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刻刀魂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3 21:27 1

摘要:这位沈老如此受人敬重,不光是因为手艺精湛,更因他年轻时做过一件挽狂澜于既倒的义举。五十年前,石门镇突发洪水,水位猛涨,眼看就要漫过堤坝。镇里最老的堰闸却因年久失修,关键处的木质机关卡死,无法闭合。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当时还是小伙子的沈清源,凭借对木材结构极致的

正所谓“真人不露相”,在江南水乡石门镇,就有一位名叫沈清源的老人,雕了半辈子的版画,逢年过节就给乡邻印制年画,是方圆百里公认的版画圣手。

这位沈老如此受人敬重,不光是因为手艺精湛,更因他年轻时做过一件挽狂澜于既倒的义举。五十年前,石门镇突发洪水,水位猛涨,眼看就要漫过堤坝。镇里最老的堰闸却因年久失修,关键处的木质机关卡死,无法闭合。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当时还是小伙子的沈清源,凭借对木材结构极致的理解,用刻刀在关键榫卯处精准刻下三刀,机关应声而落,闸门顺利闭合,保住了全镇安危。

洪水退去后,镇长带着礼物登门致谢,沈清源只是摆摆手,指着自己满屋的雕版工具说:“我就是个刻版画的,懂得木头的脾气罢了,能帮上忙,是咱石门镇的福气。”
五十年弹指一挥间。一日,沈老正像往常一样,在自家老宅里教几个娃娃刻最简单的祥云纹样,忽然门外来了位衣着时髦的年轻人。年轻人自称姓林,是位视频博主,专程来记录濒危的民间手艺。他听闻了沈老当年“刻刀定洪”的传奇,便想请老人复原一次那救命的雕刻技法,用镜头记录下来。

听年轻人提起往事,沈老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拂过工作台上那些陪伴他几十年的刻刀,眼中泛起追忆的光彩。那惊心动魄的一刻虽已遥远,但能为这门老手艺留下点印象,总是好的。他沉吟片刻,点了点头。

于是,小林开始调试设备,寻找最佳拍摄角度。沈老则颤巍巍地走向内室,捧出一个用红布包裹的长条木盒。打开木盒,里面是一套大小不一、闪着幽光的刻刀,以及一块深紫色的老旧梨木雕版。沈老说:“这就是我当年用的那套家伙事,这块版,是当年刻完堰闸机关后,我心有所感,顺手刻下的《镇水神牛图》,一直收着,再没印过。”

他换上了一件干净的靛蓝布衫,那是他当年拜师学艺时师傅所赠。随后,他取出一块新的梨木板,固定好,拿起那把他最称手的平口刀。在小林示意开始后,沈老深吸一口气,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初,手腕沉稳有力,刀锋落下,木屑纷飞,每一刀都精准果断,深含力道。那熟悉的运刀声,仿佛带着人们回到了五十年前那个惊涛骇浪的夜晚。
然而,就在关键的最后几刀,沈老手臂微微一颤,只听“啪”一声轻响,那柄跟随他大半生的刻刀,竟从刀身处断裂开来!刀头深深嵌入木板之中。

众人都愣住了。沈老看着手中残存的刀柄,良久,才释然一笑,对小林说:“这段……务必给我留一份。刀断了,我这手,也再刻不出那般决绝的力道了。”
小林满脸歉意,连声说一定要为沈老定制一套更好的刻刀。
沈老却摇摇头:“心意领了。刀易得,那份心气难寻了。”

这时,小林却笑道:“沈爷爷,您别灰心,今天我来,其实还给您和石门镇准备了一份礼物。”
话音未落,一位气质儒雅的中年人走上前,向着沈老深深鞠了一躬。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中年人开口道:“老人家,您可能不记得我了。我姓吴,是省建筑设计院的。我们院正在负责古镇修复项目,石门镇的堰闸也在规划之中。原本的方案是用现代材料替换老闸,但我父亲生前常对我说,五十年前,是一位姓沈的版画师傅,用刻刀救了他和全镇人。是小林找到我,说了您的事。今天看了您的雕刻,我更坚定了想法——老闸不仅要保留,还要以它为核心,建成一个展示传统木作技艺和治水文化的活态博物馆!您这手绝艺,不该只留在影像里,更该让后世子孙亲眼看到、学到!”

沈老怔怔地看着吴工程师,眼眶渐渐湿润,他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好!好!你能这么想,我这把老骨头,就还有用!这刻刀的技艺,我教!从明天起,只要有人愿学,我倾囊相授!”
“太棒了!”围观的乡亲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小林也适时地将镜头对准了激动的众人,对着直播间说道:“家人们看到了吗?这就是工匠精神的传承!不仅是手艺,更是那份守护家园的责任心!为我们的大国工匠点赞!”
在夕阳的余晖中,沈清源老人看着手中断刀,又望了望周围年轻的面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刻刀虽断,但魂,已经传下去了。

来源:一纸愁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