中,要求瞬间判断并做出正确行为反应是极有难度的。
今年9月份,国家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针对隐藏式门把手在事故后的功能、操作空间等提出新要求。该标准旨在提升救援便利性,有望加速行业安全设计的规范化进程。
02
惨烈车祸后
小米股价下挫5.71%
关于此次再次出现小米汽车撞车事故,小米是否会协助进行技术方面的分析,前述小米内部人士表示,目前尚不知官方是否做出回应,“关于此次事故,以官方回复为准”。
该人士认为,“我们自己也开车,驾驶是一件需要驾驶员精力高度集中的事,而且驾驶其实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每天社会上会发生很多因撞击起火引起的各种事故,“一到小米,大家一定要点出品牌,可能就像前几年特斯拉,一有事故一定要点品牌”。“不是很公平,”该人士说。
至于为何小米汽车一出事故即上热搜,与小米的网红体质有关,也与雷军高调造车高度相关。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21年3月30日,小米高调宣布造车,雷军立下豪言壮语。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作为小米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将亲自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报道亦援引了雷军当年的一句表态,“我们亏得起!”
据“新黄河”报道,10月9日凌晨,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澳前镇,一辆小米SU7在东澳渔人码头坠海,车辆已于当日上午8时被打捞出水,驾驶员经确认已无生命体征。报道指出,当地工作人员向该媒体表示,“说是喝醉了,人已经去世了”,此外,公安及海事部门正调查事故原因。另据《潇湘晨报》报道,该事故系车主喝醉把车开至码头,随后车辆发生坠海。报道指出,小米汽车官方客服回应称,目前客服尚未掌握相关情况,可以关注官方通报。
鉴于事故发生后,多数情况下,第一时间均由网友上传拍摄到的现场视频,而非市场刻意炒作。前述小米人不人士坦言,“可能大家对这辆车的关注度确实很高吧”。但其强调,“不要一定认为出了事故就是小米的车有问题,这对我们品牌伤害很大的。满大街都跑汽车,每天各种各样的事故,一到小米‘确实会被放大’。”
这种“放大”还体现在资本市场。10月13日,小米股价下挫,截至收盘每股报收于49.08港元,跌幅5.71%,总市值1.28万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17万亿元)。
一有事故即上热搜,小米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其产品天然具备话题属性。 任何涉及品牌的事故都会迅速传播,形成破圈效应。小米用户构成亦是导致“热搜体质”高烧不退的原因,如小米SU7吸引了大批年轻的首购车主,他们对社交媒体的使用更为频繁,显然进一步扩大了事故传播范围。
如此次成都事故,尽管警方明确事故主因是酒驾,但小米汽车仍不得不面对强舆论关注,这同样也是新型汽车品牌必须面对的现实。
03
小米SU7前8月销量超22万辆,
智驾比人聪明吗?
据湖北《长江日报》报道,9月1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称,日前,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小米汽车”)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即日起,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共计11.69万辆。小米汽车此次召回理由为“辅助驾驶功能”缺陷,而半年前公司小米SU7的辅助驾驶问题备受外界关注。
报道指出,2025年以来,小米SU7已进行了两次召回,合计召回汽车14.78万辆。根据小米汽车提供的召回车辆型号,两次召回汽车大概率有部分重复,最新召回的部分小米SU7标准版属于“二次召回”。在交付量方面,上牌数据显示,2025年前8月,小米汽车销量达22.48万辆,完成全年35万辆目标约64%。
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秘书长林示表示,现在不少消费者会把高阶自动驾驶等同于无人驾驶,事实上,目前绝对的自动驾驶技术,还不具备完全上路的时候,很多测试数据都没有得到验证。
“现在自动驾驶为什么还达不到绝对无人驾驶,因为在上路过程中路况复杂,智能系统没有人聪明,汽车就做不到像人一样的预判。”林示表示,人能够根据对方车辆驾驶员的眼神或者动作,预判其左转还是右转,以做出相应反应。此外,极端场景处理仍然是自动驾驶的痛点,特斯拉对静态障碍物的识别成功率只有92%,雨雪天激光雷达性能更要下降30%。
林示表示,虽然自动驾驶发展很快,普及也越来越广,但主导车辆的依旧是人,道路交通安全法也没有修改。此前发生的辅助驾驶的事故,几乎全部都是车主承担责任。不过,这次的事故责任认定还需要根据调查结果具体来看。
“由于目前自动驾驶技术发展速度很快,这对于事故认定也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林示表示,此外目前大量的行车数据都掌握在车企手中,如何获得原数据,这个对于调查又是一个难度。
张翔表示,智能驾驶系统软件非常复杂,而现在智能汽车还在一个普及的阶段,智能驾驶系统存在漏洞的可能性,不排除一部分交通事故是软件漏洞。现在车企的数据都不会交给第三方托管,出了事故后,车企既扮演运动员,又扮演裁判员的角色,车企提交的事故车数据很难辨别真伪。
你认为小米汽车安全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评论。
来源:野马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