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提 “智”!“中国数谷”为数字经济装上“超级芯”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3 21:25 1

摘要:算力规模突破100EFlops、聚集26个大型及以上数据(算力)中心、设立全球首个大数据交易所、成为首个国家大数据及网络安全示范试点城市……这组亮眼数据,来自“中国数谷”贵阳贵安。

算力规模突破100EFlops、聚集26个大型及以上数据(算力)中心、设立全球首个大数据交易所、成为首个国家大数据及网络安全示范试点城市……这组亮眼数据,来自“中国数谷”贵阳贵安。

近年来,这座西南城市凭借“气候+能源+配套”的独特组合优势,在数字经济赛道上一路“抢跑”:不仅建成全国领先的低成本、高可靠性数据中心基地,更依托超强智算能力,为大数据高质量发展筑牢关键底座,激活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

夯实“东数西算”战略支撑底座

走进位于贵阳贵安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主枢纽中心,一排排服务器机柜整齐排列,指示灯持续闪烁;巨大的散热风扇运转不停,发出低沉而稳定的轰鸣。

工作人员正在机房检查设备(央广网记者 栾小琳 摄)

“100EFlops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就是每秒能进行一万亿亿次浮点运算。”该中心项目现场负责人李升阳在介绍时,用一个生动比喻进一步解释:“100EFlops一秒的算力,大约相当于全球80亿人全年无休计算396年,其算力之强可见一斑。”

这一算力规模,不仅刷新了区域算力发展纪录,更在全国算力版图中站稳重要地位。

作为“东数西算”国家战略明确的八大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之一,贵阳贵安正依托高效的网络基础设施,将这份强大算力输送至全国各地。

“贵州省出省带宽已达6万Gbps,形成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枢纽,连接全国42个主要城市的直连网络。”李升阳指着中心的实时监控大屏介绍,“如今,东部企业使用这里的算力,就像访问本地服务器一样便捷。这正是‘东数西算’战略的核心目标——让全国算力资源实现自由流动、优化配置。”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主枢纽中心(央广网记者 栾小琳 摄)

目前,贵州算力调度平台已整合全省算力资源,实现跨区域、跨平台的高效调配:2024年算力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服务覆盖全国42个主要城市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台借助算网融合技术,可对超级算力、AI算力、数据中心算力进行统一管理,能满足影视渲染、大模型训练等多样化算力需求。

打造南方地区算力“跃迁样本”

“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田地,如今已成为南方规模最大、数据交互最活跃的国家级算力节点。”回望园区发展历程,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职员宋通波的话语中满是自豪。作为贵安新区首家启动建设、首家运营投产的数据中心,这座园区的成长轨迹,正是贵阳贵安算力发展的生动缩影。

时间拉回2015年,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以下简称“信息园”)在贵安新区正式投产运营,成为这片数字热土上播下的首个“算力种子”。

“东部算力客户选择落地贵安,不仅因为这里有稳定的地质结构、凉爽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能源资源,更离不开当地优质营商环境和电信服务能力的有力加持。”宋通波回忆道。

绿意葱茏的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央广网记者 任振国 摄)

十年耕耘,硕果累累。信息园算力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成功从单一存储节点,升级为南方地区规模最大、数据交互最活跃的国家级算力节点;2023年,“‘东数西算’(贵州)智算中心”在此正式挂牌,标志着信息园迈上发展新台阶。

与此同时,网络基础设施同步迭代升级,信息园已开通直达21个热点城市的网络,让跑在贵州的算力“天涯若比邻”。

算力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产业赋能的实效上。目前,信息园已构建起覆盖多领域的算力服务体系:在民生领域,为贵州省气象局提供算力支撑,助力研发短临气象预测算法,为游客安全出行、区域防灾减灾筑牢“数字屏障”;在农业领域,协助贵州省农科院搭建智慧农业平台,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虫情信息、土壤墒情等,助力农业提质增效……

物联网自动虫情信息采集设备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央广网记者 栾小琳 摄)

“算力增长绝不能以高能耗为代价,绿色低碳是我们的核心优势。”宋通波介绍道,依托贵安新区年平均15℃的凉爽气候,信息园充分利用新技术与节能创新手段,成功入选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正加速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算力能源体系,力争成为行业内的绿色标杆。

谈及未来规划,宋通波信心满满:“今年,园区已启动2栋机楼建设,预计明年将新增5000机架,更好更快地服务‘东数西算’工程,服务地方数字经济发展。”

按照发展蓝图,信息园将持续强化“通算+超算+智算”一体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深化与东部城市的算力协同,在“东数西算”国家战略推进中,继续书写绿色算力领航发展的新篇章。

助企成长厚培算力发展“沃土”

在距离信息园20多公里外的贵阳市花溪区板桥艺术村,一家由贵安超级计算中心与贵州大学联合孵化的本土企业——贵州算家计算服务有限公司,正快速成长,成为区域AI计算领域的领军力量。

“AI技术浪潮下,各行业对算力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宽。”正是敏锐捕捉到贵阳贵安的算力潜力,公司创始人杨家维带领团队历时两年多,搭建起一座连接“算力供给”与“场景需求”的关键桥梁——“算家云”AI算力服务平台。

公司团队正在让优质算力资源持续服务全国市场(央广网记者 栾小琳 摄)

作为核心载体,“算家云” 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两大核心能力破解行业痛点:一方面以灵活的跨区域算力调度,平衡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算力供需;另一方面靠高效的算法优化,降低算力使用成本与技术门槛。

最终,平台为用户提供 “简单操作、高效响应、价格亲民” 的算力服务,为算力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如今我们能灵活调度全国范围的算力资源,给中小企业、高校和科研团队提供远低于市场价的AI计算服务。”杨家维的话语中透着自信。

以往,服务器租用多以半年或一年为起租期,更适配大型企业的长期算力需求;而随着AI与各行业融合加深,短期、弹性的算力需求越来越多。

针对这一变化,“算家云”通过后台优化算法,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不同用户数据在同一服务器上的快速迁移,最终达成“按秒计费”的灵活模式。

“现在用户可根据需求,灵活选择按量、按天、按周、按月或按年购买算力。”杨家维介绍,无论是AI领域的资深开发者,还是刚入门的初学者,都能轻松上手使用平台,这大大加速了各类业务的创新与升级。

截至目前,“算家云” 已积累超4.6万注册用户,其中近90%来自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区,让贵州的优质算力资源持续服务全国市场。

工作人员正在操作“算家云”AI算力服务平台(央广网记者 栾小琳 摄)

如今,贵阳贵安算力产业的持续崛起,不仅为企业筑牢了发展根基——从初期依托贵安超算中心的基础算力,到现在借力区域算力枢纽的跨区域协同能力,本土算力生态的每一步升级都在为企业赋能;更赋予其从“本土领军”向“全国算力服务新锐”跨越的底气。

在算力赋能千行百业的大趋势下,这家扎根贵州的本土企业,正迎来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从田地上播下的第一颗“算力种子”,到如今算力突破100EFlops、滋养千行百业,这或许就是“中国数谷”给出的答案:算力提“智”的背后,是对“高质量发展”最生动的注解,更是对“数字为民”最坚定的践行。

而这份答卷的下一页,正等待着更多算力与产业的深度碰撞、创新与生态的携手共舞——在数字中国的恢宏长卷上,“中国数谷”将继续书写属于西南大地的精彩篇章。

来源 央广网

编辑 罗昌

二审 吴兵

三审 胡丽华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