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十五五”农业农村规划:打造天府粮仓品牌,建设农业强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3 21:43 1

摘要:2026至2030年的“十五五”时期,是四川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攻坚阶段。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四川承载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探索西部乡村振兴路径的双重使命。本文立足四川农业农村基本省情,系统梳

2026至2030年的“十五五”时期,是四川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攻坚阶段。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四川承载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探索西部乡村振兴路径的双重使命。本文立足四川农业农村基本省情,系统梳理“十四五”发展成果与“10+3”产业发展现状,全面解读“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的核心目标、重点任务及重大项目布局,结合专家智力支撑与品牌战略构想,展现四川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实践路径,为理解西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参考。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幅员面积48.6万平方公里,地形涵盖平原、丘陵、山地等多元地貌,气候兼具亚热带季风与高原气候特征,农业资源禀赋得天独厚,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农作物种类最全的省份之一 。

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主产区,四川农业基础扎实,15项农产品产量常年保持全国第一,其中生猪出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2024年达6149.6万头,粮食总产726.8亿斤,连续5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以全国4.02%的耕地生产了5.2%的粮食,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全省耕地面积约9600万亩,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川中丘陵等区域,建成国、省、市级农业园区1036个,综合总产值达4711亿元,其中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1个,数量居全国第一 。

农村发展格局持续优化,截至“十四五”末,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培育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11家、农民合作社10.2万个、家庭农场27.7万家,形成梯次分明的经营主体体系,同时通过“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

二、“十四五”发展成果:强省建设的坚实根基

“十四五”期间,四川农业农村发展实现质效双升,为“十五五”攻坚突破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综合生产能力稳步跃升

粮食安全底线持续筑牢,2024年粮食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油料产量460万吨居全国第二,蔬菜产量5600余万吨、水果产量近1600万吨,“米袋子”“菜篮子”供给愈发充足。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21至2024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328.94万亩,改造提升444.27万亩,农业灌溉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中国西南种业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种业“芯片”支撑作用初步显现 。

(二)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形成以国家级园区为引领、省级园区为骨干的梯级发展格局,眉山东坡泡菜产业园跻身全国前十,安岳柠檬等特色园区成为富民增收“金名片”。品牌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2934个、区域公用品牌259个,“天府粮仓”精品品牌达200个,实现从“卖资源”向“卖品牌”的初步转变 。

(三)改革创新纵深推进

深化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1+20”试点,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盘活农村闲置资产资源。培育“一村六员一主播”等实用人才,推动城市专业技术人才下沉服务乡村,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活力 。

三、“10+3”产业体系:农业强省的核心支撑

四川“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已形成清晰的发展格局,成为农业经济的“压舱石”。其中,10大优势特色产业包括川粮油、川猪、川茶、川菜、川酒、川竹、川果、川药、川牛羊、川鱼,3大先导性产业涵盖现代农业种业、装备、烘干冷链物流 。

(一)领军产业领跑全国

畜牧产业总产值已突破7300亿元,正冲刺万亿级目标,计划3—5年内增加全产业链产值2690亿元,生猪产业集群建设加速推进,确保出栏稳定在6000万头以上。粮油产业根基稳固,2024年粮食总产创历史新高,规划到2027年综合产值突破5000亿元,依托成都平原核心区与四条粮食安全产业带形成规模化生产格局 。

(二)特色产业多点突破

蔬菜、茶叶、水果等千亿级产业齐头并进,蔬菜产量2027年目标突破5700万吨、综合产值4000亿元;茶叶以“三山一早一红”为核心,宜宾等地茶园面积达130万亩,2027年综合产值将达1300亿元;水果产业近1600万吨产量基础上,计划2027年综合产值达2540亿元。蚕桑、食药同源中药材等产业加速成长,均瞄准千亿级产值目标,形成“一核四带三区八链”的空间布局 。

(三)先导产业补链强基

种业振兴行动深入实施,攀枝花等南繁基地建设加快,畜禽、水产种苗繁育能力显著提升;“天府良机”行动推进农机装备升级,烘干冷链物流设施逐步完善,破解农产品流通瓶颈 。

四、“十五五”规划核心内容:目标与任务蓝图

(一)核心发展目标

规划以“四个衔接”为准则,明确“五个实现”目标:2030年粮食产量突破3750万吨,“天府粮仓”建设目标基本达成;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0%以上,生物育种水平全国领先,建成现代种业强省;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2.1万亿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9000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降至1.8以内;形成完善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深度衔接 。

(二)八大重点任务

1. 筑牢粮食安全屏障:实施“吨粮田”建设,通过“小田变大田”、高标准农田建设严守耕地红线,整治耕地撂荒,强化水利设施支撑 。

2. 推进特色产业升级:推行产业链长制,打破行政壁垒,建设特色产业带,延伸“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产业链 。

3. 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聚焦基因编辑、智能农业等颠覆性技术,推进“四新”“五良”融合,攻克农机装备“卡脖子”难题 。

4. 壮大经营主体队伍:实施家庭农场培育提升行动与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强化供销社为农服务功能,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

5. 深化农产品加工:建设百亿级“三园融合”集中加工区,发展原产地加工,建立全链条溯源体系 。

6. 强化品牌与营销:构建品牌矩阵,发展冷链物流,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川字号”影响力 。

7. 推进绿色农业发展:严控农业面源污染,推广种养循环模式,完善绿色农产品认证体系 。

8. 建设和美乡村:实施“百片引领、千村带动、万村补短”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传承农耕文化 。

