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事件并非孤例。在数字化时代,更换手机号后接到前机主的催债电话、已故亲友的账号沦为无人管理的“数字幽灵”,已成为不少人的共同困扰。“身后数字事”的处置问题,正日益凸显其紧迫性。
□张雅琼(山西传媒学院)
已故歌手李玟网易云音乐账号被异常登录,引发大量关注。
据媒体报道,有网友发帖称,自己在使用新办的手机号注册网易云音乐时,收到验证码后自动登录上了歌手李玟的账号。
这一事件并非孤例。在数字化时代,更换手机号后接到前机主的催债电话、已故亲友的账号沦为无人管理的“数字幽灵”,已成为不少人的共同困扰。“身后数字事”的处置问题,正日益凸显其紧迫性。
数字遗产早已超越虚拟财产的范畴,成为一种兼具财产属性与人格属性的特殊存在。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数字遗产宪章》的定义,数字遗产是一种包含着人类知识和人类活动成果以二进制的形式描述的信息的权益。这既包括虚拟货币、游戏装备等具有经济价值的资产,也涵盖社交账号、聊天记录等承载情感与记忆的人格化内容。
从年轻人希望传承游戏账号的需求,到主播将直播账号写入遗嘱的规划,数字遗产已成为当代人生命印记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实中,“账号所有权归平台,用户仅享有使用权”的条款普遍存在,一些主流平台对账号继承的限制,让许多数字遗产面临“继承无门”或“泄露风险”的两难境地。
数字遗产的保护短板,本质上是技术发展与制度规范的脱节所致。法律层面,《民法典》虽以“概括+列举”模式界定遗产范围,却未明确数字遗产的法律地位,导致司法实践中裁判标准不一。平台层面,部分企业虽推出纪念账号、财产继承等功能,但验证流程繁琐,且多数平台缺乏统一的账号注销与信息解绑机制,使得手机号注销后绑定的账号仍处于“裸奔”状态。个人层面,公众对“一证通”等解绑工具认知有限,对数字遗产的重要性也普遍认识不足,进一步加剧了信息安全风险。
破解数字遗产困局,需个人、平台与法律三方协同发力。个人应增强数字资产管理意识,善用“一证通”等工具及时解绑废弃手机号关联账号,并对高价值数字资产通过遗嘱明确归属。平台则应主动承担责任,借鉴部分平台“纪念账号”、财产继承等成熟做法,简化亲属身份验证流程,开通注销、继承与纪念等多类处置通道,从技术上筑牢信息安全防线。法律完善更是关键所在,应结合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细化规则,厘清数字遗产中财产权与人格权的边界,明确平台配合继承的义务与亲属的合法权利。
同时,“互联网棺材”的构想给出了相对针对性的破局方向,值得持续深耕。这一构想通过产品化设计,将三大核心功能清晰落地:用户可提前预设讣告内容与社交账号自动回复,为数字身份画上体面句号;能自主选择逝世后注销或删除账号数据,规避信息泄露风险;还可指定至多三位信任密友,在身故后接收账号密码副本,由亲友代为管理数字痕迹,让每一份数字遗产都能按生前意愿妥善安置。其核心价值在于为用户提供了生前自主规划数字遗产的解决方案,填补了当前数字身后事处置的空白。
歌手李玟的账号风波,以一种令人唏嘘的方式直指数字时代的痛点。当每一段聊天记录都承载情感、每一个账号都印记人生,唯有构建个人重视、平台尽责、法律护航的三重保障,才能让数字遗产摆脱泄露风险与无序状态,真正实现数字记忆的尊严传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一点号