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9日,中国商务部连续发布六份公告,宣布对稀土、超硬材料、锂电池等关键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这些措施将于11月8日正式实施。紧接着10月10日,中国交通运输部宣布自10月14日起对美国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同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对美企高通公司进行反垄断调查。
特朗普政府最近真真切切地领教了什么叫“中国节奏”。
短短48小时内,中国打出一套精准反击组合拳,招招命中要害。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连续发布六份公告,宣布对稀土、超硬材料、锂电池等关键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这些措施将于11月8日正式实施。紧接着10月10日,中国交通运输部宣布自10月14日起对美国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同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对美企高通公司进行反垄断调查。
这三记重拳,拳拳到肉。
稀土,这个名字听起来陌生,却是高科技和军工产业的命脉。从智能手机到战斗机,从电动汽车到精密武器,没有稀土,美国连最先进的战机都造不出来。中国掌控着全球约90%的稀土精炼产能,这一出手,直接捏住了美国高科技和军工产业的咽喉。
更让美国难受的是,中国的稀土管制策略已经全面升级。与过去单纯限制稀土金属出口不同,这一次的管制锋芒直指稀土产业的灵魂——涵盖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乃至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技术。简单来说,中国不再只是控制资源,更是要锁死技术和能力。
中国对美国船舶征收的特别港务费,同样是有的放矢。这是针对美国今年4月对中资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的对等反制。有分析指出,一艘万箱级的美籍货轮单次缴费可能高达100万美元,而且费用还将逐年递增。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面对中国的连环出击,白宫显然措手不及。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透露,他们试图立刻与中方通电话,但中方的反应是“推迟”通话。这个回应传递出的信号非常清晰:现在不是你想谈就能谈的时候。
更戏剧性的是特朗普本人的态度转变。他先是扬言要从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的关税,但不到48小时,他的语调就发生了180度大转弯。他在社交媒体上安抚美国民众,称“不要担心中国,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甚至表示美国想要“帮助而非伤害中国”。这种姿态与他此前咄咄逼人的威胁判若两人。
为什么特朗普政府如此迅速“服软”?
核心原因在于,中国的反制精准地命中了美国难以承受的痛点。
稀土管制直接冲击美国军工和高科技命脉。每架F-35战机都需要大量稀土,主要用于雷达、发动机和电子系统。由于稀土磁铁供应不稳,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生产线曾因此停摆数周,导致交付严重延误。更先进的第六代战机NGAD项目也深受影响。
对美国而言,最致命的打击在于,虽然美国拥有稀土资源,却缺乏加工能力。美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稀土矿开采国,更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精矿出口国。但美国缺乏将这些矿石转化为高性能材料的产业链、供应链能力与技术。这套体系的构建需要数十年持续的技术迭代、庞大的资本投入以及对严峻环保成本的消化能力。
市场也用脚投票,表达了担忧。中国发布稀土管制的消息后,美国股市大跌,标普500指数瞬间蒸发7000亿美元市值。这一反应表明,在全球供应链深度交织的今天,单方面的脱钩行动只会加剧全球通胀,并给美国消费者带来冲击。
除了中国的精准反制,特朗普政府还面临着多重危机。
一方面,美国联邦政府正处于停摆状态,约75万联邦雇员停薪休假,甚至130万军人的工资也面临拖欠风险。在这种国内财政捉襟见肘的窘境下,特朗普难以承受贸易战进一步升级的后果。
另一方面,美国在全球战略上左支右绌。俄乌冲突尚未平息,中东局势又充满变数。此时若再与中国陷入一场激烈的贸易对抗,将导致美国陷入多线作战的困境,这显然超出了其当前的战略能力。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特朗普政府应对中国反制的同时,美国战争部长赫格塞斯却兴奋地宣布,将在爱达荷州的空军基地为卡塔尔空军修建训练设施,并驻扎一支卡塔尔的F-15战机分队。这个消息让许多美国民众炸了锅。他们想不通,为什么当美国士兵的工资都可能因政府停摆而发不出时,美国政府却有钱为外国军队在本土修建设施?
最后谈三点看法吧:
第一,中国的反制标志着中美博弈进入新阶段,从“资源防御”转向“技术锁喉”。过去的稀土管制主要针对原材料出口,而2025年10月9日的管制升级为对全产业链技术和能力的控制。这一转变的基础是中国在稀土领域数十年积累的工艺优势。目前,中国承担了全球高达90%的稀土精炼产能,超过七成的专利。这种“精准锁喉”不仅体现在稀土上,还延伸到了超硬材料、锂电池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等多个关键领域。这表明中国已从被动应对贸易战转向主动作为,通过精准反制和战略定力维护自身利益。
第二,美国的战略困境不仅源于中国的反制,更根植于其自身产业结构的长期失衡。美国虽拥有稀土资源,但自2015年Molycorp破产后,关键的分离和提纯能力几乎完全依赖中国。美国试图重建稀土供应链,但面临环保法规严格、社区抗议多以及建设周期长等制约因素。有学者指出,美国要真正实现稀土“去中国化”,过程会相当漫长。这种困境不仅存在于稀土领域,也体现在整个高端制造业体系上。美国内政部长道格·伯古姆近期的言论暴露了美国的焦虑,但专家直言,美国陷入如今的稀土依赖危机,根本不是所谓的“中国遏制”,而是自己一步步造成的。
第三,这场博弈正在重塑全球权力格局,动摇美国霸权的根基。中国的反制措施打破了“只能美国制裁他国,不能他国反制美国”的霸权惯性。当中国宣布稀土管制后,不仅美股大幅下跌,欧洲、日本等美国传统盟友也加速与中国稀土企业合作,或积极寻求替代方案,而非盲目跟随美国。这种“去美国中心化”的趋势正在全球科技和资源供应链中加速形成。更重要的是,中国在与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交易中推动人民币结算,直接挑战美元在大宗商品交易中的主导地位。这场博弈已经超越了贸易领域,上升为“规则制定权”的争夺,标志着那个美国可以单方面定义规则的时代正在终结。
特朗普的服软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当他发现中国的反制真的能打疼美国时,除了后退,别无选择。
中国这次的反击,不仅仅是对美国关税威胁的回应,更是一次战略姿态的展示。从稀土管制到港口服务费,中国在关键领域拥有足够的筹码,这得益于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贸易战没有赢家。但中国在应对贸易战的过程中,已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作为。当中国展现出“不愿打,但也不怕打”的坚定决心时,特朗普政府那种虚张声势的“关税恐吓”就不再有效了。
美国的霸权根基正在被动摇,特朗普的情绪失控只是这一历史转折的表征。随着中国在更多关键领域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美国在科技和金融领域的传统优势将面临持续挑战。
这场博弈揭示了一个清晰的事实:那个美国可以单方面定义规则的时代已经过去。全球力量平衡正在发生深刻且不可逆的转变,而中国的稀土管制措施,将成为这一历史转折的重要标志。
来源:史韵烽火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