五、“十五五”重大项目工程及投资预算

重大项目是规划落地的“硬核支撑”,形成“全省统筹、地市示范”布局,截至2025年10月,已公开的重点项目及投资预算如下:

(一)粮食安全保障类项目

1. “天府粮仓”蓬溪样板区项目(遂宁):涵盖耕地质量提升、农机配套、灌排设施建设等,纳入70个储备项目清单,总投资258亿元,拟争取资金77亿元,截至2025年9月已到位资金6.05亿元 。

2.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全省):“十五五”期间计划新增高标准农田1500万亩以上,按每亩平均投资3000元测算,总投资约450亿元,资金来源于中央补助、省级财政配套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

3.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全省):重点实施都江堰、武都等大型灌区改造,总投资预计320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占比40%,地方配套60% 。

(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

1. 攀枝花种业创新基地项目:包含蔬菜新品种选育、水产种苗繁育等2个省级储备项目,新建芒果种质资源基地105亩、新品种示范基地100亩、蔬菜育苗温室7000平方米,年繁育蔬菜种苗1.7亿株、水产种苗16亿尾,总投资8.2亿元,其中省级财政补贴3亿元 。

2. 攀西南繁创新中心项目:建设生物育种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总投资15亿元,资金由省级财政、科研院所投入及社会资本组成 。

(三)智慧农业示范项目

1. “三智慧”基地建设工程(全省):建设200个智慧农场、50个智慧牧场、20个智慧渔场,其中内江、宜宾5个智慧渔场示范基地投资2.3亿元;单个智慧农场平均投资500万元,总投资约10亿元;智慧牧场单个投资800万元,总投资约4亿元,合计16.3亿元 。

2. 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项目:贯通部省市县及跨部门数据,绘制农业用地“一张图”,总投资3.5亿元,由省级财政全额保障 。

(四)农产品精深加工与产业集群项目

1. 乐山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集群:33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05.19亿元,其中21个农产品加工项目占比63%,投资约66.27亿元,涵盖茶叶、畜禽产品精深加工及仓储物流配套,拟争取专项债40亿元 。

2. 遂宁“中国菌都”精深加工项目:建设食用菌深加工生产线及冷链物流中心,总投资12亿元,其中社会资本占比70% 。

3. 百亿级“三园融合”集中加工区建设(全省):分区域建设粮油、肉制品等5条精深加工链配套园区,每个园区投资约20亿元,计划建设15个,总投资300亿元 。

(五)乡村建设与生态提升项目

1. 和美乡村建设工程(全省):5年内建成105个先行片、1000个样板村,每个先行片投资约1.5亿元,样板村每个投资500万元,总投资约207.5亿元 。

2. 种养循环示范工程:建设100个绿色农业示范基地,推广秸秆还田、粪污资源化技术,总投资18亿元,中央与省级财政按1:1比例补贴 。

(六)项目总投资与资金来源

截至目前,已公开的“十五五”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总投资约1554.46亿元,资金来源形成“财政引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格局:中央预算内投资占比约25%(388.6亿元),省级财政配套占比20%(310.9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及国债占比30%(466.3亿元),社会资本及企业投入占比25%(388.6亿元) 。

六、专家观点与品牌战略构想

(一)农业专家规划建议

四川省政协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吕火明提出,规划需做到“接天线、接地气、能落地”,既要对接国家战略,又要结合四川丘陵山区多、小农户占比高的实际,细化任务举措。省农科院专家强调,应明确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避免概念泛化,重点突破基因编辑、智能农机等核心技术;针对产业短板,建议加大原产地加工技术研发,规范添加剂使用与环保管理,同时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推广“农业共营制”破解土地零碎化难题 。

(二)品牌战略:“品牌树理论”引领川货升级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西部农业品牌研究院执行院长李耀中提出“品牌树理论”,以“天府粮仓”为核心主干,构建“1+21+183+1000+10000”品牌矩阵体系:1个省级共同品牌(天府粮仓)统筹引领,21个市州级公共品牌、183个县级品牌分层支撑,培育1000个骨干企业品牌与10000个特色产品品牌,形成“主干坚挺、分支繁茂、果实丰硕”的品牌生态 。

这一战略精准对接四川品牌基础,通过整合“天府龙芽”“东坡泡菜”等现有品牌资源,破解“多而不响”难题。依托冷链物流与农村电商体系,加速“川货出川”“川货出海”,预计到2030年,品牌农产品销售额占比将从目前的35%提升至60%以上,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引擎 。

后记

四川“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既是对“十四五”成果的继承延续,更是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宣言书。从“天府粮仓”的根基筑牢到“10+3”产业的能级跃升,从重大项目的硬核支撑到品牌矩阵的价值赋能,规划勾勒出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生动图景。

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科技赋能不断深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背景下,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各项规划部署落地生根,这片“天府之国”必将在全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书写更加精彩的西部答卷,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1]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 四川农业“十四五”成绩单发布[EB/OL]. 2025-10-11.

[2]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四川“三农”重点工作部署:九大方面综合施策[EB/OL]. 2025-02-10.

[3]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乐山市“十五五”农业农村规划编制与重点项目谋划[EB/OL]. 2025-08-06.

[4]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遂宁市蓬溪县“十五五”农业项目储备:总投资258亿元[EB/OL]. 2025-09-29.

[5]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四川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解读[EB/OL]. 2023-11-25.

[6]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四川省畜牧业“十五五”发展规划[EB/OL]. 2025-07-18.

[7]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乡村振兴:绘就生态宜居和美乡村新画卷[EB/OL]. 2024-10-13.

[8] 四川省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EB/OL]. 2025-02-28.

来源:耀中品牌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