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3日下午,第十五届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墨子鲁班科技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在山东大厦举行。记者在会上获悉,第十五届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墨子鲁班科技文化节,将于10月17日至19日在滕州市隆重举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远明
10月13日下午,第十五届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墨子鲁班科技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在山东大厦举行。记者在会上获悉,第十五届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墨子鲁班科技文化节,将于10月17日至19日在滕州市隆重举行。
会上,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谢宝华重点围绕滕州市在发挥“墨子鲁班故里”优势,推进国际化办学模式,培养适应全球产业发展的复合型高职人才方面的探索。
谢宝华表示,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坐落在墨子鲁班故里滕州。滕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在推进学校“墨子职业教育思想”和“鲁班工匠精神”研究、传承、实践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多年来,学校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国际化办学为路径,培养了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高职人才。
深化文化赋能,构建“中文+职业技能+班墨文化”三维融合培养体系。学校立足“班墨故里”的文化底蕴,将鲁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墨子兼爱至善的人文情怀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突破传统“语言+技能”的二维模式,首创“中文+职业技能+班墨文化”三维融合培养体系。例如,在焊接技术培训中融入鲁班精工细作的理念,在机电教学中设计“中泰协同设备维护”等实战案例,让文化赋能技能训练、语言学习服务实操需求,有效破解海外技术培训中的文化隔阂,使“工匠精神”成为连接中国技术与世界需求的桥梁。
创新教学模式,推行“三三一进阶教学法”与沉浸式实训。为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质效,学校在刚果(金)、泰国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创新推行“三三一进阶教学法”,即通过“三阶段技能训练、三类情境模拟、一岗位实战融合”,显著提升学员技能掌握效率。据合作企业反馈,该模式使学员平均技能学习效率提升40%。同时,学校与洛阳钼业、山东能源等企业共建“班·墨学院”和“中文工坊”,通过“课堂设在矿山、实训放在岗位”的沉浸式教学模式,实现从“输血式援建”到“造血式发展”的根本转变,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缓解海外中资企业人才短缺问题。
推动标准输出,构建“三位一体”国际化发展体系。学校积极推动中国职业教育标准走向世界。目前,已有4个专业、10门课程标准入选“中国-东盟”技术人才合作项目,与摩洛哥政府及企业合作输出智慧康养领域课程标准,形成“标准输出、师资培养、文化传播”三位一体的国际化发展体系。这不仅标志着中国职教标准获得国际认可,更打响了“班墨故里、技能滕州”的职教品牌。
以赛促教促研,提升人才培养适应性与竞争力。近年来,学生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等国际赛事中屡获大奖,2025年在“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4项,其中一等奖3项。同时,学校依托中国墨子学会、鲁班研究院等平台,将企业真实技术难题转化为教学案例和实训项目,持续输出高水平“枣科方案”,不断提升办学内涵与适应能力。
强化五方协同,保障国际化项目可持续推进。学校构建“政—行—校—企—研”五方协同机制,整合政策资源、行业标准、企业需求、教学与研究力量,形成合力。通过建立动态评估与反馈体系,长期跟踪毕业学员职务晋升率、企业生产效率等关键指标,不断优化培养模式,确保每一个项目可落地、可持续、可推广。
谢宝华表示,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化“标准输出—师资培养—文化传播”三位一体的国际化办学模式,不断提升滕州高职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为助推滕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枣科智慧”和“枣科力量”。
来源:齐鲁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